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插畫】公園常見的那種鳥:這不是鴿子啦,是「隨便鳩」

【插畫】公園常見的那種鳥:這不是鴿子啦,是「隨便鳩」
Photo Credit: 台灣猛禽研究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行走於大安森林公園之間的時候,常會看到那些咕咕叫又不太怕人的長翅膀小朋友,你可能以為他們都是鴿子,但在大安森林公園其實有1種鴿和4種鳩,他們各是什麼?又該如何分辨呢?

圖:PN Chen
文:台灣猛禽研究會

公園的地上、樹上常停有這類頭小、胸腹飽滿,有著短短的腿很常在地上走路,且有著不在意人的感覺,有些灰藍色的個體甚至會比筆直地從著坐在椅子上吃東西的人們走去,當你從著牠走去時,不到最後一刻是不會起飛。

鳩與鴿,在生物分類上屬鳩鴿科,體型較大的稱為鴿,體型較小的為鳩,鳩與鴿的並非生物分類的用語,稱作鳩或鴿為通俗習慣。

1
Photo Credit: 台灣猛禽研究會
隨便鳩的暱稱源於其大而化之的築巢方式,選在明顯的花盆、籃子等人造物上、僅用了數根樹枝即可成巢,因此蛋亂滾、雛鳥容易落巢等事件時有所聞。
2
Photo Credit: 台灣猛禽研究會
大安森林公園有五種鳩鴿科鳥類,看似相同,但習性並不相同。金背鳩於樹上築巢,巢體為淺盤狀,由樹枝、枯葉構成。繁殖期時可見雄鳥有展示飛行的行為,振翅垂直升空後,前伸雙翼、張開尾羽弧線滑翔。
3
Photo Credit: 台灣猛禽研究會
身體灰藍色、體型又大的為野鴿,是家鴿逸出後的野生族群,原生種分布於北非、南歐、中亞、中東、南亞等地區,非台灣的原生物種,因繁殖能力強大,數量成長快速,容易衍生環境衛生問題。不餵食野鴿有助於其族群的控制、降低大量野鴿產生的公共衛生問題。
4
Photo Credit: 台灣猛禽研究會
珠頸斑鳩的巢位選擇可說是非常廣,樹上到陽台、花盆、冷氣等地都能使用,可說適應力非常強大。巢體為淺盤狀,由樹枝、枯葉構成。繁殖期時雄鳥也有似金背鳩一樣的展示飛行,振翅垂直升空後,前伸雙翼、張開尾羽弧線滑翔。
5
Photo Credit: 台灣猛禽研究會
紅鳩雌雄鳥羽色略有不同,身體顏色較紅色的為雄鳥;雌鳥羽色較為單調,多是灰褐色,體背褐色較深。幼鳥顏色似雌鳥,體背有淡色羽緣,無黑色半頸環。隨年齡漸長,頸環越明顯。
6
Photo Credit: 台灣猛禽研究會
樹棲性的鳩鴿,成對或是成小群在樹林中上層活動,少在地面出現。大安森林公園中偶爾會見到牠們停在路燈上休息喔~
7
Photo Credit: 台灣猛禽研究會
大名鼎鼎的金背鳩,台語為山斑鳩、大花斑,可是台灣特有亞種!
8
Photo Credit: 台灣猛禽研究會
鳩鴿類是鳳頭蒼鷹重要的食物來源。

大安森林公園中有一種鴿四種鳩:

野鴿Rock Pigeon(Columba livia)

常見的頭、背面為灰藍色,頸胸部有著紫綠色光澤的為野鴿,不過野鴿的羽色具有非常多種類的變異,也有白的、白褐混色等。野鴿多結群活動、常在地面走動覓食。

珠頸斑鳩Spotted Dove(Streptopelia chinensis)

身體為灰褐色、頭頂灰色,與其他鳩最明顯的差異為頸側至後頸有一圈黑色,上帶有白色斑點,通常單獨或是成對出現於樹林、公園,不太會像野鴿一樣成群行動。在公園5鳩鴿中,體型相對中小。

紅鳩Red Collared-Dove(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背覆羽、頸、胸至上腹等身體部分為紫紅褐色,雌雄鳥相似,但雌鳥的背部褐色較濃,腹面羽色較淡。頭為灰色,後頸有黑色半頸環,上並無白色斑點,可與其他公園常見的鳩區隔,體型是公園5鳩鴿中最小的一種。紅鳩有群聚性,常成群一起覓食或是停在電線、樹林休息,通常較常見於鄉村農地,市區較少見。

金背鳩Oriental Turtle-Dove(Streptopelia orientalis)

頭、頸、胸、腹等身體大部分為淡紫褐色,為其他鳩鴿的差異,金背鳩頸側為黑灰相間條紋,且背上覆羽為黑底帶有紅褐色鱗狀羽緣。單獨或是成對出現活動。

綠鳩White-bellied Green Pigeon(Treron sieboldii)

頭、頸至胸為黃綠色,背面大致為綠色,停棲時翅膀上緣的小覆羽為紫紅色,整體色系於上述四種相差甚遠且體型較大,容易區分。綠鳩的叫聲也和平常熟悉的鴿子「咕咕」叫聲不同,綠鳩發出低沉的「嗚~哇嗚」的叫聲。

本文經台灣猛禽研究會 Raptor Research Group of Taiwan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