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不再為了學科學習?新世代街舞族群決定進入大學的動機是甚麼?

讀大學不再為了學科學習?新世代街舞族群決定進入大學的動機是甚麼?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進入大學、參與街舞社團、累積經驗,是新世代街舞族群的特定手段,因為在擁有學生身份的條件下最有利於其生涯發展。對此,大學生身份是對此族群最有利的保護傘,因而在追尋理想的過程中,若仍有未能達到自身設立的理想,延畢也成爲合適的選擇。

文:許彥陽(斜槓街舞舞者、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劉正(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本文第一作者爲街舞文化的參與者,曾有成爲全職街舞工作者的夢想,經過幾年的努力嘗試,但礙於起步稍晚而錯過了最好的黃金時期,目前雖仍熱衷於街舞的各種活動,僅能作爲生活中的重要興趣了。某次與自身隸屬舞團的團員談及他們的想法與未來的目標,多數皆以街舞工作者為志向,但特別的是,他們並不選擇直接往職涯領域實踐與發展,而是選擇進入大學。然而,處於大學生階段的他們卻又不注重課業上的學習,而將幾乎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街舞和社團上。對此現象我們不禁好奇,他們決定進入大學的動機是甚麼?這樣的決定和選擇又與其未來進入街舞領域有何特別的關係?

一、有利於新世代街舞族群進入大學的時空條件

在1995年前後,政府的政令宣導首次以街舞作為宣傳媒介,繼而社會局持續舉辦高中職的「春暉盃」反毒舞蹈比賽(林益民、莊育麟,2002);2000年的花園運動會更增加了街舞比賽的項目,邀請國外極具知名度的街舞舞者擔任評審;這些比賽聚集了全台灣各地舞團進行交流,許多舞團開始成立街舞工作室,將教學範圍擴大到各個校園,各校於是紛紛成立街舞社團(薛紹君,2010)。

在這樣的發展脈絡下,街舞社團逐漸成長,也成為台灣街舞發展的主要核心之一。由於這個社群的主要年齡層就在20歲上下,正是就學階段,因此學生社團就成了骨幹,也是台式嘻哈街舞與美、日、韓不同之處(盧玉珍,2011)。

台灣從1974年起逐漸放鬆了對私立高等教育的籌設限制,高等教育因急遽擴張,已使高等教育普及化。雖然,高等教育已不在義務教育的範圍內,卻是現今社會對青少年完成學業生涯的一般期待(劉正,2011)。但少子化現象對熱愛街舞的青少年們而言,不同於高等教育機構面臨的危機立場,反而是在此情境下創造了他們進入大學的有利時空條件。少子化促使大學爲了學校的永續經營,常調降招收學生標準以吸引更多學生選擇就讀(劉世閩,2019;郭倵強,2021)。無論這些新世代街舞族群的課業成績如何,在現今廣設大學的前提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幾乎都有大學可讀。

瞭解這樣的背景脈絡後,我們就能理解街舞族群比起過往更容易進入大學,參與大學的街舞社團。當然,喜愛街舞的青少年族群中,也不乏文「舞」雙全的高材生,對他們來說,平衡於課業與興趣並無太大難度,還因多元入學等各種管道,讓他們能擁有更多選擇機會,有更大的自由來選擇進入理想的大學。

二、進入大學的目的與選擇大學的判準

通常,青少年上大學是希望能夠透過高等教育培養對未來職涯有利的各種專業與一般能力。然而,對有意成爲街舞工作者的街舞青少年們而言,他們的動機卻顯然不是如此。他們進入大學與未來在街舞工作領域發展的確有關,但並非打算從大學學科的學習來獲取在職涯領域發展的知識與能力。

爲了充分理解這些新世代街舞族群進入大學的目的與選擇大學的標準,我們實際訪問過六位受訪者(以A、B、C、D、E、F代稱),六位都是街舞新世代的年輕新血,並有著一定名氣。

其中受訪者A和C的敘述歷程是高度相似的,談及選擇現今所唸的大學前,都把某所以動態藝術學系街舞組知名的大學作爲首選,但都因落榜而進入目前就讀的大學。對他們如今所在的大學,兩者都坦誠街舞還是他們選擇的主要因素。受訪者A回想起當時落榜後再選擇備取大學時,正逢街舞職團招募新進團員,他迫切渴望成為職團的一份子,但加入職團的先決條件是要能配合團體的訓練與發展,因此距離條件讓他僅從台中的大學作選擇;而受訪者C則希望與團員夥伴在同所大學,以能在街舞領域有所成長為最主要考量,再來才是學費與距離等因素。

另三位受訪者D、E、F的大學選擇歷程,雖先以自己有興趣科系為首要考量,但他們一致表示,也都將街舞社團的實力與評價納入選擇條件,甚至更重於學校的綜合排名。因為他們更看重社團對他們在大學期間跳舞生涯的影響。其中受訪者E說到:「熱舞社這方面,我覺得有,還是會去在乎熱舞社的風氣,因為我認為大學有一部分還是要參與社團,如果這個熱舞社的風氣沒有很好的話,就不會想去。」至於在各大學校園擔任社團老師的舞者,他們的學經歷則都是經過嚴格審核的。

(1)大學文憑對未來職場生涯的必要性

受訪者A說:「一間學校要聘請社團老師,一定會看這老師的資歷,如果這老師連大學都沒有,學校對這老師的觀感會不好。」受訪者B也說:「文憑這種東西在這個社會上還是有一定的用處,所以不可能不拿,就抱持著,反正就是拿那張紙,就多少念一點這樣。」

現今大學學歷高度普及,若不具備大學文憑,未來在街舞職場上也將失去許多機會。從雇主的角度來看,文憑或能使勞動者的有價值特徵(諸如生產力、學習能力、普通智力、對工作執著程度和毅力等)呈現在勞動市場上,供其揀選,並願意支付等同這個篩選機制的價值(劉正、李錦華,2001)。當然,這不僅是街舞青少年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許多學生進入大學的主要原因。

(2)專門為大學生設立的街舞競賽成爲生涯中的重要歷練

為大學生設立的各式街舞比賽,使大學對街舞族群具有重要的實質意義。將參賽資格與條件限為大學生的各式街舞活動和比賽越來越多,以各校熱舞社團舉辦的中小型比賽為例,不具備大學生身份根本無法參與。尤其,以學校為名義的團體街舞比賽College High更是在街舞圈中具指標性,是大學時期最能讓知名度提升的主要媒介,就好比甲子園般的生涯重要賽事,如同College High比賽所標榜的宗旨「參加熱舞社卻沒上過大學爽舞台,大學這趟就真的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