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回測結果來看,每次都「買在低點」,績效不一定能贏「定期定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沒有人掌握得了未來的走勢,就算你是未來人,也無法保證能勝出簡單的定期定額。因此你不必等待下跌之後的投入,多數情況下,透過定期定額策略就能勝出「Buy The Dip」這種嘗試買在下跌後低點的交易行為。
「Buy the dip」是許多投資人夢寐以求的投資策略,買在越低點,代表著成本將會越低,未來的獲利了結能取得更多的報酬。另一方面,不選擇進場時機作買賣的指數化投資人,則是透過隨時All In的策略,每個月有新的資金就投入到市場中,無視於市場價位的高低,直到目標完成。
如果你擁有一雙預知未來的眼睛,能夠透視未來的價格變化,是不是就能保證獲得比定期投入更好的報酬呢?
很抱歉,沒有辦法。
因為只要定期定額,也能勝出預知未來買在低點的策略。
擁有預知能力的買賣策略
要獲得好的報酬,需要買得夠低,賣得夠高。
因此對於未來最佳的買入點,我將定義為:在兩次新高價格之間,最低的價格就是最好的投入點,透過買入該價位,表示我們能在突破新高前,擁有最便宜的單位價格;對於最好的賣點的定義:則是在買入後,下一次的突破新歷史新高的時刻,擁有最好的賣出價位。
下圖描述最佳買賣策略中的最佳買入點以及賣出點。

作者製作提供
- 紅點代表的是最佳買入點
- 綠點代表的是突破新高點
透視未來的投資運作模式,在沒有任何買入的機會前,將一路持有現金,直到遇到紅點才買入,並且持有資產直到碰到綠點,才會賣出股票換回現金,並且反覆這些行為,直接整個投資歷程結束。
平民策略與神之策略如何回測?
一旦我們了解的透視未來的神之投資策略,我們便可以將其與所有人都能完美複製的定期定額投資法來做個比較。
神之策略的實際方法如下:
- 價格是最佳投入點:將現金全部都入股票
- 價格非最佳投入點:保留現金等待投入
- 價格為最佳賣出點:把股票賣出換回現金
定期定額如下:
- 每個月都固定投入股票,買入持有至結束
在往後的模擬實驗,我採用MSCI ACWI指數(全世界85%市值)當作全球股票市場的價格變化,包含股息再投入但扣除相關稅務的過往績效,來模擬兩者的投資狀況。
平民策略定期定額 vs. 神之策略「buy the dip」
首先,舉個實際例子來比較定期定額與神之策略,以下是2000-2020年間,兩者累積資產的變化。

作者製作提供
- 橘色的線條為神之策略
- 藍色線條為每月的定期定額
從2000年開始為期20年的投資歷程,透過買在未來的最低點,賣在未來的歷史高點,報酬非常不錯,可以勝出定期定額策略。
不過呢,如果我們換個起始時間開始的20年,結果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以下是從1990年開始的兩種投資策略資產變化:

定期定額的績效,優於Buy the dip。
從以上兩種不同的時間區間,我們發現一件事情,知道未來的最佳投入點以及賣出點,卻沒有辦法保證100%勝出定期定額。
定期定額比起預知未來還厲害?怎麼可能?
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卻不能獲得更好的報酬?
好奇怪,為什麼當我們有了預知能力,可以準確判斷未來最低點的存在,並且將其累積的資金投入市場當中,竟然無法勝出平民策略定期定額,豈不是很沒有道理嗎?
乍聽之下,的確感到不可思議,但其實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關鍵所在。
接下來,讓我們試著從每一次的投入,分析所獲得的最終價值,相當於每次投入的一元,到投資時間終點後會成長多少的變化,理解這其中之奧妙。
從之前1990年開始的20年投資結果分析,我們已經知道定期定額可以勝出絕佳的買賣策略,在這個階段每次投入最終成長的價值如下圖所示:

