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就該學到教訓,增加古文份量並不見得能讓人更有道德,與其寄望古人來拯救我們,我們先搞清楚這個社會不公不義的來源到底出在哪,可能還比較能安慰人心吧!
最近有兩個熱門話題,一個是有學者提倡讀古文可以拯救道德淪喪的台灣,另一個也和道德有關,那就是網路霸凌讓一名年輕楊姓女模輕生,社會針對網路霸凌一片熱議。
那我在這裡兩個話題一次滿足吧!我想說的是,古文教育不能廢,但我們也不能用讀古文變得更有倫理道德。古文是古人寫的,可以道盡人性,但無法改變人生。
小時被霸凌,靠著讀古文和佛法走過來
我從小算是個校園霸凌的受害者。呃,什麼叫作「算是」?因為看開了,就當作是人生經驗,也不太難過了……才怪。有陣子實在太常被人痛扁了,乾脆收費當人肉沙包給大哥們出氣。被打到頭破血流,還有有根肋骨還被打傷,都不敢讓爸媽知道。後來還被打成內傷,痛了幾年受不了了,才哀求爸媽帶我去看醫生,吃了半年中藥才好。
為何會被霸凌?因為我出生時缺氧了十幾廿分鐘,有輕微腦性麻痺,所以動作不太協調,不懂事的小孩都愛欺負班上長得或動作最怪的人吧。網路霸凌和校園霸凌當然不同,因為後者至少還知道是誰在欺負你。網路霸凌更惡質,因為可以是暱名的,或者混在人數中當鄉民靠北,很沒有GUTS。
小學時被欺負到受不了了,爸媽拜託校長處理。我們家和校長不錯,因為他太太開的幼稚園就在我們家隔壁,原本以為校長會認真處理。結果校長有一天怱怱在上課時進來我們那班,手上抱著一堆公文還在看,要我當場指認是誰霸凌我。我當時幼小的心靈怎麼敢當面指認,於是只好說沒有,校長也只冷冷地說沒有就好,掉頭就離開。於是回到家我就要背上欺騙父母的罪名,還被扁得更慘。那個校長還真是他X的王八蛋,我從此還能相信大人嗎?這讓我提早看清很多大人的智商和能力,很好……
於是就只能自暴自棄,作業不交考試亂考,長輩和老師當我是爛學生。到了中學,因為小學成績實在太爛,考不上我們那裡的中學,只好發配邊疆到老爸的故鄉去念書。離家背井,又繼續被霸凌,苦不堪言。所以,從小我就相信人生是苦的,一聽聞佛法就非常感動。除了佛法,讓我還有勇氣活下去的,就是中文課裡的許多篇章,尤其是古人寫的。
今年年初,參加了Readmoo主辦的「【犢講座26】何飛鵬×張曼娟的經典學堂:經典裡的現代智慧」,在講座中何飛鵬和張曼娟談起了古文的各種面向,有人生智慧的、情愛的、處事的、勵志的、唯美的,何飛鵬有本新書《自慢7:人生國學讀本》,他在講座和書中,談到他過去讀古文的心得,頓時中學時苦澀的少年時光的點點滴滴浮上心頭。
被師長唾棄、被同學霸凌,無心向學,我一直不知人生該何去何從,初中除了數理的科目,唯一還有點興趣的,就是中文課。我們馬來西亞中文獨中上的中文課,大概有一半是古文吧。每次上到古文,全班也都叫苦連天,我也不例外。可是,有些古文的篇章還真能打動人心,於是中文課就不只是學語文,常常也成了人生哲學課,看看自己的處境,對照古人人生中遇上的磨難,感動之餘也覺得自己的渺小,吃點苦不算什麼。
到了高中,同學比較不會幼稚地玩霸凌來霸凌去的遊戲了。另外一個人生的轉捩點是遇到不錯的中文老師,尤其是高二遇到顏龍章老師(1925-2006),他是馬華資深作家、詩人暨教育家,當我們中文老師時已經七十幾歲了,但身體不僅硬朗,還很開明,鼓勵我們就課文內容思索辯證。
顏龍章老師不僅教學認真,他很鼓勵我寫作,讓我受寵若驚,認識到自己原來是有用的人,於是才奮發圖強。
為何還要學古文?
我並非真的全都喜歡古文,有些古文我也覺得很無聊,可是有些篇章,卻深探打動我的心。現在還有印象的就有《諫逐客書》、《屈原列傳》、《報任少卿書》、《桃花源記》、《歸去來辭》、《後出師表》、《陋室銘》、《阿房宮賦》、《師說》、《醉翁亭記》、《岳陽樓記》、《前赤壁賦》、《六國論》、《讀孟嘗君傳》、《芋老人傳》等等。詩詞就更多了,詩經、唐詩、宋詞、元曲都有不少喜愛的作品。
古人的智慧,當然不一定得要用古文才能傳達,可是為何還是要讀古文才能體會呢?因為人生智慧如果是一整篇文章,而不是幾句能朗朗上口的話,那麼最有智慧的,不就是論文了嗎?
所謂智慧,就是因為不神奇精妙,而是透過能朗朗上口、具文字美感、能觸動內心,同時打動感性和理性的心,那才是真正的智慧,若不如此,那智慧不就只是指令公式而已?人腦不是電腦啊。
即使把古文全都譯成白話,我們感性的心未必能像直接讀古文那樣折服,因為失去了原有的美感,感動就少了幾分。不如我們就把《古文觀止》中的佳句如:
-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 「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士為知己用,女為說己容。」
-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 「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等等這些都翻成白話,看看讀古文還是白話,哪個比較能打動人心呢?我們該問問的不僅是理性的心,也要問問感性的心,感性和理性的心都服了,就是一輩子的智慧了。
而且有些古文的言外之意也無法翻譯的,台大呂世浩老師的《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就指出司馬遷的《史記》裡頭,文字的運用就有言外之意,例如為何是「秦始皇」而非「秦始皇帝」,連司馬遷沒寫的,都有其用意,這如何只透過白話來讀?
不過,現在要來談國文教育,可能還是要有點勇氣吧?一不小心就被以為食古不化。去年一篇聯合報刊出「語言癌」專題,就引起許多論戰。許多人主張語言使用沒有絕對的優劣,指控某些用法不恰當,是霸權主義。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