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之研究》:數位時代「讀空氣」再次流行,更該保障「潑水的自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社群媒體的視覺化形構著人際關係的視覺化,人們更加表面地追求各種「評價」。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們天然地重視著「讀空氣」的社會技巧,一直到現在他們長大成人,並使「讀空氣」再次成為當代日本社會的明顯特徵。
在《凪的新生活》的第一集裡,可以看到黑木華飾演著一種人際狀態:非常在意也很敏感於外在環境與人際關係所構成的氣氛。而最終她逃離了這個情境,並且獲得一個全新的「做自己」的生活。這部日劇討論著日本人重要的民族特色,也是社會性質,就是「讀空氣」。該劇一方面展現了「察言觀色」的日本人性格,另方面也直陳「讀空氣」是一種耗人心神、令人疲憊的社會行為。
研究者山本七平,在1977年時,就針對日本人所重視的「空氣」,進行概念分析與批判,探討「空氣」在歷史——社會中的型態,以及各種與空氣相關而蘊的思想概念與意識傳統。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原來在二戰時期,「大和艦出擊」的決策,盡然是以「整體空氣」來作為決策依據,日本人真的是很微妙啊。
什麼是讀空氣
所謂「讀空氣」(空気を読む),就是「根據當時的氣氛來推測狀況,特別是當時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該讓對方做什麼或不做什麼等等的臆測和判斷」。也就是說,及時掌握周圍的心情、狀態、環境、氛圍,恰當地應對該做的事情。
因此,也有「空気を読めない」(Kuki Yomenai)的說法,以中文來說就是「不會讀空氣」,衍伸為「搞不清楚狀況、不會看人臉色、不會察言觀色」的人。而流行語KY,便是取Kuki Yomenai的開頭字母,指稱不會讀空氣的人。大概是從2006年開始,日本女子高中生開始使用的流行話語(西川學,2020)。
還有日本綜藝節目特地列出11種白目的KY行為:酒會只聊自己有興趣的話題、吃火鍋的時候不先問過就將自己的筷子放進鍋子裡、在年長的人面前說自己老了、正要下班才提出工作的問題、演唱會時聽到感性的曲目還大呼小叫、在搭電梯時說他人的壞話、自己覺得開心時就不顧周遭地表現出來、看不懂LINE的句點貼圖、去卡拉OK時狂點失戀歌曲、擅自替他人傳達愛慕的感情、在婚禮上比新人還要出鋒頭。但我覺得這些,算是一種「禮貌」吧(?)
研究者大石千歲(2009)曾針對讀空氣行為進行問卷調查,列舉了朋友間的KY行為,如「感情控制不足」、「想幹嘛就幹嘛」、「搞不清楚時間場合」、「對他人不敏感」,也找出社團組織中的KY行為,如「不能享有共同目標」、「任性」、「與上級關係不好」、「搞不清楚時間場合」、「感情控制不足」。研究者也發現,如果碰到KY的人,他們最常從事的是「什麼都不做」,這還真是懂得「讀空氣」呢。
讀空氣的起源
與西方個體主義不同,日本人屬於集體主義文化,此文化誕生於島嶼國家、單一民族等地域特性。在2014年的知名科學雜誌《Science》中,Talhelm等研究者(2014)就指出,同樣是中國人,稻作地區的人們比較尊重集體意願,而麥作地區的人們則更傾向作出合理的決定。研究者認為,因為稻米種植比大麥種植需要更多的繁雜工序,眾人集體合作有助於收穫,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文化差異。
反觀以稻米為主食的日本人抑是。在這種社會性很強的場合,比起合理的判斷,集體的決策更加受到尊重。也就是說,強烈要求「讀空氣後,再行動」。理性而冷靜的判斷,無論多麼正確,論據多麼巨大,對群體來說都是不正確的。就如同《空氣的研究》(空気の研究)作者山本七平的批評,這對日本的歷史進程產生了諸多影響,包含了戰爭議題、環境議題、核災議題等,當然也反映在這兩年最重大的疫情議題。
而「空氣」這個詞彙最早被拿來使用作為討論或論述,可能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時,然後發展成不同的討論。有資料表示,文學家夏目漱石就用空氣來比喻某個時代中的種種感受。如果以「空氣」、「讀空氣」作為關鍵字,在各學科領域中蒐集資料。
可以見到,社會心理學與心理學較常談論「場的空氣」(場の空気)所帶給人的壓迫;而商管領域則多將「讀空氣」當作是一種溝通的社會技巧(大石千歲,2009),是交流時的談判策略。或許,從組織傳播的角度來看,可以把「讀空氣」作為一種辨識「組織氣候」(organizational climate)的方式,即在一特定環境之中,每個人直接或間接地對此環境的察覺(perception)(Schneider et al., 2013)。
山本七平的空氣研究
