歐盟推「全球門戶夥伴關係歐洲戰略」計畫,1500億歐元協助非洲數位化、反制中國一帶一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歐美與中國的矛盾越來越深,牽動全球局勢變化,各大供應鏈面臨重組,歐盟上週擬定「全球門戶夥伴關係歐洲戰略」(European Strategy of Global Gateway Partnerships)計畫,承諾向非洲提供1500億歐元(新台幣4.7兆元)的協助,抗衡北京主導的一帶一路。
近年,歐美國家逐漸發現中國在非洲、南亞及中東等地驚人的影響力,為了反制中國持續擴張,擬定「全球門戶夥伴關係歐洲戰略」(European Strategy of Global Gateway Partnerships)計畫,承諾向非洲提供1500億歐元(新台幣4.7兆元)的打造通訊基礎建設,抗衡北京主導的「一帶一路」。
中國將在「一帶一路」輸出數位通訊基礎建設
中國的大型區域合作倡議計畫「一帶一路」,目的在推動中國與中亞、西亞,乃至於歐洲的經濟合作,透過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中國西部城市的產業發展,如新疆、青海、甘肅、陝西、寧夏、四川,還有西南重慶等。
起初,「一帶一路」在「設施聯通」層面上花很大的心力,像是跨境通關、轉運和海陸聯運等;還有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電力、石油還有天然氣運輸管線,接著再透過消除貿易障礙方式,強化金融合作,發行人民幣債券,獲取國家利益。
其中著名的是,在南亞國家斯里蘭卡漢班托塔(Hambantota)興建的港口和機場,達3.61億美元(新台幣101億元),另外則是在非洲剛果、奈及利亞以及幾內亞等多國,擁有採礦廠股份及開採權利。
不過,2017年斯里蘭卡興建完漢班托塔港口後,卻無力負擔貸款,被迫將設施抵押給中國公司長達99年,在當地爆發抗議事件,反對北京觸角深入當地。而中國積極擴張也讓歐美各國備感壓力,對外發出警訊,甚至抨擊北京讓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陷入債務陷阱。

2017年1月7日星期六,斯里蘭卡安巴蘭托塔Mirijjawila村工業區落成典禮外村民與警察發生衝突。村民抗議政府已與中國公司簽署了一份為期99年的漢班托塔港租約框架協議,中國擁有80%的所有權。
此後,歐美國家開始藉由貿易制裁,遏止中國持續擴大,抵制中國通訊設備龍頭—華為,使華為2021年全年營收下滑29%,華為董事長郭平則以「難以預測的商業環境」替未來寫下註解。
為了弭平中國通訊設備在全球中失去的市占率,北京當局於2月17日發布以中國東部為基礎,向西部展開的「東數西算」工程,以國家力量對外輸出數位基礎建設。《人民網》特別點出,未來將帶動數據中心產業發展,長期看好資通訊設備、信息通訊等領域。
歐盟反制「一帶一路」,4.7兆元銀彈協助非洲數位化
西方國家為了反制中國,去年開始草擬全球門戶夥伴關係歐洲戰略計畫,上週歐盟領導人和40位非洲領袖展開了2天的會議,初步承諾向非洲提供1500億歐元(新台幣4.7兆元)的協助。
《日經亞洲》報導稱,該草案側重5個領域:數位化轉型、綠能轉型、基礎交通、通訊產業以及金融貿易等。草案主旨中特別強調:「投資是可持續性⋯⋯實現符合歐盟價值觀,特別是民主、法治和人權。」
負責內部市場的歐盟專員布雷頓(Thierry Breton)對外強調,歐盟特別關注電信領域,未來將擘劃價值達68億美元(新台幣1904億元)衛星通訊網路,近一步強化非洲大陸的涵蓋率。
報導稱,歐美對中國在非洲的激進投資感到震驚,因為北京提供的貸款,是在不考慮國家償還資金的情況下提供資金,導致多國深陷債務困境,中國則順勢接管了基礎設備;另外,未附帶自由民主的但書下,中國的援助吸引了許多獨裁非洲領導人,對地緣政治造成威脅。
面對歐盟的大規模投資,經濟部工研院告訴《關鍵評論網》,台灣是民主世界可靠的夥伴,且在資通訊產業在衛星領域具有優勢,日前通過相關部會「低軌衛星地面通訊設備開發補助計畫」,補助研發終端設備、車用設備還有半導體功率元件等,因應未來市場變化。
再加上,總統蔡英文以宣示將太空產業列為6大核心戰略產業,已經分別請科技部、經濟部同時推動。工研院強調,部分高頻印刷電路板材、射頻元件、天線材料、路由器及電源供應器等,已經成功進入國際第一波供應鏈名單,未來發展仍值得期待。
延伸閱讀:
- 為突破美國禁令,傳中國將斥資百億美元替華為、中芯牽線,尋求台積電供應鏈協助蓋晶圓廠
- 烏克蘭邊境衝突升溫,美國擬仿照「華為禁令」制裁俄羅斯半導體業,恐牽連12家台廠
- SpaceX「星鏈計畫」等國際業者頻頻叩關,行政院預計2022年初發出國內第1張低軌衛星頻譜執照
- SpaceX「星鏈計畫」進入高速發展期,台灣供應鏈可望插旗低軌衛星產業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