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諾蘭《黑暗騎士》三部曲:英雄並非僅是肉體的體現,每個人都可以是蝙蝠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即使一個英雄殞落,也仍會有後繼之力將這寶貴的精神聖火傳遞下去。英雄並非得是肉體上的體現,英雄也能是精神上的延續;而這不受到法律限制的信仰,將會帶給全體人民力量,一旦你堅守這個信仰,那麼你也能是蝙蝠俠。
文:鋼哥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黑暗騎士三部曲》在我心中一直是經典的三部曲,甚至每過一陣子就會拿出來看;有趣的是,片中都能用政治哲學的角度探討,讓觀影後的討論增加不少後續聲量。讓我用柏拉圖(Plato)的「高貴謊言」、盧梭(Rousseau)的「社會契約論」來分別檢視。

高貴謊言(Noble lie)
高貴謊言(亦稱「虔誠的幻想」)是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於《理想國》(The Republic)提出:
這謊言,讓大家相信過去的教育在地底下進行,完成後我們才來到地面上,而共同受教育者則如同我們的兄弟姐妹一樣。因為如果對政治社群沒有特殊情感,我們是無法有效去捍衛公眾利益的。
柏拉圖的這一項謊言,類似於十九世紀民族主義興起後,每個國家都在建構的民族神話。高貴謊言的創立就是用來創造一種國家內部的和諧,而這種和諧經常會牽涉到無法公開的真相,因此才有人視之為國家的神話(the myth of nation)。
例如針對詮釋階級身分,高貴謊言可能這麼說,統治階級一出生,靈魂就混了黃金的成分,輔助階級混了白銀,其他的工匠和農夫,則混了鐵和銅。神賦予統治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注意城邦小孩的靈魂成分,然後指派他們到適當的位置。
不過,我更願意相信,公民對於這個高貴「謊言」也許都略知一二,但是,從來沒有人會實際公開揭穿這個謊言或是深入調查;與其知道內幕後只能換能換得與其完美形象背後的違和感,那不如維持現狀假裝無知繼續過活。

張牧之與哈維丹特
張牧之與哈維丹特兩人在電影當中的身分皆是潤飾過後的形象,他們的背後皆有一段只有少數人才知道的身分真相。
在《讓子彈飛》中,張麻子本名為張牧之,原本是松坡將軍底下的手槍隊長(電影裡張牧之說曾追隨過松坡將軍,松坡將軍就是當年響應辛亥革命的蔡鍔將軍);然而,經歷戰後的顛沛流離,張牧之也被叫成了「張麻子」,從手槍隊長淪落到上山當土匪,在鵝城更是遭到通緝。即便最終撂倒惡霸黃四郎,張麻子此一身分依舊是用「馬邦德」縣長之名活下去。
哈維丹特在電影中受到小丑的操弄而成為「雙面人」,原本是高譚市的光明代表,淪為只用擲硬幣來決定生死的偏執狂;然而,蝙蝠俠以黑暗騎士之名替哈維丹特承接這殞落的希望,讓丹特繼續以光明代表的身分繼續帶給高譚市希望。警長戈登讓高譚市民相信哈維丹特是為了正義犧牲,以英雄之姿死去。
在兩部電影當中,這兩個主角都成了百姓眼中希望的象徵、正義的化身,可是領導者的身後皆背負著一個無法訴說的真相;也就是,受壓抑的正義。那麼問題來了,我們不禁要問:
他們有必要承擔這一切嗎?

社會契約論(Du contrat social ou Principes du droit politique)
盧梭提出的社會契約論用以反對啟蒙運動以前君主絕對權力的年代,盧梭在此著作的開篇便以這麼一句話作為宗旨:
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受限制。
盧梭的觀點在於,在國家內部的人民必然得朝著「共善」(common good)的全體目標而努力;盧梭此話意味著,國家的共同利益必然先於個人的一己之私,若你不同意就得「被迫自由」(我感覺盧梭應該是說,你將無法再受到權力體系的保護)。
在黑暗騎士當中,哈維丹特與蝙蝠俠合作,蝙蝠俠動用私刑將法外狂徒逮捕,哈維丹特在用法律將其定罪;兩人的作為都是為了一個更高的理想,也就是高譚市的和平與穩定。
在這裡,如果高譚市的人民同意社會契約論的宗旨,國家本該朝著更大的共善發展,那就必然會承受一點代價。但是,盧梭的主權在民觀點認為,能夠影響這些當權者的依舊是人民自己,而政府只是人民意志的實踐者。但是,我們就變相遇到另一個問題:
如果當權者的確朝著共善努力,但是人民卻不同意,那麼當權者還應該聽從人民的聲音嗎?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聽到一段來自人民與公權力的辯論,如以下片段與對話。
高譚市民:「難道你寧願保護一個像蝙蝠俠這樣的私法制裁者,也不願保護高譚市公民的生命嗎?」
哈維丹特:「蝙蝠俠的確是個法外之徒,但這並不是我們應該囚禁他的理由。我們放行他在高譚市替我們騁奸除惡,是因為我們對罪犯感到害怕,所以也一直讓他保護著我們到直到現在。」
私法制裁者(vigilante)就是一個在法治體系之下會一直不斷被放大檢視的角色,他們動用私刑解決罪犯,而且總是領先法制人員。在2012年的一款遊戲《看門狗》,玩家所扮演的主角艾登皮爾斯,在遊戲中也是以私法制裁者稱呼之。
在遊戲中,作為一個熟練的網路駭客,艾登的所有作為都會影響他的「聲望值」,如果他打擊犯罪、拯救市民,那麼市民便會擁護艾登繼續在芝加哥生活(遊戲的設定在芝加哥,因為芝加哥有著全美最多的道路監視器);相反地,如果艾登一直破壞市民的生活,甚至在道路上狂飆影響交通,那麼聲望值便會下降,民眾也會向警方舉報艾登。
《看門狗》的世界就像是一個主權在民的完全展現,艾登是否對芝加哥來說是個好人,端看市民如何看待他的行動,但是在遊戲中我們也同樣看到了人民意志的矛盾。
同樣是私刑,用在罪犯身上時,人民認為是正義的展現;反之,若是用在人民身上,便會被解讀成是法外的狂徒。在社會契約論當中,人民的確有權質疑、反對、推翻當權者,但是,這一套思想在私法制裁者卻毫無作用,因為私法制裁者本身就不在法律的範疇裡。那麼問題就來了:
既然有人的行為不受法律的合法保障,是誰給予他們權利做這些事?
不論在遊戲、小說或是電影裡,只要遇到私法制裁者似乎都可以用「自以為是的正義」(justice of self-righteousness)來質疑他們的所作所為;彷彿大眾可以用自身的角度詮釋所謂的「自以為是」,個體的行動終究敵不過多數的質疑。世界沒有了救贖,只剩下罪與罰。
在《黑暗騎士》裡,蝙蝠俠對戈登警長說:「我要讓蝙蝠俠成為一個精神象徵,每個人都能是蝙蝠俠。」
此話一出,並不是為了替私法制裁者的行為背書,事實上蝙蝠俠也知道這個身分將承受巨大的壓力;他不跟著世俗的價值觀隨波逐流,相反地,他持守著自己的信仰「在一個罪惡的城市裡,仍然有人值得被善待」。
Tags: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