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不老的挑戰》:晚上運動可逆轉不良代謝,對愛吃油膩大餐的人是較好的選擇

《不老的挑戰》:晚上運動可逆轉不良代謝,對愛吃油膩大餐的人是較好的選擇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養生,是為了活得長、老得慢、病得輕、死得快」。結合令人感同身受的小故事,融入醫學觀察與反思,林靜芸醫師更以自身為例,實踐養生,創造新生。

文:林靜芸

晚上運動,改善高血脂更有效

因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進入三級警戒而無法聚餐的期間,我想念起參加過的晚宴。

晚宴是很吸晴的活動,可以展示服裝、認識朋友、享受美食,還能品嘗美酒。很多成功企業家在商場上的人脈,都是來自晚宴的累積。但是對賓客來說,有些晚宴是可怕的:太晚開始或太晚結束,菜色太豐盛或是太貧乏,應邀致詞者講得太長,或是被安排在陌生且無言的桌次。

不過,參加廖董辦的晚宴,一向是種享受。

我認識廖董超過十年。他是美食家,身材卻維持得很適中又年輕,體力也很好,逢連續假期常爬山,挑戰百岳。

廖董被朋友們公認是最佳晚宴主人。他把請客吃飯當成頭等正事,賓客們會被提醒應提前五分鐘抵達,晚餐六點半準時開始,菜色、酒單和服務俱屬上乘。他辦的晚宴,每一回都有主題,我參加過的有介紹河洛語的美麗、歌劇講解等。由於講者就在同桌共餐,大家都會專注聆聽,還能提問討論。

晚宴在八點結束主題,之後半個鐘頭是聯誼,到了八點半,菜全上完,只剩甜點時,廖董便與每位賓客道別,理由是他住天母,要走路回家,必須提早離席。

他的生意做得很大,有司機幫忙駕車。我想不透他為什麼不輕鬆讓司機載就好,非得自己走路。

有次讀了一篇文章,提到油膩食物造成的肥胖、高血脂等新陳代謝問題,並比較早上運動與晚上運動的效益。其中提到,「晚上運動」對於降低血脂肪、控制第二型糖尿病及縮小腹,比較有效。

讀及此處,我才突然領悟廖董舉行晚宴的巧妙之處:他既能和朋友一起享受美食,還以聽演講來控制食量,又以準時結束、不吃甜點,保證自己不過量,最後以走路回家消耗熱量,也難怪他總能維持身材。

這幾年運動盛行。有種說法是早上運動,有助晚上好眠;而晚上運動反因情緒高亢,妨礙入睡。但是最新的研究指出,晚上運動(高強度訓練除外)其實可以幫助深層睡眠。喜歡吃油膩食物的人,如果有高血脂的問題,晚上做運動可能比早上有效。

二○二一年五月,澳洲基督大學在《糖尿病期刊》發表實驗報告,讓受試者吃高脂飲食五天後,再檢驗其血脂肪及心血管健康。接著分成三組,繼續吃高脂飲食,但是第一組每天早上六點半運動,第二組每天晚上六點半運動,第三組不運動。

五天後再驗指數,結果發現早上運動組與不動組一樣,血脂沒有下降;而晚上運動組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甚至血糖曲線、心血管健康度都改善了。

指導這項研究的挪威籍專家認為,不是說早上運動不好,無論何時運動都能增強體力。但是,晚上運動可以逆轉高脂食物的不良代謝,對於愛吃油膩大餐的人是較好的選擇。

我們的身體有個「生理時鐘」,除了讓我們出國旅行產生時差,其實飢餓感、肌力、嗜睡度,甚至細胞再生等,都與生理時鐘有關。

生理時鐘自有校正機制。像是出國時,如果依照當地時間生活(如日照、進食、睡眠),就比較快能夠調整好時差。而在晚上運動,可能因晚上的血糖較穩定、肌力較強、體溫較高等因素,對於新陳代謝疾病的改善效果比較好。


關於健康,你是搞建設,還是搞破壞?

秀蓉是一家記帳士事務所的負責人,平日要招攬客戶、向客戶解釋稅務法則及到稅務機關溝通、說明等,工作忙碌,沒什麼休息時間。不過前陣子過了六十歲生日後,她下定決心要養生,減少工作量,並且放慢腳步,常常約好友喝下午茶。

愛美的她為了美白,絕對不晒太陽;為了維持身材,經常在減重。從年輕時便如此,始終如一。

某天在公司,同事搬文件,秀蓉讓路卻一不小心跌坐在地,背腰處疼痛不已。到醫院一做檢查,才知道自己有骨質疏鬆,而這一摔,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

雪如二十七歲,在健身房上班。主管要求員工注意體態,但雪如是易胖體質,所以她想減重。由於上班的活動量很大,無法節食,她便買了中藥、西藥的減肥成藥服用。加上她經常肌肉痛,持續在吃止痛藥,每日三餐飯後便吞一把藥。

雖然瘦了下來,但是這樣吃藥一年後,她覺得膚質變差,並且經常感冒。有一回,月經竟然持續了二十多天!起先,她去看婦科,後來經過輾轉檢查才發現是腎衰竭,需要洗腎。

六十歲的傅先生患糖尿病多年,一直控制得很好,每三個月回診,到醫院驗血並拿藥。

不過,聽說糖尿病可能會影響視力、腎臟和血管,甚至中風或截肢,令他擔心不已。有個朋友便介紹他去看一名「神醫」,只用草藥就能治百病。神醫告訴他,糖尿病吃西藥是無法根治的,而草藥既能治病、又能治本,還可以改變糖尿體質。他覺得神醫講得很有道理,付了一大筆錢,帶回二十公斤的草藥,每天熬煮服用。服了草藥,他「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健康情況好像真有改善,便不再回醫院追蹤。

半年後,傅先生突然中風,送到醫院急診,測出的血糖值居然超過500mg/dL(正常是低於100mg/dL)。

以上的例子,秀蓉因為不晒太陽、不運動、嗜吃甜點,導致骨質疏鬆;雪如因為亂吃藥,傷了腎;傅先生則是不遵醫囑,造成後遺症。類似的案例經常發生。時代進步,醫學發達,我們維護健康的態度也必須改變。以下的建議,提供給您參考:

  1. 關於如何維護健康的說法很多,但經過實證醫學證明的很少。其中,「運動」及「七分飽」是廣為醫界接受的。
  2. 維護健康沒有捷徑,「良好的生活方式」最重要。包括均衡飲食、戒菸、避免酗酒、管控體重、紓解壓力、充分睡眠與規律運動等。
  3. 現代人壽命延長了,但人體零件無法更新,視力保健、聽力保養、牙齒保健等,愈早開始愈好。每個年齡的人都該了解健康不能揮霍,否則吃虧的是自己。
  4. 定期做體檢。若真的有健康狀況,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5. 維護健康與其他的人生經驗不同,如果求知是加法,健康其實是「減法」。人活在世上,比的是到達終點時,誰減的比較少。「減少破壞」就是最好的養生。建議打預防針,避免疾病感染或意外傷害。
  6. 充實自己的醫學知識。生病了靠醫師,但是健康管理靠自己。
  7. 不要採信任何極端、未經證實的保健方法。選擇保健品時,應慎選廠商,有科學實證的保健品,才值得購買。要按照指示服用,並留意產品所附的安全警告。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不老的挑戰:創造理想的老後》,寶瓶文化出版

作者:林靜芸

  • TAAZE讀冊生活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用「減法」過生活,
創造超脫年歲的樂活自在。
【林靜芸醫師:「無齡的人,無論多老,都不叫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