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很符合普亭的行事風格:北約不給地緣政治緩衝區,那我就自己創造一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1年11月起,2008年的喬治亞戰爭似乎又在烏克蘭上演,但情況遠較複雜。俄國不願意烏克蘭加入北約,並聲明北約應該停止東擴,並且退回1997年俄羅斯與北約議定之條約(北約不得在東歐和中歐國家永久性駐軍)狀態。
2014年烏克蘭革命後,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經由獨立公投,再加入俄羅斯聯邦,實質併入俄羅斯。另外烏克蘭東部其實還有趁勢分裂的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Luhansk People's Republic),一直打打談談,成為俄羅斯重要籌碼。直到2022年,俄羅斯終於因為承認這兩國獨立,為了協助維和,全面大舉入侵烏克蘭。
所有人都知道,所謂的維和只是藉口,那為何俄羅斯要大舉入侵烏克蘭?
一切的開端:俄羅斯在歷史上被打怕了
地緣政治的最核心理念,首先就是避免在邊界出現強大的敵對勢力,俄羅斯對於此點更是感同身受。俄羅斯雖然看起來土地廣大,但絕大多數的人口與主要城鎮,卻只集中在以首都莫斯科為核心,輻射出去的歐俄平原,地形一馬平川,根本無險可守。
1812年6月,法國拿破崙以60萬大軍進攻俄羅斯帝國,從今日的波蘭出發,9月就攻入莫斯科,以當時的運輸環境極為惡劣,就知道大平原的地形在戰時有多麼脆弱。1941年,納粹德國以本國與僕從國的380萬大軍攻擊前蘇聯(衛國戰爭),到了同年12月底,除了已經逼近莫斯科,還在明斯克、基輔等諸多戰役中,俘虜了超過240萬蘇軍。
雖然這兩場戰役,都以俄羅斯(前蘇聯)的最終勝利告終,但卻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以衛國戰爭為例,俄方公布士兵死亡(陣亡、重傷不治、死於戰俘營)達916萬多人,西方國家則評估超過1060萬,而平民則有1740萬死亡。整體統計1941年初蘇聯人口統計數約1億9670萬,到1946年僅餘1億6700萬,整整少了近3000萬人。
前蘇聯雖然贏得衛國戰爭,但一整個世代兵役適齡(16歲至40歲)男子幾乎全部非死即殘,直到今天,俄羅斯都處於女多男少的狀態之中,這樣慘痛的教訓,讓俄羅斯非常重視地緣政治與邊界的安全性。
實際上地緣安全是所有國家都會注意,尤其是有實力的大國,必須把危機消彌於發生前,所以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古巴同意前蘇聯在古巴境內部署中程飛彈,但這樣飛彈打中美國的時間太短,根本無法預警,美國以不惜打核戰的全國臨戰狀態施壓蘇聯,並以強大的海軍艦隊封鎖古巴,逼迫前蘇聯撤回飛彈。
又如1950年中國發動抗美援朝戰爭,在當時剛剛建國不久,全國各地都還有眾多殘餘反抗勢力的情況下,抽調包含預備攻擊台灣的解放軍精銳,前後超過130萬人,開赴朝鮮半島對抗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部隊。中國無論損失多麼慘重,還是想盡辦法把美軍擋在38度線,讓北韓成為美國勢力與中國東北地區的隔離地帶,確保地緣安全(東北為當時中國最重要,也是幾乎是僅有的重工業基地)。
烏克蘭對於俄羅斯來說,也是不可丟失的地緣緩衝區。烏克蘭首先鄰接俄羅斯南部的重工業區,以及高加索產油區,又有深入黑海的克里米亞半島,二次大戰納粹德國與俄羅斯在此地爆發多次大規模爭奪戰,足見其地緣重要性。
換言之,如果在此地部署武器或是軍隊,輕易就能威脅俄羅斯最重要的工業與能源業的命脈。

