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服飾UNIQLO宣布暫停在俄羅斯業務,俄官員嗆把外國品牌統統「收歸國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越來越多歐美品牌和零售商退出在俄羅斯的業務,為什麼來自日本的UNIQLO,一開始不打算離開俄羅斯?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全球企業抵制,日本服飾品牌優衣庫(UNIQLO)週四(10日)宣布暫停在俄羅斯的業務,成為最新一個出走俄羅斯的企業。
UNIQLO的母公司迅銷(Fast Retailing)執行長柳井正(Tadashi Yanai)週一(7日)才為該公司繼續留在俄羅斯的決定辯護,表示儘管反對戰爭,但衣服屬於生活必需品,強調「俄羅斯人民和我們一樣有生活的權利」,決定繼續UNIQLO在俄羅斯的所有分店繼續營運。
此聲明立刻引來許多抨擊,社群媒體上出現#BoycottUNIQLO的標籤。
Right after a Russian tank ran over a mail delivery van near the Ukrainian village of Egorovka, killing a mailman and a mailwoman inside, UNIQLO's CEO Tadashi Yanai pledges to keep doing business with Russia. When will you have enough money UNIQLO? #boycottUniqlo #stopwar pic.twitter.com/3wrVpa4Rtm
— Anton Gaia (@AntonGaia) March 9, 2022
在競爭對手H&M、ZARA等全球服飾零售商都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暫停在該國的銷售後,迅銷公司近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儘管迅銷宣布向聯合國難民署(UNHCR)捐贈1000萬美元給烏克蘭難民救濟,另外還捐贈10萬件UNIQLO的服飾冬裝,但仍未減外界對其留在俄羅斯的批評。
迅銷週四發表聲明指出,強烈反對任何敵對行為,並譴責任何侵犯人權、威脅人民生存的侵略形式。聲明也提到,雖然該公司的使命是為大眾提供基本的、負擔得起的、適合所有人的衣服,但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衝突惡化,它面臨營運挑戰,決定暫停在俄羅斯的業務。
「我們的心與今天受苦的人們同在,在這些非常悲慘的時刻,我們將盡我們所能支持他們。我們希望盡快恢復和平與穩定。」聲明指出。
UNIQLO在2010年打進俄羅斯市場,目前在俄羅斯有50間分店,是亞洲以外擁有最多門市的市場。這50間分店將於3月21日關閉,而在迅銷發出暫停營運的聲明後,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UNIQLO擠滿排隊結帳的人潮。
⚡️In Moscow, lines lined up at the Uniqlo clothing store.
— Rupert Bumfrey 💙🖤🤎💚 (@rupertbu) March 10, 2022
Despite the fact that a few days earlier the company stated that “clothes are a vital necessity,” the brand stops operations in Russia.
All 50 stores in Russia will close on March 21. It's probably temporary.
Source: RT pic.twitter.com/lY5styqg22
UNIQLO為什麼一開始不打算離開俄羅斯?
為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越來越多的美國和歐洲品牌和零售商退出在俄羅斯的業務,繼上週Apple、H&M、NIKE、Ikea、LV、愛馬仕和香奈兒宣布暫時關閉在俄羅斯的門店後,本週,Levi's、Adidas、麥當勞、星巴克、可口可樂公司也跟進。
同樣來自日本的汽車龍頭豐田(Toyota)也在上週宣布,在俄羅斯的唯一一家工廠將停止運作,並不再運送汽車至俄羅斯,不過原因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供應鏈已中斷。
根據GlobalData的估計,UNIQLO在2020年俄羅斯市場僅佔總銷售額的1.3%,所涉業務規模相對較小,為什麼起初不打算離開俄羅斯?
