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的烙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加拿大政府以往從未就這段黑歷史向原住民道歉,直至2015年現任總理杜魯多上任才有轉變。
文:葉子
圖:香港電台
十九世紀末,加拿大政府為有效控制以遊牧為生的原住民,以及他們的土地及資源,頒布《印第安人法》,將被視為野蠻人的原住民與白人區分,令原住民淪為二等公民。當時政府強迫原住民離開家園,再設立多個由神父及修女管理的原住民保留區,表面上以聖經褔音將「野蠻人」同化,但現實是區內充滿剝奪人權、毆打、性虐待、洗腦甚至死亡,對原住民造成的創傷禍延數代至今。

在保留區內,原住民由4、5歲起被逼與父母分開,送往「寄宿學校」接受教育;若父母拒絕送子女往學校,會被清算且無法領取政府津貼。入學後,所有帶有印第安人的標記都會被消滅,母語成為禁語;衣服被燒毁;長髮被剪去,每人獲發校服及獨有編號,希望將他們改造成「優秀白人小孩」、「善良小基督徒」。

過去逾百年來這些寄宿學校曾接收近15萬個原住民兒童,當中有數千人喪生。聖安妮是臭名遠播的寄宿學校之一,7歲入讀聖安妮的艾德蒙回憶指,在校內8年一直慘受殘酷對待,除了經常被毆打及被逼吞食自己的嘔吐物,更兩次被罰坐電椅受酷刑折磨,亦多次目暏有小童被傳教士性侵;有神職人員每次虐待原住民小童後,會以皮鞭鞭打自己尋求寛恕,反映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的惡魔行為。

童年慘受虐待,令不少原住民心裡留下難以磨滅的烙印,部分長大後逃離保留區,最後流落雷霆灣街頭,每日沉醉在酒精和毒品中。社會對他們的歧視從未停止,沒經歷過寄宿學校洗禮的新一代,成長過程亦充滿創傷,令不少年輕人誤入歧途。在過去30年,超過4,000名女原住民失蹤及遇害,但警方通常草草結案,推說受害人有不良嗜好或因病而死,大多數案件都未能破案。


加拿大政府以往從未就這段黑歷史向原住民道歉,直至2015年現任總理杜魯多上任才有轉變。杜魯多當選後,隨即向原住民道歉,又承諾積極處理原住民婦女被殺害的案件,令原住民燃起希望。不過,杜魯多的正面態度不代表其他官員,雖然雷霆灣警方重啓調查部分案件,但態度仍然充滿歧視,難以說服原住民族群,警方真心希望破案。


協助寄宿學校受害者爭取政府賠償的國會議員查理.安格斯指,當案件進入審訊階段,加拿大政府並無「悔意」,反而拒絕提交證據阻礙訴訟;因為一旦原住民勝訴,政府將面臨數十億加幣賠償。看來杜魯多對原住民的「誠心道歉」只是口裏說說,政府為逃避巨額賠償的所作所為才是「身體很誠實」的表現。

面對種種不公,艾德蒙與其他原住民仍然堅持抗爭,他說以往在寄宿學校飽受虐待,但堅持不會在惡魔面前流淚;最終惡魔統統離開,而他仍然勇敢地站在這裡。希望原住民們能成功爭取廢除《印第安人法》及保留區,得到公義及應有的賠償,為百年來數代人的不幸畫上句號。
(播出:2022年3月9日,晚上10時,港台電視31)
相關文章: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Tags: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