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二級玩家》選摘:哈勒代再次把虛構科幻作品轉化成現實,而且沒考慮後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最後一個任務:請拯救五億條人命。準備好登入了嗎? 倒數計時,三﹑二、一……遊戲再度開始!
我的心臟原本怦怦撞擊著肋骨,但現在幾乎要停擺。這一定是某種綠洲的周邊設備——我從沒見過這種東西,感覺它們是超越時代的產物。
蛋發出短促的嗶嗶聲,我望向它。一片紅光閃過眼前,小小的視網膜掃瞄器第二次確認我的身分。安裝在開啟的蛋蓋上的小螢幕啟動了,群聚擬仿跳出來幾秒,之後被詹姆士.多諾凡.哈勒代的憔悴臉孔取代。從年紀和消瘦的五官來看,這支影片是在他死前不久拍攝的。儘管狀況很差,他並沒有用綠洲分身錄下這段訊息,不像安納瑞克的邀請那時候。基於某種原因,他這次選擇以肉身見人,暴露在殘酷、無情的真實光線之下。
「你現在拿在手上的裝置是綠洲神經介面,又叫O–N–I。」他逐一念出字母,「是世界上第一個運作無礙的非侵入式腦機介面,能直接傳送訊號到綠洲玩家的大腦皮層,讓他們看見、聽見、聞到、嘗到、感受到化身人物四周的虛擬環境。耳機的感應器陣列也可監控、解讀穿戴者的腦部活動,使他們得以像操控自己的肉體那樣操縱分身——只要起心動念即可。」
「靠,不會吧……」我聽到自己輕聲說。
「那還只是初學者的用法。」哈勒代彷彿聽到我在說話。「ONI耳機也可用來記錄穿戴者在現實世界中的經驗。他們大腦接受到的所有感官經驗都會被數位化,在耳機附加的外部硬碟上儲存為『.oni檔』。檔案一旦上傳到綠洲,錄製者,或者任何他們設定的檔案共享者,就可以重播、重新體驗那段經歷。」
哈勒代擠出一個淺笑。
「換句話說,ONI可以讓你重溫某人的生命片段,透過他們的眼睛觀看,透過他們的耳朵聆聽,透過他們的鼻子嗅聞,透過他們的舌頭品嘗,透過他們的皮膚感受。」哈勒代不帶感情地向攝影機點了一下頭。「ONI是人類所發明史上最強大的通訊工具。我想以後也不會需要發明更新的通訊工具了,它就是最後一個。」他點了幾下自己的額頭。「現在,我們可以連接自己的腦袋了。」
他說的話我都聽到了,但我無法思考。哈勒代是認真的嗎?還是說,他錄這段影片時一直處在妄想的狀態?或者病入膏肓時,他也失去了對現實的掌握?他描述的科技只存在於科幻小說。對,現在的確有數百萬身障人士每天都用腦機介面,去看、去聽、去運動癱瘓的肢體,但要促成這些醫療奇蹟,就必須在患者頭骨上鑽一個洞直接塞植入物和電極到他們的腦中。
可以記錄、播放,甚至模擬人類完整感官經驗的腦機介面——這種概念曾經出現在好幾部哈勒代喜歡的科幻小說、電視節目,和電影中。像視神經刺激模擬,威廉.吉布森在《神經喚術士》中虛構的模擬刺激科技。形式類似的經驗記錄裝置也曾在哈勒代的兩部愛片:《頭腦風暴》和《21世紀的前一天》中亮相……
如果哈勒代宣稱的事情ONI全都做得到,那就代表他又再度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透過純粹的意志力和腦力,再次把虛構科幻作品轉化成現實,而且沒考慮後果。
我同時納悶:哈勒代為什麼要幫他的發明挑選這名字?我看過夠多日本動畫,知道「oni」也有來自地獄的巨大長角惡鬼的意思。
「ONI的軟體和使用說明已經發送到你的綠洲個人帳號了。」哈勒代接著說:「而且還附上耳機設計圖和3D列印檔案,要有這兩樣東西才能製造更多耳機。」
哈勒代盯著鏡頭看了一會兒,才繼續說。
「親自測試過ONI之後,我認為你會和之前的我一樣,將了解這項發明的力量大到足以劇烈改變人類存在的本質。我認為它可以幫助人類,也可能讓事情變得更糟。我想,關鍵在於使用的時機吧,所以才把它的命運託付給你——我的繼承人。你必須判斷,何時才能或終究不能接受這項科技。」
他咳嗽起來,虛弱的身體隨著顫動。他吸了一口氣,呼吸音刺耳,接著最後一次開口。
「你需要多久時間都沒關係。」他說:「別讓任何人催你。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開,就沒辦法再關上了。所以囉……你要做出明智的選擇。」
他向鏡頭輕輕揮手道別。錄影播完了,影片檔刪除的訊息跳了出來,然後螢幕就自己關掉了。
我在那裡坐了好長一段時間。這會不會只是一種死後的玩笑?如果他是認真的,感覺一點也不合理。如果他說的那些ONI都辦得到,那它就會是有史以來人類所發明最強大的通訊工具。為什麼要保密?為什麼不申請專利,然後讓它問世?
