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開戰擊碎「數位黃金」夢:投資人恐慌逃離加密貨幣市場,避險資產黃金逆勢上漲

俄烏開戰擊碎「數位黃金」夢:投資人恐慌逃離加密貨幣市場,避險資產黃金逆勢上漲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受到烏俄戰爭局勢影響,比特幣報價一度下探3萬4347美元,黃金則在近日頻頻創高,逼近每盎司2000美元,然而加密貨幣是否能與黃金,甚至取而代之,成為加密貨幣市場關切的焦點之一。

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港譯「普京」)今(24)日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行動,造成上百人傷亡,國際各大股票市場受到消息影響,紛紛重挫下跌,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逆勢上漲,創下近日來新高。然而,過去曾被寄望能與黃金競爭,甚至是取而代之的加密貨幣,也成為投資人恐慌逃離的市場。專家對此強調,加密貨幣仍有信任、波動性、監管單位認可等重大障礙需要克服。

烏俄開戰,黃金避險需求劇增

國際黃金價格自1月28日的前波低點,每盎司1774美元,至今已經上漲近10%,達到每盎司1940美元,突破2021年1月以來最高結算價。

在廢除金本位制前,黃金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基礎,二戰後美國建立了「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也就是美元和黃金掛鉤,美元再和各國貨幣掛鉤的貨幣體系,自始成就美元成為世界貨幣,亦被稱為美金。

不過,進入到1970年後,美國黃金儲備流出嚴重,並已經發生過7次美元危機,當時美國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港譯「尼克遜」)政府因應越戰和財政赤字,實施新經濟政策,停止外國政府再用美元兌換黃金。

從那時候起,國際市場誕生浮動的現貨黃金商品。根據分析網站DailyFX表示,一直到了2001年美國發生911恐攻事件,黃金的避險功能被全球認可,成為對抗通膨的有效資產,而金價通常受到地緣政治影響大,和美元、股市波動呈反向走勢。

定方財務顧問公司創辦人暨理財規劃顧問邱茂恒告訴《關鍵評論網》,烏俄危機導致投資人恐慌,在短期內推升國際金價,但一般而言,黃金對應的是通貨膨脹,由於黃金的稀缺性,還是各類高科技產品的必需品,因此奠定了它在市場中避險地位。

然而,近年來加密貨幣市場蓬勃,開始有一派人認為,加密貨幣能夠成為「數位黃金」,甚至是取代黃金的地位,不過這個說法,近日遭到22V Research技術策略長約翰・羅克(John Roque)反駁指出,加密貨幣更像是風險資產,在黃金續創新高的同時,預測比特幣(BTC)將跌破3萬。

加密貨幣會取代黃金嗎?

受到烏俄戰爭局勢影響,比特幣報價一度下探3萬4347美元,而黃金則在近日頻頻創高,逼近每盎司2000美元。針對加密貨幣是否取代黃金一事,經濟學家曼蘇爾・莫希烏丁,以貨幣3個核心功能做出解釋,分別為:

一、交易媒介:加密貨幣因為跨境支付效率低落,目前仍不具競爭力,雖然Ethereum已能快速交易,但是仍遠落後於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和其他傳統支付系統。

這個缺陷和黃金相同,加密貨幣供應量如同黃金有限,但流通速度不高,就無法促進經濟成長,例如20紀初的經濟大蕭條,就源於有限的貨幣,引發通貨緊縮。

二、記帳單位:這方面取決於業者是否能以多種貨幣提供商品,而較為接近的例子是,當初香港收取中國遊客的在岸人民幣(CNY),促使了離岸人民幣(CNH)興起。

三、價值儲存:加密貨幣最有可能成為價值存儲的替代手段,可能會與黃金競爭,成為一種避險資產。加密貨幣相較於貴金屬更容易攜帶存放,

兩者共同點在於不賺取任何利息,資產價格很大一部分都是投機者決定,再加上都有相當稀缺性。目前黃金總供應量約為16.8兆美元,而以大宗比特幣以3萬美元計算,供應量價值5670億美元,總量和流通上,差距仍不小。(聯準會估計美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3為18.8兆美元)

再加上,比特幣波動性很大,單月的隱含波動率超過90vols(衡量波動的標準,數值越高波動越大),黃金則是16vols,這也證明除非是當「反週期避險工具」,否則比特幣與股票,及其他風險資產相關,相比之下,黃金一直穩定當作價值存儲和對沖通貨膨脹的工具。

邱茂恒也強調,實體黃金是硬通貨(保值貨幣),能在戰爭中保持價值穩定。另外,加密貨幣還在尋找「生產需求」,也就是在各產業中應用的契機,並且有實際的產值產出,否則加密貨幣的定位就像鑽石一樣,無法成為取代黃金的數位資產。

不過,蘇爾・莫希烏丁卻指出,只要加密貨幣克服了,包括信任、波動性、監管層認可度和聲譽風險等重大障礙,加密貨幣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取代黃金,通過電子而非實物的方式提供價值儲存的功能。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