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祭出「吳東進條款」防止大股東干政,預計6個月內完成修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6個月內,金管會將祭出「吳東進條款」,對無公司職務的金融業大股東與公司之間劃下「紅線」,將朝3大方向研議修法,分別就公司治理守則或規範、金控和公司法,還有處分依據等面向上著墨。
金管會昨(10)日宣布,禁止金融業大股東干涉公司事務,祭出「吳東進條款」,預計6個月內完成修法,分別就:一、公司治理守則或規範,二、金控法及公司法等相關法令,三、處分依據進行研議。
吳東進是誰?
先從新光集團開始說起,該集團由吳火獅、洪萬傳和林登山共同創立,直到現在業務涵蓋紡織、百貨、建設和金融保險等,是台灣相當著名的綜合企業集團。
吳火獅於1945年奠定新光商行後,在1980年代快速成長,成為現在新光集團的雛形。吳火獅育有4子2女,包含:長子吳東進(前新光金控董事長)、次子吳東賢(前新光產物保險公司董事長)、3子吳東亮(台新金控董事長)及4子吳東昇(新光合成纖維董事長)。
創辦人辭世後,大部分事業由長子吳東進掌舵。其中著名的新光金融控股,於2002年成立,旗下有新光人壽、新光銀行、新光投信及新光保經等子公司。
2000年後新光集團開始傳出家族內鬥消息。其中包含2019年,吳東進和堂兄吳東興的新光三越百貨經營權之爭;還有2020年新光金接班問題,引爆家族間嫌隙,屢屢躍上新聞版面。
吳東進投資踩雷,2020年遭停職新壽董事長
2020年9月,爆出新光人壽因為重大缺失遭金管會開鍘,主要是投資出現重大疏失,遭金管會重罰2760萬元,國外投資上限由43降到39%。
金管會也要求時任董事長的吳東進勒令停職至任滿為止,且期間內,也不能支領任何形式薪酬,亦不得再到新壽上班,和出入辦公場所。作為台灣三大金融家族的吳家(其他為辜家、蔡家),擁有10家股票掛牌公司總市值超過新台幣五千億元,成為市場沸沸揚揚的話題。
《財訊》報導描述,吳火獅驟然辭世後,未交代好事業版圖,吳東進繼承新光集團主要事業體後,卻壓不住其他三兄弟,導致時有不和傳言。
銀行業業內人士向《關鍵評論網》透露,業界中新光銀產品銷售又消極守成,資產規模和獲利逐漸被超過,撇除地方型銀行,業內跳槽多不會選擇新光銀,顯現近年來的經營和評價,無法獲得認同。
值得注意的是,老3吳東亮申設台新銀行,在消費金融市場展露頭角,卻能和中信、國泰分庭抗禮。
金管會訂「吳東進條款」,防大股東干政
回到本次事件上,早在今年2月金管會已經接獲投訴,指控吳東進在停職董事長後,仍在2021年10至11月插手干預新光金業務。
金管會昨日正式開鍘,包括新光金董事長許澎停職3個月、罰新壽董事長潘柏錚降薪3個月、新壽3年內禁止與吳東進相關轉投資公司交易,並開出300萬罰單和糾正。
市場上質疑,未針對吳東進有相關裁罰,未來可能繼續把手伸進新光金控集團。金管會銀行局局長莊琇媛告訴《經濟日報》,裁罰關鍵在現任新光金董事長許澎出席,吳東進指示召開的業務會議
莊琇媛說:「但吳東進已經卸下新光金董事長職務,應該要交給經營團隊了,我們(金管會)才會覺得不符合公司治理」。他也坦言,現行法規僅能針對在公司有職務者做懲處,已停職的吳東進無法可管。
因此,未來6個月內,金管會將祭出「吳東進條款」,對無公司職務的金融業大股東與公司之間劃下「紅線」,將朝3大方向研議修法,分別就公司治理守則或規範、金控法和公司法,還有處分依據等面向上著墨。
延伸閱讀:
- 金管會打防再限縮金流,5大不動產授信更難放貸,業者惜售掀起「限賣」效應
- 台灣房價指數創歷史新高,內政部祭出打炒房5大措施,建商與房仲認為矯枉過正
- 熱錢湧入房價高漲,央行、金管會和財政部聯手「打炒房」,張金鶚:方向正確,但執行成效才是關鍵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