《FORTUNE》指出,迅銷執行長柳井正一向質疑公司是否應該被迫做出政治選擇。柳井正在去年底接受《日經亞洲》訪問時被問到新疆棉花爭議,當時他不願評論Uniqlo是否使用新疆棉,表示想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他也提到,美國的做法是強逼一些企業「效忠」,而他「不會玩這種遊戲」。
《Business Insider》引述分析師意見,指出迅銷公司以不參與任何政治事務著稱。UNIQLO決定繼續留在俄羅斯,可能不想被視為親俄羅斯或親烏克蘭,更重要的是觀望中國的態度。中國目前沒有積極支持,但也沒有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UNIQLO在中國的門市數量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2020年在中國的銷售額佔全球總銷售額的30.2%,這或許是UNIQLO遲遲不願表態撤離俄羅斯的原因。
不過,無論UNIQLO的動機是什麼,在大多數物流公司都停止向俄羅斯發貨的情況下,在俄羅斯維持營業可能會變得越來越複雜,而且成本也越來越高。國際的經濟制裁有可能削弱當地經濟和消費者支出,並使處理國際金融交易變得困難。
Uniqlo says it will temporarily suspend operations in Russia
— Bloomberg (@business) March 10, 2022
The move is a reversal after Fast Retailing founder Tadashi Yanai earlier this week said clothing is a "necessity of life" https://t.co/MYTB2VAveE
沒有IKEA、沒有Levi's,對俄羅斯社會的影響是什麼?
俄羅斯政府在短短10天內,摧毀了與國際零售業建立了30年的所有聯繫,《衛報》引述時尚記者Katya Fedorova觀點,她認為俄羅斯人處於震驚狀態,因為他們的世界正以閃電般的速度分崩離析,「許多人還不了解制裁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對他們和他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多大影響」。Katya Fedorova指出,除了奢侈品牌,大眾品牌如果離開了這個國家,幾乎沒有俄羅斯的替代品。
有學者認為,西方企業的出走,無法購買美國製造的牛仔褲或瑞典製造的家具,可能會為俄羅斯人敲響警鐘,他們在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 領導下面臨著一個封閉的國家,讓人們更加焦慮;但也有學者指出,歐美企業離開可能會加深「西方國家很可惡」的論述。
根據俄羅斯《消息報》,俄羅斯政府已經羅列了一份清單,其中列出了大約60家可能會被國有化的外國企業,如Apple、Ikea、Microsoft、IBM、Shell、麥當勞、Toyota and H&M等公司,其資產和帳戶可能會被沒收,將針對這些企業引進外部管理。
目前還不清楚俄羅斯官方如何能銷售這些公司的產品。俄羅斯執政黨官員Andrey Turchak在網路上呼籲,將離開該國的西方公司的業務國有化,表示「這是一項極端措施,但我們不會容忍背後捅刀子,我們將保衛我們的人民」。Andrey Turchak認為,這樣做有助於防止失業並保持俄羅斯在國內生產商品的能力。
延伸閱讀
- 俄軍轟炸兒童醫院釀3死,車諾比核電廠舊址斷電恐影響核能安全
- 烏俄戰爭使核威脅升高,歐洲各國民眾囤積碘片「六天銷量跟一年一樣多」
- 【圖表】中油、台電能源進口來源分散,英美制裁俄羅斯對台灣影響微乎其微
- 仍看不到盡頭的俄烏戰爭,會以什麼方式落幕?
新聞來源
- Uniqlo owner slammed for decision to stay in Russia as #BoycottUNIQLO movement gains steam(FORTUNE)
- International firms are facing louder calls to quit Russia - here's why brands like Starbucks, KFC, and Uniqlo are choosing to stay(Business Insider)
- ‘History can be funny’: Muscovites get used to life without Dior and McDonald’s(衛報)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
圖解智慧國家四大關鍵科技,從不同角度帶你了解台灣的科技應用實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家都知道台灣有座半導體護國神山,也聽過許多媒體對台灣科技實力的盛讚,但台灣的科技實力到底強不強?我們從四個面向帶你看台灣作為「智慧國家」到底有什麼實力!
