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聯合國最新報告:2040年全球升溫可能達攝氏1.5度,遭受百年洪災人口將增加20%

聯合國最新報告:2040年全球升溫可能達攝氏1.5度,遭受百年洪災人口將增加20%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最新的氣候變遷報告,指出2040年之前全球升溫幅度可能達攝氏1.5度。專家表示,這次的報告強調「未來10年,人類的行動將會決定未來我們要面對多少風險」,且與2030永續發展的目標緊密扣連。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最新的氣候變遷報告,指出2040年之前全球升溫幅度可能達攝氏1.5度。此外,若全球平均海平面相較於2020年上升0.15公尺,遭受百年一遇洪災的人口會增加20%。

而科技部的研究則顯示,在暖化升溫攝氏2度與4度下,台灣周邊海平面可能分別上升0.5及1.2公尺,低窪地區較易淹水,也會導致水稻減產、登革熱發生風險增加。

專家指出,這次的報告強調「未來10年,人類的行動將會決定未來我們要面對多少風險」,且與2030永續發展的目標緊密扣連。

聯合國最新報告:海平面若上升0.15公尺,罕見洪災受害人口會增加20%

(中央社)根據聯合國最新研究,2040年之前全球升溫幅度可能達攝氏1.5度,在世紀末暖化程度越高,面臨氣候風險也會增加,若全球平均海平面相較於2020年上升0.15公尺,遭受百年一遇洪災的人口會增加20%。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2月28日晚間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工作組報告:氣候變遷影響與調適」,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於發布會後舉辦線上記者會,快速解析國際報告的重點。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指出,這份決策者摘要分為4部分,包含:

  1. 承認氣候、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以及人類社會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2. 觀察和推估的衝擊與風險
  3. 當前的調適與其利益
  4. 氣候韌性的發展

報告中提到近期(2021-2040)風險,全球升溫就可能達1.5度,將會造成多種氣候災害增加。在近期自然和人類系統的氣候風險,取決於脆弱度與暴露程度,而非排放情境。與暖化加劇的情境相比,將升溫限制在1.5度可以大幅減少自然和人類的損失,但不能完全消除。

中長期(2041-2100)風險部分,估計在全球升溫1.5至2度間,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特有物種的滅絕風險至少翻倍;如果升溫幅度為1.5至3度,則至少增加10倍。

中長期的人類社會也面臨衝擊,暖化程度越高,可使用的水資源風險及水有關的危害程度越大、糧食生產和取得的壓力增加、熱浪的暴露人口持續增加,城市、關鍵基礎設施的風險也增加。預計如果全球平均海平面相較於2020年上升0.15公尺,遭受百年一遇洪災的人口會增加20%。

報告中提到,目前的調適程度與減少氣候風險所需的調適程度之間,仍有落差,需跨部門合作,也要避免不當調適,如海堤在短期內可以有效減少人員與資產損失,但可能導致長期增加氣候暴露風險。

報告中強調,鑑於氣候變遷對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的威脅,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是發展氣候韌性的基礎。未來10年採取的社會選擇與行動,決定了在中長期路徑上氣候韌性的高低。重要的是,如果當前不迅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特別當升溫超過1.5度,氣候韌性發展的前景,將會越來越有限。

人類的行動將會決定未來風險

根據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的新聞稿,本次的重量級報告指出,目前已有多達33-36億人口生存在易受氣候變遷衝擊的脆弱環境中,且氣候變遷影響不僅止於生態物種,更危及人類社會的糧食、水資源、都市及健康問題。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李明旭教授,於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舉辦的記者會上指出,這次報告與第五次評估報告的最大差異,是強調全球暖化超過攝氏1.5度將產生的額外嚴酷風險。報告特別提醒調適與減緩之間,需要更好的權衡,並避免導致「不適當的調適」,而不適當的調適可能在解決一個氣候風險問題之後,產生新的衝擊問題,甚至進入高脆弱度、暴露與風險的困境。

李明旭表示,這次的報告強調「未來10年,人類的行動將會決定未來我們要面對多少風險」,且與2030永續發展的目標緊密扣連。

暖化下的台灣:更容易淹水、水稻減產、登革熱風險也增加

(中央社)聯合國發布最新氣候變遷報告之餘,科技部的研究也顯示,在暖化升溫攝氏2度與4度下,台灣周邊海平面可能分別上升0.5及1.2公尺,低窪地區較易淹水,也會導致水稻減產、登革熱發生風險增加。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2月28日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工作組報告:氣候變遷影響與調適」;針對聯合國報告,科技部「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3月1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全球變遷下台灣本土風險增加,需妥善調適提升因應能量。

根據科技部團隊研究,暖化下的升溫將衝擊台灣農林漁業,升溫攝氏2度情境下,水稻將出現明顯減產情形,二期作平均減產程度較一期作明顯;對高溫敏感的漁產養殖也會受到暖化影響;對於夏季升溫敏感的高山森林植群,以高山灌叢與鐵冷杉森林為例,預測適合生存的面積將在世紀末減少一半。

在公衛與健康方面,埃及斑蚊分布將因暖化向北部延伸,分布範圍也擴增,導致登革熱發生風險增加;冬季空氣品質不良日數也將因暖化而增加。

暖化將造成台灣極端降雨強度增加、侵台颱風機率降低與降雨型態改變,進而造成旱澇災害頻率與強度增加。以淹水為例,全台極端降雨情形,除了中部地區在世紀中略為減少,其他區域都呈現增加趨勢。以台北、宜蘭、台南、高屏四區淹水發生機率為例,世紀中較基期的淹水機率呈現持平或略為增加,世紀末增加幅度更為明顯。

在坡地災害方面,以北部與南部特定集水區為例,於世紀中崩塌率呈現持平或略為增加;而集水區的河川流量豐枯差異變大,在春季(2至4月)大致呈現減少趨勢,可能增加枯旱風險。

研究結果指出,暖化後颱風強度增加,將增加沿岸風浪及暴潮衝擊。在升溫攝氏2度與4度情境下,台灣周邊海域海平面可能分別上升0.5及1.2公尺,可能導致西南沿海地勢較低窪地區出現淹水;不過,以大台北地區的模擬結果為例,淹水情形主要發生在淡水河出海口一帶,在現有堤防保護下,都市區域影響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