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陳思宏《樓上的好人》選摘:柏林第一吐恢宏且壯闊,她知道,她一定把員林吐出來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金鼎獎、金典獎得主陳思宏最新長篇,「夏日三部曲」最終回!住員林的大姊被黑衣人討債威脅,只好到柏林投靠許久沒聯絡的小弟。大姊跟著橡果、鋼琴與白腳貓,一路尋覓小弟家門前的龍蝦與海馬,最後卻找到一對綠眼睛和一雙藍眼睛?
正想伸手到窗外觸摸霧,忽然又吐了,這第二吐,比上一吐更磅礡,氣勢壯麗,嚇跑了霧,小山城土石流,列車差點脫軌,乘客全體撤離,大家無條件把車廂留給她。她歪頭凝視火車地板上的嘔吐物,線條縱橫,色彩繽紛,有高有低,有點面熟。火車終於開動,地上的嘔物流動,似絡繹車潮人流。啊,這是員林地圖啊,那是火車站,這條線是鐵路,這裡是老家,地下道,中山路,光明街,那個突起的是有老鼠的國際大戲院,這個是員林大戲院,遠一點的,最東邊,是山腳路,高起的地勢有紅有綠有橘,啊是百果山。天哪,她把身體裡的員林吐出來了。
一身臭抵達台北車站,她在車站廁所換衣服,那套沾了嘔物的洋裝就送給廁所的垃圾桶。逃離員林的旅程未結束,在台北車站轉搭淡水線火車。列車一開出台北,她就睡著了,醒來窗外有河,景色嶄新,這是全新的人生,刪除舊身分,以後絕不回去員林。抵達淡水站,太好了,沒吐。她拉著行李,上坡,又上坡,無止境上坡,終於抵達校園,拉行李的手腕即將與身體割裂,抬頭一看,竟是長長的上坡階梯。有戀愛男女拍照,男生語氣溫柔,對階梯上的女生說:「這叫克難坡,總共有一百三十二階,以後我們每天都要這樣爬上去。」女生皺眉:「我才不要,這樣我會有蘿蔔腿,我不管,你以後每天揹我。」
沒人揹她、幫她扛行李,她自己一人爬上克難坡,她低頭看,雙腿果然腫脹蘿蔔,一路上幾個女生忙著尖叫打蚊子,不知為何,一路爬坡,蚊子似乎嫌棄她,身上沒任何蚊咬。終於抵達宿舍,舍監鼻子抽動,往後退一步。她懂了,原來換衣服沒用,根本沒擺脫身上的臭,嘔味一路尾隨,身旁的大學生也離她很遠。新生活第一天,她就被室友歸類到臭女生,在員林是「鐵枝路邊的查某囝」,上大學的確是新的人,只是臭。這位脾氣很差的舍監後來每次看到她就會往後退一步,查房來到她的床鋪,鼻子一定抽動,明明一切整潔,舍監臉上就是會出現嫌惡,室友笑聲難節制。
大學生活沒她想像簡單,晚上餐館打工直至半夜,什麼肥皂都洗不掉皮膚每晚吸收的牛肉麵氣味。白天上課想睡,德文die der das陰性陽性中性她全部搞不清,還有為什麼有些字母音會長成ö或者ä這奇怪模樣,她很想拿橡皮擦塗掉那些字母上的髒汙點點,再怎麼努力學,這語言就是無法進入她的身體,身上牛肉麵味洗不掉,但每次一洗完澡,背了一天的德文就洗掉了。心裡一直放不開當老師的念頭,想轉系?轉學?還是休學重考?算了,先撐過大一再說。
想不到來柏林第一天,就重溫當年大一的德文會話期末考。
重重的木門後,是淡髮中年女士,高瘦,手上一疊紙,嘴巴燃炮,對她炸出一大串德文。天哪,這不就是大一那年當她的那個德國教授?一樣的淡色長髮,銀框眼鏡,語速逼人,薄唇無情,雙眉尖銳,一臉刻薄,害她一句德文都說不出來,期末考零分。怎麼那個當她的教授穿越時空,來到了柏林?前幾年去德文系同學會,她不認得任何人,其實也沒人記得她,來了幾個老教授跟助教,她也沒印象,到底她有沒有讀過這個系啊。
其實她大一讀完就跑了,德文跟她無緣,粗糙的發音刮傷她的喉嚨,決定重考。她在台北的補習班苦了一年,以打工薪水付補習費,終於考上師範大學。當年德文系才讀了一年,怎麼會收到德文系的同學會邀請?反正閒著沒事,就去看看,結果當然沒人認識她,她也不記得任何人,還有人以為她是那家餐廳的工作人員,請她清理桌面:「阿姨,麻煩收一下盤子好嗎?謝謝妳喔。」她的大學同學,竟然叫她阿姨。算了,可以走了。
有人播放悼念逝去教授的影片,誰啊?到底是誰啊?全部不認識。已經穿好外套準備離場,她認出影片中的淡髮女人,那個當掉她的德國女教授。原來死了啊?死得好,當年給我那麼低的分數。
啊不是死了?怎麼在小弟柏林家復活了?殭屍嗎?
無誤,是殭屍。復活殭屍女教授朝她噴灑德文,那些德文字詞都是強酸汁液,腐蝕她的聽覺,完了,逃來柏林是為了避難,想不到第一天就遇到復活的德文系女教授,重溫大一德文會話期末考噩夢,鐵定又要被當了。
殭屍繼續德語滔滔,似乎都是問句,她快渴死了,嘴巴發不出任何聲響,只想推開殭屍,趕緊上樓。高大的殭屍在她視線裡越長越高,頭顱已經碰到天花板的水晶吊燈。
她身後那道沉重木門忽然推開,一個高大男人走進來,陽光跟著進屋,被關在門外的夏天長驅直入。陽光釘耙她的眼睛,她瞇眼看面前的男人,黑髮,米白西裝外套,淺藍牛仔褲,身高如樹,臉背光,輪廓不明。不行了,殭屍持續向她潑德文硫酸,高溫朝她衝撞,她蹲下來,完了完了,好想吐。
陌生男人伸出溫熱的手,抓住她的手臂,天,不會是黑衣人吧?一路跟著她,也來到柏林了。
「是姊姊嗎?」
誰是你姊啦,放開我。
等一下。
不是硫酸德文。
她聽得懂。
是中文。
那雙手臂把她拉起來,力道輕巧,一雙清澈的綠眼看著她。不是,不是黑衣人。
「請問,是姊姊嗎?」
綠色眼珠滑溜圓滾,好像她褲子口袋裡的那些鮮綠橡果。看清楚那張臉,白人,大鼻,鬍子,對著她笑,一臉善。竟然,對著她說中文,口音明朗。
「歡迎姊姊來柏林。一定累了吧?我幫妳拿行李。」
重門又打開,女教授放過她了,離開房子,走進花園,在白閃閃的陽光下迅速融解,化成一灘泥,果然是殭屍。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