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對於亞投行問題,在地台灣社會運動者與台裔美人社群的分歧

對於亞投行問題,在地台灣社會運動者與台裔美人社群的分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亞投行背後蠢蠢欲動的是中國區域地緣政治的魅影,或許沒有必要將亞投行完全簡化為中國的一項經濟策略,以促進中國追逐自身的地緣政治野心為其真正邪惡目的。但亞投行終究是和中國的全盤外交政策目標並存的,因此無法和中國的擴張企圖分別看待。

民眾聚集於總統府前抗議亞投行。Photo Credit:臺左維新

但首先,經由法定正當程序進行的理性合法思辨在台灣是有可能的嗎?馬政權已經連續兩次在民意反對之下,仍企圖強行推動影響兩岸關係的政策,公然蔑視人民反對的聲音,使台灣早已不存在得以進行理性政策思辨的所謂法定正當程序。正因如此,公民社會才不得不起而和政府抗戰。

事實是,台灣的社運抗爭者們對於世界局勢的清楚思辨,遠比張心心所承認的更深刻。首先,去年太陽花運動的抗爭者和最近反對加入亞投行的抗爭者,都不是受到認同政治誘發的情感驅使而行動的。太陽花運動的抗爭者根本就不是反射性地「反中國」。無論在去年的太陽花運動,還是今年的亞投行抗爭,張心心所謂「反對貪婪中國人」的族群與國族情感多半都是不存在的。

去年太陽花抗爭和最近亞投行抗爭喊得最大聲的訴求明明是「民主」,以及「捍衛民主」,不但邀請了中國人發表短講,我們還能從這幾次抗爭中大致看出,運動對於老舊的族群/國族主義政治退潮所做的反思,同時提倡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公民社會架構。

反中國與反國民黨

儘管在去年的運動內部有著「完全反對服貿協議」和「不反服貿協議,只反對在立法院強行通過的反民主『黑箱』手段」的路線分歧,這場運動本身反對中國的程度其實還不如反對國民黨政權蔑視民主的程度。

張心心恐怕是從國外媒體,特別是英語媒體接收資訊的,因為在這些媒體上,無論是今年的反亞投行抗爭還是去年的太陽花運動,一切捍衛台灣自由不受中國侵害的人事物全都被報導成「反中國」。

張心心恐怕也沒注意到一件事:既然台灣公民社會對各項重大社會議題都以投入關切為使命,反對亞投行或服貿協議的抗爭者,也正是同一群張心心所謂被反中焦慮妨礙了關注其他社會議題能力,實際上卻對一切社會議題無役不與的抗爭者。

這恐怕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台灣實際上發生的事件與我們這些必定只能接收到二手資訊的海外人士之間存在的認知斷裂。就連身在海外的台灣人都有可能因為認知受到國外媒體型塑,而認為太陽花抗爭在某種程度上「反中國」。

Photo Credit:黑色島國青年陣線

Photo Credit:黑色島國青年陣線

尤其是具有台灣人身分,卻不是在台灣生長,也沒有在台灣待過很久的人,往往無法意識到國民黨對台灣民主政治的種種箝制。在他們看來,台灣最大的威脅來自中國,至於台灣內部的民主問題則認為多半已獲解決。

正因如此,台裔美國人和海外台灣人比較不常主張「台灣獨立」,而是更常喊「守護台灣自由」這樣的口號,台灣在這樣的口號中被認知為已經得到「自由」,只需要防範中國入侵。

然而「台灣獨立」的概念始終清楚意識到台灣事實上獨立於中國之外的現狀,其重點則在於讓台灣掙脫國民黨統治獲得自由,為永續獨立奠定堅實的基礎。更何況,若不把國民黨一勞永逸地消滅掉,台灣還能自由多久?

貿易從來不只是經濟問題:亞投行背後的區域地緣政治魅影

然而,就算抗爭者可能普遍是憑感受與直覺而非理性行動,人們只要去讀讀最近反對亞投行抗爭的領導者及第一線組織者發布的聲明,的確是能夠看出他們在亞投行議題中,對經濟及地緣政治因素有相當程度的思慮與警覺。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臺左維新等組織呼籲人們注意自由貿易政策背後的危機,以及自由貿易對在地勞工的傷害,有時運用了馬克思主義或左翼關於資本主義自海外侵蝕台灣的論述,就算有時不免幼稚,他們恐怕還是考慮了一些台裔美國人社群未加注意的問題。

換句話說,在亞投行背後蠢蠢欲動的是中國區域地緣政治的魅影,或許沒有必要將亞投行完全簡化為中國的一項經濟策略,以促進中國追逐自身的地緣政治野心為其真正邪惡目的。但亞投行終究是和中國的全盤外交政策目標並存的,因此無法和中國的擴張企圖分別看待。

或許亞投行的直接目的是要建立一個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區域經濟整合,同時在亞太地區創造出一個順應中國經濟成長的經濟秩序,與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TPP)相抗衡

但是亞投行在某些部分比TPP更優越,因為它的目標涵蓋得更加廣泛,TPP實際上設定了一個更為適中的目標,它只追求亞太地區的經濟整合。但亞投行將亞洲以外的國家也納入其中,這說明中國著眼於全球經濟整合;不僅如此,中國明明有能力自行籌辦亞投行,卻又找來其他股東加入,其目的正是為了加快整合速度。

中國推出的亞投行並不僅僅是一項經濟政策,也不能和它的領土野心分別看待,可以明確看出,亞投行的地緣政治面向就是讓中國得以利用貸款條件來拉攏其他國家,將經濟實力轉化為左右其他國家政策的能力。

這足以重新建構一個國家的經濟,包括國內產業。中國還能經由這樣的手段,以經濟建議的形式影響其他國家的外交政策。西方強國參加亞投行絕對不像張心心所以為的那樣,意味著亞投行對台灣很安全,亞投行因為西方強國的參與而不再只是中國的一項倡議。

一帶一路

這正說明了亞投行的危險之所在,以及中國透過亞投行倡議展現的對外擴張企圖。就算有其他國家參與,中國必定還是亞投行之中最具支配力量的強權,各國的參與不過是擴大了中國的影響範圍。

這正是「自由貿易」的另一面,自由貿易政策具體而微地展現出大國對小國施展經濟力量的地緣政治現實。反對「自由貿易」政策甚至稱不上是張心心的等式裡所謂的「閉關鎖國」。許多團體的重商傾向似乎讓他們產生這樣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