我又低頭看了一眼手中的耳機。過去八年來,它一直被鎖在金庫裡,等待被發現。如今我找到它了,接下來我能做的事情只剩一件。
我將耳機放回蛋內,轉頭帶著它離開檔案庫,打算用冷靜、莊重的步調走回電梯。但我的自制力在幾秒鐘內就蒸發了,開始全速奔跑。
我跑回樓上途中,員工都見識到了這畫面:他們的老闆瞪大眼睛,在神聖的「群聚擬仿」公司走廊上衝刺,還牢牢捧著一顆大銀蛋。
回到辦公室,我關門,放下百葉窗,坐到桌電前瀏覽哈勒代寄給我的ONI使用說明書。
還好莎蔓莎不在這裡,無法勸阻我測試ONI,我不想給她動搖我的機會。她開口的機會很高,而她如果開口,就會成功(我最近才發現如果你瘋狂愛上某人,對方可以說服你做許多事)。
我不可能放棄這種歷史性的機會,那就像有人要你成為第一個在月球上漫步的人,你卻棄權。再說,我也不擔心ONI會有危險性。如果這耳機有傷害人體的可能,哈勒代會事先警告我。畢竟我才剛贏得他的比賽,成為他唯一的繼承人。他不會希望我受到任何傷害。
Tags:
ASUS與NVIDIA聯手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頂尖軟硬體設備助藝術與STEM領域學生提前接軌AI產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AI的影響力從業界延伸到學界, AI課程成為學生熱門選修,此類課程仰賴高效能工具。ASUS與NVIDIA看準學界需求,於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Institute of Applied Arts, IAA)配置多台搭載GeForce RTX 40 系列筆電GPU的ASUS/ROG高效能,以頂尖的軟硬體設備,幫助師生輕鬆運用生成式AI技術創作激盪創意,培養前瞻藝術人才。
近年因應生成式AI的熱潮,AI對產業的商業模式、營運流程,產生顛覆性的革新。事實上,AI的影響力,也開始從業界延伸到學界,越來越多學生主動學習寫AI程式,或將AI工具應用到主修科系。透過高效能的軟硬體工具,教授在授課或學生實作過程, 得以無後顧之憂揮灑新世代創意。
本次產學合作由華碩提供經NVIDIA Studio認證並搭載GeForce RTX™ 4060筆電GPU的創作者筆電,包括ASUS Vivobook 16X、ROG Zephyrus G14、ROG Flow X16以及適合STEM學習的ASUS TUF Gaming A15,幫助同時跨藝術創作及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師生在符合業界標準的環境中實作,激發無窮創作潛力。
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培養跨領域學生使用最新科技媒材進行創作
此次華碩與NVIDIA、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攜手,以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形式打造前瞻藝術學習環境,考量之一就是應藝所訓練學生時,強調對新科技的重視程度。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表示:「我們許多學生是跨科系報考,像是資工、教育、文學等,所上學風自由開放,也與時俱進。教學時使用最新工具媒材,讓藝術與科技產生深度融合,『跨領域』成為應藝所相當獨特的人才養成路徑。」

既然應藝所的師生在教學、創作過程高度依賴科技,ROG Zephyrus G14提供給師生使用後有哪些明顯的感受?劉辰岫舉例,教學過程會使用到3D建模軟體Blender,以及同步執行多個機器學習任務,因為ROG Zephyrus G14搭載GeForce RTX 4060 筆電GPU提供強大的運算效能,在處理複雜的3D建模訓練指令時,操作起來相當順暢,高解析度螢幕可以看到細緻的渲染視覺,對於師生在建模過程,確實可以加速流程。
另外,應藝所在教學現場相當重視腦力激盪的討論,進而嘗試打破藝術邊界,讓創意勇於馳騁。課程中如果人手有一台高效能筆電,不但可大幅減少運算時間,ROG Zephyrus G14輕薄好攜帶,可在任何空間進行討論、創作或展示作品,十分便利。

劉辰岫觀察到,學生透過ROG Zephyrus G14執行視覺化程式設計軟體TouchDesigner,在創建藝術作品之際,受惠高效能的NVIDIA GPU,可以處理更複雜的視覺效果,實現最高畫格率,加速生成出要渲染作品的指令;加上這台筆電相當輕巧,內建HDMI、Type-C和USB多種接頭,學生上課時能輕鬆連接到投影機或拿在手上,將藝術作品分享給其他人觀賞,有助於在課堂上把創意想法變成實際作品。