作者製作提供
- 黑色線條越高表示該次投入的獲利越高
- 每個黑色線條代表著是定期定額的投入
- 紅點是絕佳策略(買在低點)買入的時間點
從上圖中,你有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嗎?
雖然絕佳的買入策略(紅點),在1992~2000年之間能夠購入不錯的價位,但是此策略在一開始的前幾年沒有投入到市場中,反而持有過多的現金,導致整個歷程中,帶來最多報酬的投入時機,便錯過了。
而在靠近2008的低點之後,最佳投入策略面臨沒有出現任何最佳的投入點(如下圖沒有紅色的買入點),在還沒來的及破新高的狀況下,便只能抱持著現金在旁等待。

在1990-2010的20年歷程中,儘管最佳投資策略,從1990年之後可以得知未來的最低點在哪裡並且順利購入,但是低點的發生並未比定期定額在90年代初期,來的要划算,儘管可以買在一些低點,但是產生的優勢,並不足以抗衡早起投入的複利力量。
然而,反過來看,如果要讓買在低點賣在高點的策略生效,該怎麼做?
我們可以從2000年的20年投資歷程來檢視。

由於從2000開始到2003年之間,世界股市價位不斷地下滑,抱持著現金等待低點出現的最佳買入賣出,反而因此避開,定期定額投入市場所遭遇的虧損,而且還在整個歷程中最有價值的時間點投入,可以說是這一次的投入,讓buy the dip帶來極大的優勢。
經由以上兩種實例,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是在一個上漲的趨勢中,早投入比起等待低點的到來,由於複利的力量可以讓資產成長得夠多,在前期所投入的價值將會比未來的低點價值更高,這是非常重要的認知。
等待低點的買入是有條件的
難道神之策略,預知未來高低點的買賣就不值得追尋嗎?
也並不是,純粹有一些條件侷限而已。
比如2000至2008年的股市走勢,很清楚地看到,這是一個V轉的模樣。

作者製作提供
你要記得,這種走勢就是絕佳買賣策略的局,在整個八年的過程中,Buy the dip不但能避免大幅虧損,甚至反過來將現金購入在非常划算的時間點,真是一舉兩得。

作者製作提供
整個歷程中最優的買入點,恰恰好是絕佳投資策略投入的時間點,所以你將會看到兩個策略最大的資產差距,就發生在第一個紅色點,如此的天作之合,就算後面的差距越來越少,也追不上初期Buy the dip所製造出來的優勢。

