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哲提名疑因「線人疑雲」卡關,陳亭妃提案參選人需授權黨中央調閱促轉會資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波蘭公職任職前,必須向專責人員報告過去與國家安全機關接觸情形,也須提出是否曾與秘密警察合作之聲明。
台南市長黃偉哲去年底遭爆料促轉會公布檔案中「A143」台大農推系線民就是他,但黃偉哲對此否認並報警,今年再以千字長文否認,斥責是惡意不實攻擊。近來民進黨準備提名黃偉哲競選連任,不過本週中常會上,陳茂松、陳亭妃接連提出,地方還有很多的疑慮;轉型正義是民進黨的精神,黨中央未做調查也未釐清,在提名前應該做個調查,提名應先暫緩。
陳亭妃在今(25)日正式提案,要求參選人簽署同意書,授權黨中央查閱相關資料,避免相關爭議日後成為對手的「提款機」。
民進黨22日晚上指出,選對會台南市徵詢小組召集人洪耀福及成員高志鵬、劉維鈞等三人,與市黨部執評委及市議會黨團舉行座談,並達共識包括大家一致肯定黃偉哲這幾年來的努力,得到台南市民高度認同,擁有超過8成的施政滿意度;另外台南市長參選人的徵召時程,應與高雄市、嘉義縣同步提名。本來預期3月2日中執會提名黃偉哲爭取連任。
陳亭妃:轉型正義是民進黨價值,應該坦然面對
陳亭妃昨天接受電子媒體聯訪時表示,「基本上黨中央要提名誰,我們都不會有意見」,因為這原本就是主席徵召,但對於轉型正義和線民事件,應避免沒講清楚被當成國民黨的提款機;包括黃偉哲、嘉義縣長翁章梁、高雄市長陳其邁、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都應簽下切結書,同意讓促轉會公布相關資料,或由中央黨部調查當時約訪內容。
台南市「徵詢小組」今天進行再次徵詢,陳亭妃交付正式提案,要求直轄市長及縣市長提名前曾被促轉會約訪的參選人,皆應簽署「授權黨中央調閱促轉會訪談資料之同意書」,讓黨中央可以向促轉會進行調閱程序。
陳亭妃指出,團結一致面對轉型正義的價值,是民進黨不變的目標,國民黨是始作俑者,轉型正義絕對不容許成為國民黨對民進黨的提款機;而且轉型正義是民進黨寫入決議文的最高指導綱領,民進黨對於轉型正義一定要比其他政黨更高標。
陳亭妃也表示,唯有直球對決,坦然面對,才能讓2022選舉過程無後顧之憂。 民進黨選對會協調、徵詢陸續展開,在選對會協調工作小組徵詢過程中,地方黨公職對候選人是否曾與黨國、情治、軍警機關合作,進行監控或回報,表達不少憂慮,有超過10個民間社團函文各政黨,要求落實轉型正義。同意黨中央可向促轉會調閱訪談資料,絕對是在幫民進黨所有候選人,甚至讓支持者安心。
她說,民進黨徵召、提名候選人的過程,依照規定,參選人原本就應簽署包括「個人學經歷」、「不違紀、不賄選、不施暴力」、「當選後應放棄外國國籍」、「同意黨向高檢署、刑事局、國防部軍法司、高等法院及公懲會申請個人資料」等多項誓約書、同意書或切結書,現在只是在同意書當中多加進促轉會而已。
陳亭妃也表示,要求簽署同意書是全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立委,一體適用,並非因人設事,黨提名前都應簽署,除了是對轉型正義的價值負責,亦是避免在選舉期間,使線民相關議題成為對手的提款機。
她指出,在各國有許多前例可參考,除了德國、捷克的「強除垢」;在波蘭公職任職前,必須向專責人員報告過去與國家安全機關接觸情形,也須提出是否曾與秘密警察合作之聲明,若為肯定也不會直接免職,而是公開姓名;若否定但經過證明說謊者就禁止擔任公職。以真相和解為主軸的南非,則要求在真相委員會創立後1年內自白。
陳亭妃說,中常委蔡易餘於協調小組提案,訂定黨內提名的「反滲透」條款,進行資格審查,於會中決議由其他常委協助研擬後討論。她的提案同樣是安定民心,促進黨內團結,惟有坦然面對,讓民進黨在選舉期間無後顧之憂,才能打造最強的團隊,贏得勝利。
前民進黨立委立委黃國書坦承自己是「線民」並且退出民進黨後,相關爭議陸續浮現。民進黨立委賴品妤也曾表示,中央黨部應該評估提出黨內針對黨員於威權時期參與相關工作的除垢辦法以及處置標準。
日前賴品妤再次參加促轉會舉辦的座談,再次表示,其實光靠監控檔案就來認定誰是線民可能會有危險;民進黨可就線民的問題先設立調查機制,有個簡單的除垢規則,至少有一個黨內大家都可接受的處理方法,才是正辦。
台灣基進:所有公職參選人皆同意簽署「自清聲明」
台灣基進黨今天也召開轉型正義相關記者會,指出公職參選人皆連署民間社團的「政黨要自清」聲明,黨永不提名威權時期抓耙仔或線民參政。
台灣基進秘書長王興換也表示,為呼應民間社團「轉型要正義,政黨要自清」的連署要求,台灣基進的公職參選人皆同意簽署「未曾以政治偵防為目的,與情治單位建立合作關係」的自清聲明。王興煥強調,台灣基進公職參選人,皆同意公開其政治檔案供大眾審閱;若參選人拒絕自清或簽署同意書者,黨不予提名,日後查出自清不實者,也將開除其黨籍。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Chatbot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