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俄烏戰爭影響到外太空,歐洲太空總署與俄羅斯合作的火星任務可能化為泡影

俄烏戰爭影響到外太空,歐洲太空總署與俄羅斯合作的火星任務可能化為泡影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原本預計在今年和俄國一起發射探測器到火星,但歐洲太空總署在一份簡短聲明中對「烏克蘭戰爭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悲慘後果」表示遺憾,並表示「制裁和大環境使得2022年發射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文:Yi-ching Kuai

歐洲太空總署夢想已久的火星任務,恐因烏俄戰爭再度泡湯

歐洲太空總署於2月28日表示,計劃在今(2022)年與俄羅斯合作發射一個機器人在火星上著陸的歐洲太空任務,現在可能性「非常渺茫」。

任務的推遲可能是歐盟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結果。

幾十年來,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雖然在地面上有所衝突,但民間在太空合作上進展不斷。此次烏克蘭的軍事衝突卻使得雙方無法再將太空中發生的事情,與地球表面發生的事情區分開來。

原先計畫進行的ExoMars任務,包括由歐洲太空總署製造的機器漫遊車,和俄羅斯提供的著陸平台,本來將於今年秋天於哈薩克的俄羅斯太空港發射,2023年嘗試著陸。漫遊車名為羅莎琳・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紀念協助發現DNA結構的英國科學家羅莎琳・富蘭克林。

但由22個歐洲國家組成的歐洲太空總署,在一份簡短聲明中對「烏克蘭戰爭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悲慘後果」表示遺憾,並表示「制裁和大環境使得2022年發射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錯過現在就要再等兩年

聲明一出,幾乎可以肯定ExoMars任務至少要再推遲兩年。

ExoMars任務計畫橫跨火星表面,用相機、感測器和鑽頭尋找潛在古代生命的線索。

大約每兩年一次,火星地球連成線,從地球到火星的旅程距離在此時最短,火星之旅也通常在這個「窗口」期間展開。ExoMars任務過去因為資金和工程問題推延到2018年,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和技術問題又把任務推延到2020年。今年的「窗口」只有9月底和10月初的短短10天,如果錯過了,就必須再等26個月。

上週,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在英國下議院表示,很難合理化與俄羅斯的太空合作。

他告訴國會議員:「我必須說,到目前為止我一直很支持藝術和科學上的持續合作,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即使這些合作也很難想像要如何一如既往地進行。」

鑽地兩公尺尋找生命痕跡

ExoMars太空計畫分成兩階段,羅莎琳・富蘭克林是第二階段。

第一階段是2016年發射到火星的大氣層研究衛星,會在羅莎琳・富蘭克林抵達火星後,做為羅莎琳・富蘭克林的電信中繼平台。

在歐洲太空總署內部,英國一直是ExoMars計劃的第二大貢獻者,僅次於義大利,已投資超過3億歐元,大部分用於領導漫遊車的開發。

要在2024年找到一枚非俄羅斯火箭發射漫遊車不是不可能,但要找到可以把漫遊車放到火星地表的西方國家的設備就沒那麼簡單了。

歐洲,還有特別是美國的專家,擁有建造降落和著陸系統的專業知識,但設計、建造和測試需要的時間肯定會超過兩年,意味著羅莎琳・富蘭克林的發射會被推遲至更遠的未來。

一延再延不可避免地導致一些人對計畫有所質疑。

羅莎琳・富蘭克林的目標,是鑽入火星地下2公尺尋找生命痕跡。除了它以外,沒有其他計劃中的火星任務有這個目標。

歐洲太空總署希望發射漫遊車到火星夢想已久,早在2005年想法就獲成員國批准,在2011年推出計劃,但因為優柔寡斷、技術困境和資金短缺,導致計畫錯過一個又一個的發射窗口。

組裝漫遊車的英國太空署(UK Space Agency)和Airbus UK都不願對歐洲太空總署的聲明多說什麼。

俄羅斯暫停太空合作,至少四個歐洲任務受影響

ExoMars的困境是俄羅斯入侵對民間太空造成的最新惡果。

上週,俄羅斯航天局(Roscosmos)表示,將停止在法屬圭亞那的歐洲太空總署發射台發射其主力聯盟號(Soyuz)火箭,並將該處87名俄羅斯人員召回,實質「暫停與歐洲在組織太空發射方面的合作」,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影響至少四個歐洲任務。

戰爭也讓其他國際太空合作關係的陷入窘境,比如由NASA和俄羅斯航太維護的軌道科學實驗室「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已經有20年歷史的老太空站是冷戰後外交的象徵,歷經了過往地球上的地緣政治衝突。

太空站依靠美國的電力、俄羅斯太空船的引擎來維持其軌道。從2011年太空梭退役開始,NASA便倚賴俄羅斯的火箭將太空人送上軌道。

但在2020年,SpaceX的天龍號太空船(Crew Dragon)開始將NASA工作人員送入軌道時,情況發生了變化。雙方最近在談判用SpaceX飛行器發射俄羅斯太空員的可能。

雖然華盛頓上週針對美俄之間的技術貿易頒布了更嚴格的出口管制法,但NASA表示,新法規將「繼續允許美俄民用太空合作。」NASA太空運營主管凱西・盧德斯(Kathy Lueders)在記者會上表示,未見俄羅斯對國際太空站的投入有所衰減的跡象,也不認為要為俄羅斯抽身、NASA獨立維持太空站的可能情況制定計畫。

她說:「如果我們不能繼續在太空作業,那對所有國際任務都會是悲哀一天。」

新聞來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