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烏克蘭頑強抵抗遠超出俄羅斯預期,是否會逼得普亭不得不動用核武?

烏克蘭頑強抵抗遠超出俄羅斯預期,是否會逼得普亭不得不動用核武?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德國的軍援政策、國防預算的轉彎,標誌著德國在國防政策的改變。而這項改變,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來自俄國侵略烏克蘭,為德國政府帶來巨大壓力,即便德國55%天然氣供應來自俄國,也使其不得不轉變長久以來的政策。

烏軍頑強抵抗,普亭失算?

自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宣布承認烏東兩國的獨立後,包含美國在內,歐、亞等國都相繼對俄發起一系列的制裁手段。

過去幾天,包含美、歐等國在內,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聲援逐漸提高,再加上,烏克蘭軍隊和人民超乎外界預期,頑強抵抗俄軍的表現,都被歐美各國看在眼裡。

愛沙尼亞前國防部長、歐洲議會議員特拉斯(Riho Terras)2月26日引述情報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亭先前以為這場戰事能速戰速決,所有戰事會在一至四天內解決。普亭對俄軍入侵烏克蘭進度未如預期,感到相當憤怒。

特拉斯引述一份以俄文撰寫的文件指出,俄軍缺乏足夠戰術計畫及後勤補給,只攜帶足夠三至四天使用的火箭且需節制使用,獲取更多武器彈藥的希望渺茫。因缺乏原物料,以前由斯洛維尼亞、芬蘭、德國提供的物資都被切斷。文件指出:「假若烏克蘭能夠抵抗俄羅斯十天,有可能迫使莫斯科當局進入終結衝突的談判,因為他們沒有錢、武器和資源。」

不只制裁普亭本人,歐美祭出「核彈級」制裁

2月27日,英、歐、美、日相繼決定制裁普亭本人,更加碼對俄實施「核彈級」的金融制裁,歐、美達成共識,決定未來將特定俄羅斯銀行踢出「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若SWIFT與俄羅斯脫鉤,俄羅斯國際金融交易將受嚴厲打擊。即便美、歐只挑選制裁部分銀行,但與SWIFT脫鉤對俄羅斯在國際貿易上的影響,絕對是打到痛處。

將俄羅斯踢出SWIFT,帶給歐洲極大的副作用,因目前歐洲約40%天然氣、25%石油都來由俄羅斯供應。若將俄羅斯踢出SWIFT,未來兩項能源交易將面臨極大的困難。歐洲能源巨大的缺口要如何補足,仍在未定之天。另外,SWIFT這項制裁,不只影響俄歐能源交易,俄歐在其他領域的經貿往來都將受到影響。

《中央社》引述比利時智庫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Bruegel)所長沃爾夫(Guntram Wolff表示:「若要運作這項制裁實施,會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特別是與俄羅斯有大量貿易的歐洲國家,因俄羅斯是它們的最大天然氣供應國。」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分析,被逐出SWIFT將嚴重影響俄羅斯貿易、外商投資、匯款,以及俄羅斯中央銀行對其經濟的管理。不過,過去也不是沒有國家被逐出SWIFT。《華爾街日報》提到,2012年時,伊朗銀行當時曾因發展核武,在歐盟的制裁下被逐出SWIFT。

然而,《華爾街日報》也指出,若俄羅斯真被踢出SWIFT,俄羅斯並非無計可施。《華爾街日報》引述作為世界三大信貸評級機構的「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評論:「俄羅斯銀行仍可採用其他效率沒那麼好、費用較為昂貴的通訊系統。俄羅斯本身也已發展出自己的支付系統。」另外,俄羅斯也可能採用中國的支付系統。但也有些人擔憂,美歐將俄羅斯踢出SWIFT,可能反倒拉近中俄間的金融連結。

AP_20086406866564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德國二戰後最大軍事轉變:大幅擴增軍事預算、向烏供應軍備

作為歐盟兩大龍頭之一的德國,在2月27日宣布將開放德國對烏克蘭的軍備援助,承諾提供烏克蘭1000枚反坦克武器以及地對空刺針飛彈(Stinger Missles),協助烏軍對抗來勢洶洶的俄軍。不僅如此,德國日前還授權北約夥伴之一的荷蘭,向烏克蘭提供400枚德製火箭推進榴彈砲(Rocket-propelled grenade),以及14輛裝甲運兵車和高達一萬噸的燃料。

在一月份時,德國曾明確表示不提供烏克蘭「致命武器」,以遵守其一直以來奉行「不向衝突地區運送致命武器」的政策。當時,德國僅承諾向烏克蘭提供5000頂軍用頭盔和一座野戰醫院。而當時德國的決定,受到國、內外的批評聲浪。德國總理蕭茲(Olaf Sholcz)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決定,標誌著其「不運送致命武器」政策的重大轉變。

《BBC》報導,蕭茲在2月27日國會的緊急臨時會中,針對今年度國防軍備大幅追加1000億歐元(台幣約3.15兆元)的預算。報導指出,這項預算增加,表示德國總算要達成多數北約組織(NATO)成員國,長期以來未能實現的目標,即國防預算須達年度GDP的2%。《霧谷晶策》參考去(2021)年北約成員各國軍事預算,包含德國在內,30個成員國中有20國軍事預算未達2%。

《霧谷晶策》認為,德國的軍援政策、國防預算的轉彎,標誌著德國在國防政策的改變。而這項改變,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來自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為德國政府帶來巨大壓力,即便德國55%天然氣供應來自俄羅斯,也使其不得不轉變長久以來的政策。蕭茲對此則表示:「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為了回應普亭的野心,除擴充軍備外,『沒有其他解答』。」

核戰近在眼前?俄羅斯、北約互嗆核戰

芬蘭外長哈維斯托(Pekka Haavisto)2月26日在專訪中警告,普亭可能將核武列入戰爭的其中一個手段。《路透社》(Reuters)先前報導,法國外長勒德里安(Le Drian)指出,普亭演講中提到的「有史以來未遇到過的後果」,等同指俄羅斯威脅在俄烏戰爭中使用核武。但他強調,「普亭也必須了解,北約也有核武。」

然而,坐擁全世界最多核彈的俄羅斯,也不甘示弱。普亭2月27日在發表電視演說,下令俄防長讓俄羅斯的嚇阻部隊(包含核武)進入戰鬥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