作者製作提供
目前我們已知道,即便我們擁有最佳的投資時間點,也需要一些市場走勢的條件配合,才能夠勝出平凡的定期定額。
- 持有現金的時候能夠避開下跌
- 下跌的時間出現在歷程越早的時間
基本上,你可以把buy the dip當作與長期複利力量的決鬥,如果買在低點的優勢可以搭配複利成長,這樣神之策略就會表現得很好,反之,即便買在低點,但當發生的時機卻過於晚,將導致持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現金,進而拖累整體投資績效。
AI驅動行銷新境界!微軟聚焦Copilot探究人工智慧創變行銷新動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行銷人應該把最關鍵的時間,投注在真正有價值的工作,但是在過去,多數行銷工作者卻總感覺時間不夠用!進入AI時代,人工智慧大幅改變行銷模式,想知道如何利用生成式AI提升行銷決策與執行效率?微軟與INSIDE POSSIBLE合辦AI社群聚會「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第一手解密行銷結合AI的使用情境,讓所有行銷人智慧工作、智勝未來!
身為行銷決策者或在第一線作戰人員,是否感覺永遠被時間追著跑?總希望有三頭六臂,同時要發揮創意靈感,又要兼顧數據洞察的雙軌能力,提升自家品牌的各種行銷成效;甚至行銷部門被賦予扮演業績助攻手,創建嶄新的顧客旅程、提供個人化行銷溝通,進而幫助品牌招攬新客、喚回舊客,挖掘更多潛在商機。
然而,要達到上述情境價值,行銷部門卻總覺得使不上力!原因為何?仔細觀察現在行銷成員的工作模式,可以發現行銷成員當前遭遇到幾類困境:
- 數據分析---進入MarTech時代,行銷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彙整數據分析,並且還要進一步洞察數據來優化決策
- 創意內容製作---需要不斷產製吸引消費者的內容,而且要同時兼顧創意與成效
- 多通路行銷---通路碎片化,行銷人需整合及管理多個渠道的行銷活動以觸及更多潛在顧客
- 廣告成效優化---伴隨數位廣告成本逐年增長,以及行銷資源越來越少,必須以有限預算轉換最高投資報酬率
- 因應變化的韌性--市場及消費者需求變化速度越來越快,擬定準確的行銷決策更具挑戰
上述難題,我們為什麼可以清楚得知?這些內容,其實我們也是運用生成式AI,透過精準提問來得知相關解答。另外,為了佐證資料正確性,從這些回覆的參考資料來源,我們也從調研報告,確實找到幾項真實的數據。
像是HubSpot最新發布的《行銷狀態報告》(The State of Marketing 2023),裡面就提到,平均行銷人員每天花多6小時在手動工作,相信如果能善用數位工具,甚至是AI解決方案的行銷人員,他們的策略效率一定能贏過那些仍然沒有使用的群體。
翻轉行銷日常!微軟示範Copilot如何成為行銷人的絕佳助手
上述討論在在可以發現,現在行銷人員面臨的難題是相當多面,並且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難題也將會更為複雜。AI,正是能輔助行銷人克服難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增長行銷成效的解方之一。
根據Gartner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所有組織當中,大約會有75%的行銷職能將會結合人工智慧,過往生產型的工作,將會轉行變成更具策略性的活動。意味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在這一兩年積極把人工智慧導入到內部組織的行銷流程,從策略擬定到落地執行,以更敏捷且以數據為基礎的方式,來應對未來的商業挑戰。
另一方面,進入注意力破碎加上媒體分眾化時代,根據統計現代人每日平均接觸達4,000則廣告訊息,平均注意力時間剩下8秒。對行銷人而言,根據消費者輪廓進行明確地分眾,並且因應不同分群,設計出最適合的溝通內容以達到精準行銷,這些都能開始藉由AI提供輔助。
像是Dynamics 365 Customer Insights根據顧客過往的搜尋、互動、交易等行為數據,透過AI及機器學習的運算,找出產品喜好、平均購買量、以及顧客終身價值等具有價值的見解;搭配具有相似購買模式的其它顧客經驗這類洞察資料,藉此建立起個人化的顧客旅程,在對的時間、對的通路提供預測性的產品推薦。AI能幫助品牌在不同檔期實踐精準行銷,也讓行銷人可透過分析儀表板追蹤成效,有助於行銷策略的優化。
對此,微軟攜手INSIDE將在12月15日,於台北艾麗共同舉辦INSIDE POSSIBLE AI社群聚會,以「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為主題,從數據洞察、媒體廣告創意、決策效率、乃至於AI衍生的著作權等多維度議題切入,提供行銷領域工作者,一場充滿實戰應用的知識饗宴。
本次活動議程,邀請KPMG安侯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數位創新服務的林大中,帶來第一手最新2024行銷趨勢;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整合長李致緯、安然科技執行長嚴中健,將分別從媒體廣告提案成功變現,以及行銷打造全新顧客旅程扮演業績助攻手等主題,剖析如何運用AI工具結合預測受眾輪廓、尋找潛在顧客的具體方式。
另一方面,微軟代表的相關講者,會從不同構面演繹AI的使用情境。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陳慧蓉希望翻轉行銷長的思維,講解如何從不同角度理解AI、結合AI;台灣微軟技術專家林毓忻將說明Copilot的重點功能,重塑行銷人的過往工作模式;台灣微軟法務副總經理廖怡苓則從法律議題著手,探究創意工作使用AI生成內容需注意的規範。
不論您是企業C-level決策層或第一線作戰人員,只要渴望掌握最新MarTech行銷應用趨勢、以及希望知道怎麼運用AI,讓工作達到事半功倍,這場「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將是揮別2023、放眼2024的交會時機,最重要的一場行銷盛會。


活動資訊
名稱: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
時間:2023/12/15(五)13:30-16:00
地點:台北艾麗酒店5樓 楓柏廳(110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8號)
活動名額數量有限,點此立刻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