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史上最惹人厭」的韓國總統大選,兩大黨政見有哪些值得台灣借鏡?

「史上最惹人厭」的韓國總統大選,兩大黨政見有哪些值得台灣借鏡?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般而言,韓國保守派政治勢力上任後,外交政策多靠攏美、日,反之進步改革陣營多半友中。而本屆韓國最具總統相的兩位候選人,外交國防主軸倒是壁壘分明,連帶與產業、科技政策都將形成蝴蝶效應,值得台灣高度關注。

文:范維君(漢陽大學社會學博士)

韓國2022年3月9日預計舉行總統大選投票,2月15日起正式展開競選活動,此次總統大選被稱為「非好感」選舉,意指在沒有特定政黨偏好下,選民很難在參選者中進行選擇,最終只能被迫在所有候選人裡,圈選一位較不討厭者,中間選民、年輕族群料將左右此次大選最終結果。

如果用台灣人較容易理解的藍綠二分,韓國政黨與選民大致上,也可以分成保守與進步兩大勢力;保守勢力主要為目前的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進步勢力則以執政的共同民主黨為首。除了先前躍上國際版面的禿頭政見,其實韓國兩大黨候選人的承諾,仍有一些台灣可資關注借鏡之處。

非好感兩黨候選人選情膠著詭譎

稍早2月初,Realmeter等針對3000多位韓國民眾進行民調,在野最大黨、代表國民力量出馬的尹錫悅,約以42%支持率領先,執政的共同民主黨李在明,則獲得39%支持率,雙方差距3個百分點,仍在抽樣調查的誤差範圍內,其餘調查機構結果,多半與此相似。

國民之黨安哲秀支持率約7.7%、正義黨沈相奵約2.8%,顯示韓國此次總統大選最終仍是兩黨兩強對決局面。第三大黨的國民之黨安哲秀,雖然被稱為第三勢力,但支持率仍無法與兩大黨抗衡,整合與棄保的傳言不斷。

未命名-01
作者提供

從過去韓國選民的投票意向來看,韓國總統大選最終,皆形成保守與進步兩大陣營對決,此次選舉預料也沒有例外。比較特別之處,在於尹錫悅、李在明兩位不同政黨參選人,其實皆與文在寅政府頗有淵源,兩位候選人的成功崛起,也與前任韓國總統朴槿惠有關。

尹錫悅為檢調系統出身的非典型政治人物,曾被文在寅任命擔任「閨密門」一案的特檢組長,之後身為檢察總長的尹錫悅,與時任法務部長秋美愛不合,最終請辭投靠保守派陣營,成功晉身國民力量總統候選人。

李在明出身貧困家庭,非傳統韓國政治菁英階層出身,早年工人生活的特殊經歷,使李在明政治作風及施政方式,不同於一般韓國政治人物,擔任城南市長時,因地方財政問題槓上時任總統朴槿惠,因而一戰成名,政治知名度快速竄升。

選戰初期尹錫悅原以近六成支持聲望,遙遙領先李在明,但之後因妻子金健熙捲入學歷造假、論文抄襲等風波,支持度最終與李在明不相上下。李在明出馬雖挾執政黨優勢,但因兒子涉賭、妻子挪用公務資源等醜聞,重挫原本支持聲望。

儘管目前韓國不少選民,開始將目光轉向第二度參選的國民之黨安哲秀,其曾在2012年選戰中,被視為一大熱門黑馬,目前支持聲望遠遠落後兩大黨候選人。儘管國民力量試圖與安哲秀談合作,但此次安哲秀似乎有意走完選舉全程,無論最後的成敗。

禿頭與狗肉只是調味,經濟才是重中之重

此次韓國總統選情因疫情擴散,顯得格外冷清。不過先前李在明靠禿頭是「國家級議題」,主張掉髮治療應納入健保體系,成功大賺一波國外輿論關注。保守陣營也不甘寂寞,再次讓韓國飲食文化中的補身湯(狗肉),出現在選舉政見中,儘管尹錫悅的主張,與過去保守陣營言論並無不同,認為食用狗應與寵物狗分開,惹怒一票動保團體的同時,增添不少選舉話題熱度。

AP_22004080535693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政見提出掉髮治療應納入健保體系的李在明

對於台灣而言,韓國選舉最值得關注之處,仍在於兩大黨候選人提出的經濟與外交國防政見。首先,COVID-19長期化使民生經濟凋敝,傳統商圈沒落,自營業者苦不堪言,社會貧富兩極化問題惡化,預料將是下屆總統最頭痛難題。

李在明自稱是最能幹的經濟總統,標榜其在城南市長與京畿道知事任內的行政經歷。首先李在明仿效過去李明博的747 [1],喊出「555」目標,承諾當選後要在科技、產業、教育和領土等領域實現改革,讓韓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G5)、國民收入50000美元,以及KOSPI站上5000點。

尹錫悅挾疫情帶來的巨大民怨,多數人只盼政黨輪替,雖承諾給韓國國民幸福的未來,但政見沒有提出具體方向,僅表示擬透過私部門就業機會倍增方式,讓韓國潛在經濟成長率,從目前的2%提升至4% [2]

此外,尹錫悅主張政府愈小愈好,相較共同民主黨張向來認為,國家應該引領市場朝向健全方向發展。整體而言,兩大黨的經濟政見反映保守與進步兩大陣營,對主要支持者的基本訴求,並無太多改變與新意。

兩大黨候選人似乎一致認為,經濟變革最終應由私部門主導,但李在明仍強調政府角色重要性,例如提供基本所得。反觀尹錫悅認為應透過鬆綁管制方式,建立一個公平競爭體系,讓私部門可以自由競爭並創造就業機會,認為政府不應給予普遍式福利。

除了疫情長期化,造成民怨四起,文在寅的不動產政策失敗,也是身為執政黨的一大痛處。綜觀韓國兩黨候選人,雖然試圖在不動產政見上較勁,紛紛提出擴大首都圈平價住宅供給;李在明認為應由政府主導擴大供應,尹錫悅主張鬆綁管制,讓民間私部門擴大供給。

無論如何,兩大黨的不動產政策,最終不免淪為所謂的「殭屍政見」,歷來執政黨對如何改革韓國不動產亂象,似乎總是束手無策。

性別議題首度躍上主場,女性家族部陷存廢爭議

韓國仍是一個以男性中心的社會,女性不論在家庭、求學與職場,飽受偏見與歧視,加上先前韓國政界、學界,爆發一連串性醜聞,點燃「#MeToo」反性侵性騷運動戰火,最後名噪一時的N號房事件爆發,終於讓韓國社會中的性別不平等、性暴力等犯罪議題,罕見躍上總統大選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