大家都知道台灣有座半導體護國神山,也聽過許多媒體對台灣科技實力的盛讚,但台灣的科技實力到底強不強?自己說不如讓國際單位做的調查更客觀顯示。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每年9月公布的世界數位競爭力(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評比,最近一次報告2021年台灣在全球64個主要國家及經濟體當中排名第8,獲得歷年來最佳名次。
而且值得關注的是,支持數位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也就是「科技」競爭力。IMD評比報告揭露台灣拿下全球第2的佳績,從2018年的第11名年排名持續上升,顯見台灣無愧於科技強國之名。
科技小百科: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是一個長期研究國家與企業競爭力,在國際上具盛名及公信力的評比機構,並自1989年起發布「世界競爭力年報」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其評比報告與調查結果更是各國政府擬定相關政策之參考。IMD每年會定期公布兩份競爭力評比報告,其一是「世界競爭力年報」,每年在6月公布,2022年台灣在63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全球第7名。另一份報告為「世界數位競爭力評比」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每年在9月底公布,本篇文章引用的資料為這兩份研究。 |
也因為科技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有哪些技術是台灣不為人知的優勢?或是未來產業可大力投資布局的領域?我們找出其中四大項與智慧國家最有關的科技,展現台灣具備強勁的科技能量,或許你已經受惠,也或許你能從其中找到發展的機會。
關鍵科技一、融合海陸空領域的多維通訊

隨著國家管理範圍逐漸擴大,通訊範圍多元且彼此關聯,相關科技如低軌衛星、5G通訊、海底電纜等,形成環環相扣的多維通訊聯網。
仔細洞察2021年的IMD報告,台灣在「行動寬頻的用戶比例」這項指標,拿下全球第1的傲人成績。顯見台灣在通訊基礎建設的投資及普及率,是走在全球領先位置。
尤其5G/6G關聯科技更是未來多維通訊的具舉足輕重的地位,原因是5G衍生的價值鏈相當廣泛,舉凡從晶片、模組、終端、邊緣、系統、到應用服務,可形成完整生態圈。為了強健台灣5G專網的自主技術與供應鏈,從2018年先後成立5G產業發展聯盟、5G垂直應用聯盟、以及5G Open Networking平台,逐漸形成5G國家隊。
除了把5G領先國視為戰略目標,當創新技術落地,更能帶來龐大商機。根據工研院的預估,將5G的小基站、邊緣運算、網路虛擬化等關鍵產品、模組、元件加總起來,2025年的市場規模上看2,510億美元(約新台幣7.5兆元),其他國家還在積極推動5G聯網建設,顯見相關商機仍有相當大發展空間。
關鍵科技二、新型態數位經濟與網路服務

邁向Web 3.0的交叉點,元宇宙被視為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新機會,市調機構Gartner預測,2026年全世界將有25%的人口,每天至少有一小時投入元宇宙虛擬世界,進行工作、社交、教育、購物、娛樂等活動,並藉由虛擬貨幣、NFT進行數位資產的交易,虛擬經濟逐漸成形。
所謂元宇宙,需要以5G/6G高速網路為基礎,透過VR頭盔/眼鏡作為進入3D虛擬世界的載體,在元宇宙的各種互動體驗則需仰賴AI運算、雲端/邊緣儲存、區塊鏈等核心技術支援。人們在元宇宙內可以滿足從現實世界做不到的事情,形成穿梭虛擬、現實之間的生活體驗與商業模式。
近七成投入元宇宙相關應用的企業,認為元宇宙在未來5年一定會蓬勃發展,虛擬音樂會、虛擬時裝秀、媒體及產品聯名展示活動,將是元宇宙優先發生的商業體驗。
