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反映的社會現象(上):近年異世界與轉生題材為何興起?

日本動漫反映的社會現象(上):近年異世界與轉生題材為何興起?
Photo Credit: 羚邦提供,© 2021 JUJUTSU KAISEN ZERO The Movie Project © Gege Akutami/Shueisha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動漫的興起與日本經濟泡沫時期有著密切的關係,自那時起,日本動漫常常能發現與社會狀況相關的題材作品,本文將會探究現時日本動漫作品中所反映的日本社會現況,以及能夠使海外受眾也產生共嗚的因素。

文:赫倫

日本動漫成為其中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流行的作品,當中異世界與轉生類轉材,成為近年流行的創作類型。日本動漫的觀眾主要是以青少年為主,通過分析青少年的愛好,能了解使他們著迷的動機,也能了解動漫作品所反映出的社會現象。通過日本動漫作品的研究和青少年愛好的觀察,能有助得知現時潛在的社會問題,從而對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本文通過觀察法和文獻研究法,分析日本動漫作品所包含的意義,深入了解日本動漫能夠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得到傳播和產生熱潮的原因,特別是在青年階層中。

日本動漫的興起與日本經濟泡沫時期有著密切的關係,自那時起,日本動漫常常能發現與社會狀況相關的題材作品,本文將會探究現時日本動漫作品中所反映的日本社會現況,以及能夠使海外受眾也產生共嗚的因素。

由於日本動漫的創作者主要也是青年人,所以更能反映出青年人所渴望見到的事物,動漫作品是用於精神消費的商品,作品的存在意義是用於滿足青年人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滿足的替代品。青年人是未來社會的動能,探索了解青年人所喜愛的東西以及他們所擔憂的東西,有助於協助青年及社會正視問題,對未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幫助。

現時異世界與轉生類型題材的動漫作品在中日兩地興起,有著眾多的同類型的作品出現大流行的現象,其大流行的背後也存在著獨特的因素。

FAISVSqUYAgoFB7
Photo Credit:《鬼滅之刃》官方推特

日本動漫的概況與全球化

日本動漫在日本的興起,實際上最初與日本政府的政策與支持沒有任何的關係,相反的,當初是受到政府與社會的打壓,在經歷數十年爭議後才擁有正當性。[1]

日本動漫最早的興起源自於漫畫的熱潮,老一輩的漫畫家以手塚治蟲、藤子・F・不二雄、宮崎駿等人,他們最初是以漫畫起家的,隨著電視的普及化,缺乏節目的情況下,日本動畫得到發展的機會,並由這些人推動起日本動畫根基的發展。

日本動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但是其與年輕人較為貼近。眾多的作品以青年為主角,圍繞著青年的生活、成長和心理變化等開展故事,因而能夠與青年觀眾產生很大的共鳴。

日本動漫現時在全球廣泛興起,在眾多國家與地區有著為數眾多的愛好者,而日本動漫已發展出成熟的經濟產業。日本動漫的全球流行,除了有著日本政府的政策推動之外,業餘愛好者組成的翻譯群組,也起了很大的推動力,漫友的個人奉獻與團體間的互動,起到了動漫傳播的作用。[2]

日本動漫有著豐富的題材與衍生品,在日本本土有著很高的人氣,甚至有條街被稱為御宅街——「秋葉原」,日本的各個年齡層也喜愛動漫。日本動漫產業更促進了旅遊的活動,以及社會一些受關注的議題進行討論,例如︰人工智能、被忽視的社會團體、校園霸凌、架空幻想等。

日本動漫中以動畫為主,受到人們的關注和熱愛。但是,動漫作品是一個能在動畫、漫畫、小說和遊戲等不同平台中形成一個受歡迎的IP後,衍生到別的平台上,從而形成更大的效益和討論。

現時日本動漫的大流化,與資訊科技的發展有很密切的關係,由於傳播的途徑和方法比過去更為豐富、更為便利,加上日本動漫本身的題材豐富和具吸引力,使海外愛好者不斷增加。日本政府也看到日本動漫的吸引力,推出了各項政策,以日本動漫作為其對外的形象,產生了良好的效益,其中以COOL JAPAN計劃較為有名,以日本動漫來推動日本的旅遊觀光發展。[3]

在搜集資料和觀察中發現,在華語地區的日本動漫流利的原因,與官方的推廣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性,更多的是社會大眾的推動,特別是以愛好日本動漫的人群無償去推動。

在網絡平台上,現時有為數眾多名為漢化組的翻譯群組,主要是一群愛好日本文化懂日語的人士組成,他們的主要作用是把日本的動漫作品翻譯成中文,而他們大部分在翻譯完成後,會發佈在網絡平台上,但大部分不會收取任何的費用,供免費使用,他們標榜是為了讓其他人能產生日本動漫的興趣,和一個能學習日語的機會。

這在日本官方翻譯缺乏的早年時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為當時會代理翻譯的公司,也只會選取一些在日本已有名氣的作品,所以無償的漢化組推廣了豐富的小眾作品讓人認識。有部分從未接觸動漫的人士因為這些無需付款的平台,而有了接觸動漫的機會,部分會產生興趣,甚至成為漢化組的一員,形成了一個循環。

SicwPxtrRI
Photo Credit:哆啦A夢中文網

日本動漫商業化的惡性循環

日本動漫的企業制度和行業制度發展多年已變得完善,能夠準確了解市場的需求,進而推出合適的作品。然而,這種制度同時進一步惡化了整個環境,眾多的創作者為了從中脫穎而出,要使出各種辦法,很多優秀的作品會經歷市場的篩選,能持續經營下去的人並不多。

在日本業界中,編輯的角色在當中佔有很大的作用,除了作為創作者與公司之間的中介者,也是為創作者提供意見、進行初步審查、企劃工作等,是一名根據市場與公司的方向給創作者提供指引的人物。

早期的日本動畫公司為了降低成本,並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而壓低了動畫從業人員的工資,這是由於日本動畫主要以手繪的二維畫為主,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手來製作。

日本的頂級動畫師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雖然日本動畫業界整體銷量良好,有著很高的利潤,可是動畫師並不能從中賺取對應的工資,在2019年日本的動畫師平均年薪是496.6萬日圓,而平均年收入是409萬日圓,只比平均值較高[4]。資歷越低的動畫師薪水越低,而漫畫家跟小說家等創作者也有類似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