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八孩母親事件,讓外界見識到「人人有責,導致人人無責」的拐賣鬧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鐵鍊女事件」持續延燒,官方調查組稱要「全面徹查」,並於2月23日再次通報。與此同時,中國似乎正收緊輿論,對該話題進行審查。鐵鍊女事件引發的輿論熱度能持續下去嗎?在中國維護婦女權益、找真相,還有多少空間?
文:葉家均
中國「鐵鍊女事件」引發高度關注,經過冬奧後輿論依然未散去。民間輿論以及公民自發性的辦案追查,被認為是促使官方進一步調查的重要原因之一。
江蘇省委省政府調查組2月23日發布「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調查處理情況通報,認定了楊某俠是小花梅、而非被懷疑的失蹤女子李瑩,小花梅是從雲南被拐賣至江蘇的。此外,十多名相關官員被懲處。董某民被以涉嫌虐待罪依法批捕。
開始言論管控?
與此同時,自2月17日江蘇省委省政府成立調查組後,連日卻傳出多起消息指,關注豐縣事件的聲音正受到官方壓制。
像是日前披露楊某俠與董某民結婚證、指出巨大疑點的前《鳳凰週刊》編委鄧飛,週二(22日)稱,有網友表示自己被徐州警方找上談話,追查是不是她給鄧飛發了結婚證照片。
除了披露結婚證照片者的身份受到官方「關切」,日前也有網路照片流出,案發地江蘇徐州豐縣董集村周圍,圍起了長長鐵皮牆,外人難以進入。更早前,有中國記者前往董集村試圖採訪,被以「疫情防控」之由禁止入村。
另外,中國知名獨立書店「單向空間」杭州分店,曾擺設聲援豐縣事件的女性主義書單陳列桌,但在上週末卻被撤下。有親赴書店現場的網友拍照證實,看板已被撤換成另一張委婉寫著「她的故事,無限閱讀」的看板。網上流傳,「單向空間」是被打電話「約談」關切才撤下陳列桌看板。
德國之聲試圖聯繫「單向空間」但未取得回應。
不只「單向空間」,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現任教於上海紐約大學分校,同時活躍於華文媒體圈的林垚,日前在推特上發出對話截圖稱,中國有「國內高校、電視台紛紛接到上級指示,禁談豐縣事件。」
長期關注中國網路審查封鎖的非營利組織「GreatFire」週一(21日)也指出:「微博上提及徐州或豐縣、被審查封鎖的貼文,正在『自由微博』上爆炸式成長。」自由微博是專門蒐集被審查、刪除的微博貼文的網站,其首頁可以看到被封鎖貼文的即時畫面與熱度排名。
種種跡象讓許多輿論質疑:官方前腳才成立調查組承諾「全面徹查」,但是否後腳開始捂嘴輿論、壓制熱度?有中國網友諷刺:「這省級調查組的鐵拳就是給力」、「調查組一出手就很『穩』。」
由下而上的「公民辦案」,輿論能持續多久?
「豐縣鐵鏈女的事,我覺得是我上網這麼多年裡,前所未有的,極其特殊的一次經歷。」中國作家、在微博上有85萬追蹤者的「水木丁」表示,「從前這樣的熱點,很快就會銷聲匿跡。但是這一次,長達一個多月,被各大平臺的熱點,熱搜一再降熱度,人工屏蔽……它依然沒有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甚至有「老調查記者自發去調查。網友們自發地去搜索各種資料,傳遞資料。在我幾乎覺得已經要蓋棺定論的時候,又看到新的線索。」
鐵鍊女事件被披露後,許多網友、媒體人自發性地追查辦案,或前往當地聲援。比如:披露董楊結婚證的鄧飛;《雲南訊息報》前調查記者鐵木、馬薩前往小花梅故鄉實地訪查,撰寫〈尋找小花梅〉報導(該報導在中國已被大量刪除);兩名關注女權的聲援者,前往豐縣希望探視八孩母親(兩人在當地被派出首拘留,一度下落不明,直到18日才於微博發文報平安)。
鐵鍊女事件為何能在官方壓制下,持續獲得大量輿論關注、甚至促使民眾自發追查?除了因為官方通報疑點重重、失去公信力,中國國內的正規媒體幾乎無人報導之外,長期關注中國婦女權益的女權運動人士呂頻告訴《德國之聲》,如今在中國,社會事件要引發關注「門檻變得越來越高」,「發生在一個縣的事情,震動了整個中國」,首先是因為八孩母親「極其殘酷、非人間的遭遇,喚起了許多人的共情。」
呂頻說,小花梅事件就像中國社會在官方壓制之下,尋找破口的一個「引爆點」,雖然事件「本身是極端的,但很多人感同身受。」儘管他們未必是社會底層的女性、未必有類似經歷,但這次事件戳穿了「表面上的歲月靜好,背後其實(反映的)是安全感的缺失。」她說,中國女性在「日常生活的安全感是極差的,面對暴力的威脅,很難得到保障。」而這種不安全感的投射、對於殘酷犯罪的憤怒,「讓人們感到不得不去做點什麼」。
但在中國官方近日疑似升級壓制輿論之下,輿論能否持續?她說,中國「一直在控制輿論,但也不斷讓步」,一次次地發出官方通告其實就是一種讓步,政府其實也「承認大家對這次事件的討論是有正當性的。」但中國採取的是一種「外鬆內緊」的策略,表面上關注調查,但另一方面威阻聲援與自願追查者。「不了了之對政府來說,是最佳解方。」

中國婦女拐賣問題
中國的婦女拐賣問題長期缺乏詳實透明的官方統計數字。2015年,中國官媒《中新網》報導,公案部刑偵局打拐辦主任陳士渠稱,中國現在「接近於天下無拐」,「國內的女性被拐賣到別的地方給人做老婆,這種發案也很少。」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19年中國拐賣婦女兒童立案數為4571起,佔該年刑事立案1%。
山東女子學院婦女研究與發展中心教授陳業強,在2010年後多次前往雲南福貢縣——也就是小花梅故鄉所在地——進行田調,其後出版《怒江傈僳族婦女跨省婚姻遷移研究》一書。書中提到,2010年至2012年間,當地婦女拐賣的介紹費比起近15年前翻漲至2000至3000人民幣,彩禮則漲至3萬至6萬。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