俄羅斯事實上慘敗:無力阻止北約東擴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sation),簡稱北約,是1949年原本由12個國家組成的軍事聯盟,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法國。核心理念為成員國同意,在任何一個成員國受到武裝攻擊的時候,視同向締約國全體攻擊,原本的目標是要對抗二戰後前蘇聯向歐洲的擴張。
1991年蘇聯解體後,原本俄羅斯採用親西方政策,甚至一度想要加入北約,而且聲稱北約曾對其保證不東擴(新增成員),不過1999年開始,大批東歐國家加入。北約組織如今有30個成員國。尤其是2004年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後,距離莫斯科僅有500公里,對於現代化的短程彈道飛彈,從發射到擊中目標,不過就幾分鐘的事情。
前蘇聯瓦解後,北約的擴張,無論怎麼解釋,在俄方看來,都很沒有道理。甚至在開始執行的1999年,是俄羅斯最民主,國力也衰弱的幾乎二度解體的時刻,當時無力阻止北約東擴,對於俄羅斯來說就是活生生的戰敗。當俄羅斯的國力因為普亭總統執政後大力整頓,稍微恢復元氣後,必定會出手阻止。
當然很多人會有疑問,北約在後冷戰時期,為何還要全速東擴,幾乎納入了所有俄羅斯周邊的國家?這其實也有複雜的歷史與地緣因素,因不是本文重點,簡述如下:
1. 俄羅斯的前身是蒙古帝國的金帳汗國,俄羅斯因為地跨歐亞,很多人有亞洲血統。例如俄羅斯現任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y Shoygu)就是圖瓦人(蒙古族一支),所以歐洲人很多認為俄羅斯就是東方的蠻族化身。
當然俄羅斯人也想要洗白這一點,所以利用15世紀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娶了東羅馬帝國的公主,宣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有權向歐洲擴張(現今的俄羅斯國徽都是繼承東羅馬帝國的雙頭鷹)。當然這更加深了一些歐洲人的恐懼或是厭惡。
2. 俄羅斯因為前述缺乏地緣屏障,所以長年對外擴張,以夠多的領土形成戰略縱深,但相對的,歐洲幾乎所有國家都跟俄羅斯開戰過,自然累積不少新仇舊恨。就算前蘇聯解體,俄羅斯還是有1700萬平方公里與1.4億人口,遠多於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還有聯合國五常的地位與大量核武器,不管怎麼衰弱,沒有一個歐洲國家能放心。
最新發展:
-
拜登想在制裁力度上成為抗俄火車頭,更想要與中國一較高下 9月前
-
【國際大風吹】只要發動戰爭就算「戰爭罪」嗎?國際法庭真有辦法讓普亭受審? 10月前
-
美國陸戰隊軍機參與北約演習墜毀,挪威證實4名軍人全數罹難,天氣惡劣搜救困難 10月前
-
外媒點出歐美情報指普亭可能健康有問題,有學者投書《衛報》認為此說法貶低真正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 10月前
-
駁斥「北約東擴威脅論」(下):與古巴導彈危機中的美國對比,更顯俄羅斯蠻橫粗暴 10月前
-
烏克蘭意外擋住俄羅斯,讓拜登獲得天上掉下來的大禮 10月前
-
仍看不到盡頭的俄烏戰爭,會以什麼方式落幕? 10月前
-
駁斥「北約東擴威脅論」(上):如果北約不會主動進攻,那俄羅斯在害怕什麼? 10月前
-
俄烏戰爭發展至今,北約到底還能做什麼? 10月前
-
一篇看懂俄烏戰爭:五大重點分析,為什麼我說普亭打得超爛? 10月前
-
俄羅斯真的會動用「炸彈之父」嗎? 談「空投高功率真空炸彈」的軍事用途 10月前
-
聯合國、G7外長要查俄羅斯「戰爭罪行」,亞投行、金磚銀行暫停俄國有關業務 10月前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