最早進行「讀空氣」研究的,應該就是山本七平(1921-1991)了。山本七平是一位研究者、評論家,他的論述在70年代深受大眾歡迎,因為經濟高度成長時期的大眾,對於「日本人論」有強烈的興趣,其「空氣論」就非常符合口味。
山本七平的「空氣論」,是「讀空氣」最早的社會心理學觀點。山本七平(1977)認為,日本人非常會讀空氣,也是日本人的獨特性之一,當日本人作集體決定時,通常依賴的不是邏輯理性的依據,而是現場的「氛圍」。就算這個決定需要作交流才能達成,但日本人還是有辦法依賴「無聲的空氣」來達成協議、作出決定。
讀空氣的意義在於,日本是一個高度需要依賴脈絡來理解語意的社會,許多人都會把當時主流的社會觀點,當作是自己的觀點,以完成集體性的要求。山本七平認為,這種云云觀點,就是一種瀰漫於四周的空氣,甚至猶如宗教信仰,決定著日本人的行動與判斷原則。
Tags:
2023 Computex:飛宏科技與Vinpower聯手玩GaN,搶攻快充商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即將到來的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飛宏科技將於現場展示市場首款搭載1TB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充電器「iXcharger」、以及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等產品,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飛宏科技與Vinpower, Inc.、Silanna Semiconductor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市場首款同時搭載1TB跨裝置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2 in 1充電器「iXcharger」,將在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正式亮相!除此之外,飛宏科技於現場將展示一系列330W GaN、280W GaN與140W PD 3.1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首款2 in 1 65W 1TB iXCharger

「iXCharger 」採用飛宏科技GaN快充技術,提供產品更高功率密度和快速散熱的同時,實現更小的封裝設計,為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實現快速、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值得注意的是iXcharger不僅是快充,還擁有市面上首款可跨裝置且適用於不同作業系統的儲存技術,可為手機、平板、筆電等行動裝置充電,並可作為外接式硬碟使用,廣泛適用於iSO、Android、Windows、Chrome OS等作業系統,還具有高達1TB大容量的儲存空間。iXCharger輕巧便攜的傑出設計,時時能滿足現代人在資料快存、裝置快充的需求。
GaN頂級電競筆電電源,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

普遍市售充電器為滿足高規格的電競筆電所需,在提升電源功率的同時,體積與重量也顯得更大更笨重,造成使用者攜帶時的困擾。飛宏電競筆電電源的設計研發,採用獨特GaN生產製程管控,與自主開發數位控制機制、功率模組設計等技術,使產品可達94%以上高轉換效率,且以更輕薄短小的體積,為電競筆電提供更高的功率與散熱速度,達到輕巧、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
2021年底,飛宏科技推出體積最小的280W GaN高功率電競筆電電源,其功率密度突破業界多年來的設計極限,僅一般180W電源的大小。今年飛宏科技將於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推出330W GaN電競筆電電源,其相較於目前市面所販售的相同輸出功率產品,不僅體積小巧,且重量最輕(< 800g),在達到高規格安全測試的同時,滿足使用者對電競筆電電源的期待!
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
地址: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日期:2023年5月30日-2023年6月02日
攤位:J0509a(偉得科技)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