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東擴引起的地緣政治悲劇,居然是非北約成員國烏克蘭來承擔?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拜登向普亭畫出美國的「紅線」。拜登是警告俄國,若俄軍將戰火延燒到烏克蘭周遭的北約盟友,美國將遵守《北約憲章》第五條的「集體自衛權」(collective defense),對俄國反擊。
拜登演講畫出紅線、宣布第二輪制裁,拜登制裁被質疑?
自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2月24日清晨宣布,在烏東展開特別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 )後,這場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軍事衝突立即爆發。爆發前一日,美國與盟友已對俄羅斯承認烏東的頓內次克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DPR)和盧甘斯克共和國(Luhansk People’s Republic, LPR)的獨立,發起一系列的制裁行動。
在普亭正式「出兵維和」的一天後,拜登也在白宮於今(25)日凌晨,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發表演講:「普亭是侵略者。普亭選擇開戰。他和他的國家要承受後果。」緊接著,拜登宣布一系列對俄的新制裁措施。
拜登這次宣布「第二輪」制裁,包含封鎖俄羅斯外貿銀行(VTB Bank)在內多家金融機構、出口管制,並封鎖多位俄羅斯重要人士與其家屬。拜登提到:「迄今制裁俄羅斯銀行共持有約1兆美元資產。封鎖這些銀行,切斷他們與美國金融體系的聯繫,意味著他們在美國所有資產都將被凍結。」
此外,拜登當日稍早剛出席完緊急召開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視訊峰會,稱G7成員國元首同意限制俄羅斯以美元、歐元、英鎊、日圓進行交易的能力,中斷俄軍取得資金與擴張能力,同時也削弱俄羅斯在21世紀高科技的競爭能力。
不過,烏克蘭或許對拜登所說感到最失望。拜登在演講中特別強調:「美軍不會介入這場在烏克蘭的俄烏衝突。」這等於是直接宣判對美國仍存有「一絲希望」的烏克蘭死刑。除美國外,至今也未有任何一個北約國家,願意派軍隊協助烏國抵禦俄軍。
《霧谷晶策》認為,拜登「不派兵」的表態並不意外。畢竟,烏克蘭既不是北約成員國,更不是美國的軍事同盟。法理上,美國沒有任何理由派美軍支援,美國大兵師出無名。
《霧谷晶策》在收看拜登演講直播時,觀察到眾多外媒記者對拜登此次制裁力道有所質疑。多位記者連袂質疑拜登,例如:「你覺得這樣的制裁,能阻止普亭侵略烏克蘭的行動嗎?」、「為什麼到現在還不制裁普亭本人呢?如果現在不制裁,要什麼程度才會制裁?」
透過這次演講,拜登也向普亭畫出美國的「紅線」。拜登是警告俄羅斯,若俄軍將戰火延燒到烏克蘭周遭的北約盟友,美國將遵守《北約憲章》第五條的「集體自衛權」(collective defense),對俄羅斯反擊。
俄軍三面夾攻進逼首都基輔,英供澤倫斯基「庇護」?
俄烏戰況自2月24日清晨就進入白熱化,俄軍從烏克蘭的北、東、南方三面夾攻。這與先前華府智庫「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所」(CSIS)預測一樣。就最新戰況來看,不少資訊都顯示俄軍已攻進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而烏國防部也建議民眾以自製燃燒彈抵禦來襲的俄軍。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說英國國防大臣華勒斯(Ben Wallace)指出,俄軍行動顯然是「全面性入侵」,目標可能是攻下整個烏克蘭。
雖然俄軍第一天並未奪下任何「目標」,但烏克蘭戰況仍相當危急,俄軍持續三面進逼。戰況之緊急,甚至直接威脅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的人身安全。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就向澤倫斯基說:「他可能有必要為他及他的政府,找一個安全的地方。」不過,澤倫斯基強調:「我會留在基輔。」《Axios》報導,澤倫斯基與數名歐洲領袖線上會時甚至表示:「這可能是你們最後一次看到我還活著了。」
馬克宏批普亭雙面人,德、法元首恐讓歐洲成輸家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開打前,曾多次與普亭一對一會晤,試圖調停,但最後沒得到太大成果。馬克宏事後批評普亭:「普亭開戰前還在和其他歐洲領導人討論實施《明斯克協議》(Minsk Agreement)的內容與細節,但轉身後卻立刻發動戰爭,他根本就是個雙面人!」
此外,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2月25日向全德國人民發表談話。他在演講中強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舉動,是以武力移動歐洲邊界的嘗試,甚至可能讓一個國家從地圖上消失。」蕭茲強調:「這是普亭個人的戰爭,他得負起完全責任。」
不久前,蕭茲為了制裁俄羅斯,暫停與俄羅斯合作的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在德國國內監管機構的審核程序。蕭茲這舉動,確實向美國在內的盟國,證明北約「團結抗俄」的決心。然而,這次的審核暫停,恐怕也替德國能源的未來埋下不穩定因素。

中、印兩國「靜悄悄」?中國和印度真能袖手旁觀?
這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俄羅斯受到國際社會排山倒海的批評聲浪。但迄今為止,中國、印度兩國都未公開譴責俄羅斯。中國仍不願稱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稱之為「侵略」。
2月2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彬被問到俄羅斯行為是否為侵略時表示:「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都應當得到尊重和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也都應當得到共同維護,這是中方一貫秉持的原則,也是各國都應該堅持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而普亭除了介紹烏克蘭問題的歷史經緯,以及俄羅斯在烏東部地區採取特別軍事行動的情況與立場外,他也表示美國和北約長期無視俄羅斯合理安全關切,一再背棄承諾,不斷向東擴張軍事部署,挑戰俄羅斯戰略底線。不過,俄方願意同烏方開展高層級談判。
“2022烏克蘭危機”的相關議題
- 2022-03-03 以國際法的角度,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構成哪些不法?
- 2022-03-03 烏克蘭放棄核武的慘痛教訓:只要有五枚核彈,就能讓周邊大國有所顧忌
- 2022-03-03 北約東擴引起的地緣政治悲劇,居然是非北約成員國烏克蘭來承擔?
- 2022-03-03 (更新)否認已聲請破產,北溪二號公司:在美國實施制裁後,我們必須終止與員工合約
- 2022-03-03 俄烏戰爭最值得台灣學習之處,就是烏克蘭軍展現出「不對稱作戰」的威力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