全球獲獎無數的ROG Zephyrus G14 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筆電 GPU,高達 125W TGP,並具備 NVIDIA Advanced Optimus 與 DLSS 3 技術,解鎖頂級創作應用程式中的 RTX 和 AI 加速、可實現最大穩定性的 NVIDIA Studio 驅動程式,最佳化運算能力及效能超乎想像,加速創意構思,輕鬆迎戰多工任務。採用ROG Nebula 霓真技術電競螢幕,16:10長寬比,QHD 165Hz/3ms 面板, 100% PCI-P3 廣色域,搭配 Dolby Vision 影像技術,色彩準確度通過Pantone認證,畫面明亮、快速、生動,更有德國萊因護眼認證,不閃屏、抗藍光,揮灑創意開闢嶄新「視」界!了解更多:ROG Zephyrus G14
開放資源給其他學科學生使用,成為校內跨領域的創意激盪Hub
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設備,也開放給陽明交大其他科系師生預約使用。因為看到越來越多STEM領域的學生,在寫程式作業的時候,受限私人筆電的GPU效能不夠優異,導致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對此,華碩與NVIDIA就針對理工相關學科的學生,鼓勵使用搭載NVIDIA GPU的華碩筆電,可加速驅動機械、結構和電氣仿真等數十種的STEM應用程式,展現高速效能;又或是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的學生,在處理大型數據集、訓練生成式 AI和機器學習模型時,可以更快獲得的分析結果。

事實上,過去十年間NVIDIA已經從一間以GPU為核心業務,進化成運算平台的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光只是顯示卡,還有橫跨其中的軟體及運算平台,例如有NVIDIA AI(企業級尖端人工智慧平台)和 NVIDIA Omniverse(創意協作開放平台)。幫助設計師、藝術家、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等專業創作者,不再受限軟硬體資源,影響創作或演算的進度。
也因為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學習設備開放給各系所授課使用,有助於日後校內跨領域交流。劉辰岫教授回應:「應藝所是整合跨領域創意的樞紐,很多時候不同領域的師生都會在這裡做腦力激盪,加上應藝所的課程也有很多非本科系學生選修;以及我手上的計畫也會邀請建築所、資工所的老師一起參與,因此我們很期待未來這些資源的加入會帶動更多跨領域的創意激盪。」

ASUS與NVIDIA賦能空間價值,規劃講座/工作坊協助師生掌握新科技
除了提供軟硬體設備,ASUS與NVIDIA也期待能為此場域挹注更多創新能量。後續也將規劃一系列講座與工作坊主題,讓校內師生能第一手掌握產業現況,使用嶄新的設備來進行研發與實作。
例如NVIDIA將籌辦生成式AI主題的研討會,邀請領域的業界講師,教導學生怎麼設定、使用生成式AI來提升創作效率,藉此讓學生們認識到GPU在創作時的重要性。另外,NVIDIA也會規劃Omniverse工作坊,邀請教授和學生親自實作,了解Omniverse的特點和功能,有助於把Omniverse融入創作流程,進而豐富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另一方面,深耕校園多年的華碩,以培育更多國內優秀技術人才為出發點,未來也會在此舉辦AI主題講座,邀請業師講授如何實際操作創作者筆電及相關應用,有助師生更了解產品特色,得以更精實地利用筆電創作,期待能具體提升同學的創意產出效率,以及擴大教授的研究能量。
當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先進國家的下個角力主戰場,台灣若希望在AI賽道不落人後,從教育往下扎根將是關鍵。華碩與NVIDIA攜手陽明交大,透過提供設備、講座等多元資源,有助於培養下一代AI思維,厚植設計人才的數位實力,期待台灣有朝一日成為AI強國。
想擁有最佳效能的華碩筆電,現在就加入華碩教育商店會員,學生/教職員登錄享專屬優惠價,首次登錄再送500元購物金!立即登錄:華碩教育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