那麼台灣要投入元宇宙有何利基?解析元宇宙供應鏈版圖,主要可分為晶片、光電、通訊、AR/VR裝置、內容以及AI技術,台灣科技可從硬體方面,包含晶片、感測IC、光學零組件、伺服器等擅長領域切入。像是大家熟知的半導體大廠台積電,對於相關晶片的供應就至關重要,另外光電產業也有揚明光、玉晶光、中光電等企業,讓投影技術更精緻,再來連接元宇宙的通訊技術,也有聯亞來支援,而裝置軟硬體、AI技術則是有創意、世芯、智原等企業投入,最後想到AR/VR集大成者,就不能遺漏宏達電在這一塊的耕耘,同樣威盛電、佐臻、未來市(XRSPACE)等品牌也積極佈局,可見台灣已有完整的供應鏈,接下來有志於加入元宇宙的廠家,不妨從自身的專長去思考,相信不論是哪個領域的企業,都能有更多的創新、應用內容投入,完善整個元宇宙生態。
關鍵科技三、疫後時代興起的智慧型代理人

近年因疫情持續延燒,越來越多領域開始導入「智慧型代理人」,像是零售業者引進半自動化機器,協助人力處理訂單、點餐;又或是醫院使用機器人,藉由AI辨識功能分擔部分醫護工作。
所謂智慧型代理人,以它所知的知識範圍內,自主完成人類所給予的指令任務。智慧型代理人發展至今,能協助人類的廣度、深度越來越多,主要是受惠機器學習的技術更為先進,加上其他的自動規劃、互相協調等演算法的成熟,讓智慧型代理人成為下一波產業發展重點。
世界先進國家紛紛把AI納為國家產業重要發展策略,台灣從2018年就推出「台灣AI行動計畫」,全面啟動產業AI化。發展至今,AI應用已從測試階段逐步應用於各式產業,資策會統計發現,掌握AI技術的新創企業在台灣有300家,逐漸摸索出不同的商業策略與獲利模式。
尤其資通訊、醫療照護是台灣兩大擁有頂尖人才的雙軸產業,在疫情之下,就可以看到醫療+科技所衍生的智慧型代理人應用。像是過去為了解決醫療量能不足,開發「5G智慧防疫機器人」,用來隔離病房消毒、運送餐盒及藥品物資,比傳統人力消毒方式有效節省50%時間,還能降低醫護人員感染風險,讓醫事工作更有效率。
關鍵科技四、資訊安全網保護每個人數位資產

我國面臨網路犯罪、駭客入侵政府、機關,甚至竊取個人資料事件持續增加,如何保護國民安心使用數位科技、保障財產安全將是未來重要方向。隨著AI普及所衍生的龐大資料量之隱私及資安問題,成為棘手的挑戰。從國際AI資安發展現況來看,歐盟在2021年提出人工智慧規則草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鼓勵值得信賴且道德的AI進行研發與應用。微軟更在今(2022)年禁止提供AI推測情緒技術,並制定「負責任AI標準第二版」、Google則停止AI機器人具有自我意識、能與人類溝通等爭議事件,這些做法也都反映美歐在立法之際,業者也在努力自行節制敏感AI技術。
AI資安,是挑戰也是機會。未來,台灣政府與企業也須密切關注美歐相關草案的立法動態,找出AI規範的共同點,以此界定使用AI產品與服務之要求;因此,AI資安不僅需透過科技來防禦,更需要治理與法規,降低AI所帶來的衝擊。
另外,針對5G資安議題,台灣有展開大型科技防禦策略,包含5G資安防護系統、跨機關資安聯防。5G資安防護系統致力確保業者使用的5G系統具備安全、可靠、信賴,與國內5G專網業者進行服務驗證,以強化國產5G系統的整體資安防護能力。跨機關資安聯防的目標放在建立政府與民間的資安聯防體系,藉由橫向整合跨部會,全面提供威脅情資,減少機關隱匿資安事件,降低事件誤報與漏報。
持續提升台灣的科技能量 打造全方位的智慧國家

台灣的科技能量持續提升,從2022年的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可發現,而且該報告還指出我國擁有高素質勞動力、經濟活力、企業治理能耐、高教育水準等優勢。上述四項與智慧國家高度關聯的新興科技,涵蓋「數位基盤、數位創新、數位包容」等元素,如何借助科技打造創新、包容的社會,在台灣強勁的科技應用產業鏈上,補強創新的能量,並延續發展優勢項目,將是台灣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