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烏克蘭政界沒有「汪精衛」:俄羅斯嚴重低估戰局,陷入進退兩難窘境

烏克蘭政界沒有「汪精衛」:俄羅斯嚴重低估戰局,陷入進退兩難窘境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戰爭至今,烏克蘭政治家的表現可圈可點,令人刮目相看。正是在他們的帶動下,烏克蘭軍隊沒有潰散,蛇島13壯士寧死不屈、基輔戰士捨身炸大橋,烏克蘭男人紛紛拿起武器奮起保家衛國,就連婦女也不遑多讓。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對戰爭進行了將近一個星期,戰況令人大跌眼鏡。俄羅斯一開始氣勢洶洶,兵分多路,從三個方向入侵,還從白羅斯-烏克蘭邊境直撲烏克蘭首都基輔。

然而五天過去,俄羅斯沒有佔領一個主要城市,奪得的基輔外圍機場又被烏克蘭奪回。最大規模的戰鬥——週六的哈爾科夫(Kharkiv)爭奪戰,烏克蘭又宣布重新奪回控制權。

有人認為,俄羅斯第一天就打到首都基輔,而美國海灣戰爭當年打進巴格達也用了幾十天,因此這幾天進攻遲滯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然而,不能這麼比。要知道烏克蘭首都基輔,距離白羅斯邊境只有100多公里,還不如廣州到香港,開車一個多小時,而且中途沒有什麼障礙。

俄羅斯這次原意是閃電戰,計畫用最快的速度控制基輔和佔領大城市,讓烏克蘭低頭認罪。這和當年美國打伊拉克阿富汗等都是推翻政府、控制全國的目標完全不一樣。

總而言之,就連淪為俄羅斯宣傳機器的中國官方媒體也不得不承認「戰況膠著」,遠不如預期。

就在戰爭爆發的第二天,還當烏克蘭看似要「脆敗」之際,筆者就在社交媒體說:「不要對烏克蘭的軍力這麼沒有信心」。在戰前,幾乎所有烏克蘭人包括總統等在內,都不相信俄羅斯會全面侵略,認為最多只是在頓巴斯地區進攻,更想不到會取道白羅斯進攻基輔。於是在戰爭初期,烏克蘭沒有準備好,所以一開始烏克蘭不利可理解。然而,當烏克蘭「回過神來」,就需要重新評估了。

目前看來,烏克蘭的表現比筆者的樂觀預期還要出色。筆者對烏克蘭樂觀的理由有幾個。

第一,烏克蘭本身是個中型國家

在地理上,烏克蘭面積60萬平方公里,全歐洲第二。而且整個國家的形狀大致上是個長方形,不容易被切斷。在西部和北約國家有不短的邊界線。烏克蘭的地形是大平原,確實有利俄羅斯式的大兵團推進,然而大平原固然有利推進,但同時也不利於把烏克蘭切割開來。況且,在現代戰爭中,城市本身就是一個大碉堡。方便推進到城市周邊是一回事,攻佔城市又是另一回事。

烏克蘭有4413萬人口,也算是個中型國家。烏克蘭的兵力也有20萬左右,武器也不少,而且後備部隊有90萬之多。俄羅斯1億4000萬人口,只相當於烏克蘭三倍左右。

俄羅斯總兵力雖然有100萬之多,而且武器更多。如果全面對抗,在中立戰場打一仗,烏克蘭當然打不過俄羅斯。但現在戰爭的性質不是這樣。俄羅斯不可能把兵力都調過來打烏克蘭。俄羅斯遠勝於烏克蘭的是空軍和海軍,有大量的戰略武器(核武器),至於但在陸軍上,雙方暫時看不到數量級或代際的差別。

因此,俄羅斯空中打擊成功占盡優勢是一回事,到了地面占領,到了城市攻防戰,又是另一回事。

俄羅斯侵犯烏克蘭-電腦-15v2

第二,烏克蘭政治家表現出愛國者擔當

無數例子都說明,在國家危機中,領導人的品質和堅持至關重要。戰爭至今,烏克蘭政治家的表現可圈可點,令人刮目相看。

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堅持留在基輔主持大局,既拒絕轉移到相對安全的西部城市,也拒絕美英提出可協助流亡海外的建議。他發表慷慨激昂的電視講話,有力駁斥了俄羅斯所謂「烏克蘭被納粹控制」的指控,更得到世界的同情。針對俄羅斯炮製的「總統已跑路」假新聞,他每天在社交傳媒上亮相,力證自己依然留在基輔。

最重要的是,作為烏克蘭的領導,他堅持不投降。作為前戲劇演員,他沒有跟著普亭(Vladimir Putin)的劇本走。他從一個不怎麼樣的總統,一下子成為烏克蘭的民族英雄。

澤倫斯基的政敵、前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在關鍵時刻沒有抨擊現政府「為什麼挑釁俄羅斯」,而是拿起AK47,呼籲國民抵抗。基輔市長,前世界拳王克利奇科(Vitali Klitschko)表示自己別無選擇,會為國家全力奮戰。整個烏克蘭政界,至今還沒有人做「汪精衛」。

正是在他們的帶動下,烏克蘭軍隊沒有潰散,蛇島13壯士寧死不屈、基輔戰士捨身炸大橋,烏克蘭男人紛紛拿起武器奮起保家衛國,就連婦女也不遑多讓。

筆者對烏克蘭政界的腐敗和無能,對澤倫斯基此前的施政不當都頗不以為然。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他們全部都表現出了愛國者的擔當,令人肅然起敬。

對比那個阿富汗總統,在塔利班還沒打進喀布爾,自己就先夾帶私逃,簡直天淵之別。

AP_22057571625279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不時走上基輔街頭直播,向全國人民精神喊話,激勵烏克蘭全國士氣,也破除俄國方面聲稱「澤倫斯基已逃跑」的假消息|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第三,俄羅斯戰術錯誤,嚴重低估了烏克蘭

俄國原先的如意算盤是閃擊戰,迅速控制大城市,特別是首都基輔,要不迫使烏克蘭現政府城下之盟(投降);要不推翻現政府,由傀儡政府統治。俄羅斯可能有打長期治安戰的準備,但沒有打長期陣地戰攻防戰的準備。2014年,俄羅斯兵不血刃奪得克里米亞半島,助長了普亭對烏克蘭「不堪一擊」的判斷。

因此,俄羅斯在軍事上主要有四個動作。第一,多路出擊,企圖讓烏克蘭顧此失彼,更希望烏克蘭失去抵抗意志。第二,用導彈和空軍摧毀烏克蘭的空軍和海軍。第三,以基輔為重點奇兵突襲,一方面用坦克部隊長驅直入,一方面派空降兵進入機場。第四,圍攻烏克蘭東部哈爾科夫以圖殲滅烏克蘭在東部的精兵。

然而,正如上面分析,烏克蘭政界和民眾的抵抗侵略意志堅定,第一個動作沒有產生心理上的壓制效果。第二個動作基本見效,問題是烏克蘭空軍和海軍本來就羸弱,即便摧毀了也沒有多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