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跟進美國制裁:日本限制影像感測器出口,精準打擊俄羅斯無人軍武生產

跟進美國制裁:日本限制影像感測器出口,精準打擊俄羅斯無人軍武生產
土耳其製無人機Bayraktar TB2|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烏俄情勢持續升溫,美國為了遏止俄國持續開發高科技軍武,預計聯合日本對其無人軍武生產進行打擊,擴大限制日本關鍵零組件CIS影像感測器出口。

烏俄情勢日益惡化,若有全面戰爭發生,日本政府擬定跟進美國,對俄羅斯(後稱俄國)實施金融打擊,同時也在出口做出大範圍制裁,其中應用在無人軍用武器上(無人機)的CMOS影像感測器(CMOS Image Sensor,CIS),成為這一次日本的重點管制目標。

跟進美國,日本擬管制對俄羅斯晶片出口

早在2014年俄國併吞克里米亞(Crimea)時,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對它實施了經濟制裁,這包含了切斷俄國銀行與美元的聯繫,並且加以出口管制。但是當時普亭(Vladimir Putin)已經大量消減國外預算,且增加外匯儲備作為因應。

《華爾街日報》報導描述,歐盟至今仍是俄國最大貿易對象,但是近年已經努力走向多元貿易的道路,並且積極拓展與中國的關係,成果斐然,這意味著,西方國家經濟制裁給俄國帶來的傷害,已經大不如前。

根據台灣駐莫斯科經濟組數據顯示,以國別而言,中國在2020年已經成為俄國雙邊貿易首位,佔比高達18.3%,距離第2名德國7.4%,有相當大的差距。

而本次烏俄衝突中,美國為了能進一步精準打擊,俄國的相關高科技產業,預計禁止出口半導體產品,藉此箝制俄國產業發展。消息人士告訴日本《讀賣新聞》,假設烏俄全面開戰,美國將協調日本政府將跟進,實施半導體晶片管制。

報導進一步稱,本次科技管制範圍將比2014克里米亞事件更廣且嚴厲,甚至日本政府不排除加強銀行上的資金流向限制;另外,在產業方面最受到矚目的則是「CMOS影像感測器」。

從事半導體設計的業內人士告訴《關鍵評論網》影像感測器是日本的強項,除了是自駕車、物聯網的重要感應元件外,更是應用在無人機之上;而CIS晶片能夠將光訊號,轉換成數位影像資訊,能夠讓AI有效辨識物體。

日本關鍵圖像感測器技術,牽動無人軍事武器生產

由台灣國防科技大學做出的報告顯示,無人飛行載具有低成本、功能性強及機動性高的特點,近年來因為資通訊科技進展神速,無人機在救災上大有斬獲,還被廣泛運用在戰場偵查、追蹤反潛,以及精準攻擊等軍事用途。

報告強調,自從美國在阿富汗成功利用無人機後,使得各國開始積極研發各類無人軍武。在2010年無人機整體載重已經高達4500磅,可以進行長時間的地區轟炸,而俄國也陸續發展出蜜蜂1T型號、探針系列,還有無風式(隱匿型無人機),近年持續擴大研究、投入更多經費增加地緣影響力。

業內人士說,任何只要運用到影像分析的設備,必然會應用到CIS,而高階的感測器則能夠對應AI晶片,做出更多智慧化應用。根據研究機構EETimes報告指出,以日本索尼(Sony)的圖像感測器而言,做到了多層疊加技術,能夠精準辨識圖像中的物品,且進行回傳資料庫分析。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指出,日本政府仍在研議具體制裁措施,其首相岸田文雄則向財政部高級官員研議具體措施,除了在金融市場對俄國進行打擊外,也將盤點,限制有關軍事用途的技術外移。

另一方面,根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地緣政治逐漸惡化下,中國也透過收購的方式取得日本著名機械公司住友重工的下游包商經營權,間接取得日本自衛隊機槍零件設計圖。

報導稱,東京當局也發現中國企業,悄悄收購製造潛艇的日本公司的股份,隨著這類情況越來越頻繁,日本已經開始著手整頓,過去曾參與過國防工業的中小企業,或交由有能力的日企,進行大規模整合,也開始收緊各類技術外流。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