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起居隔、輕症居家照護新制上路,7個QA一次看懂不同情境裡你該怎麼應對

5/8起居隔、輕症居家照護新制上路,7個QA一次看懂不同情境裡你該怎麼應對
圖片僅為示意。|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指揮中心宣布5月8日起,只有確診者的同住親友(含住宿學生同寢室友)需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並進行3天居家隔離+4天自主防疫。5月8日起,輕症居家照護者距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7天,無須採檢直接解隔,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疫情近期快速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因此調整了多項防疫規範,自今(8)日起密切接觸者的匡列對象僅限同住家人(住宿學生則為同寢室友),教育部也宣布校園授課防疫也改以確診學生為核心。

《關鍵評論網》以問答的形式,彙整了多項新制上路後,民眾若是確診者/密切接觸者/曾經接觸過確診者,分別該如何應對。

Q1:5月8日起我確診了,後續該怎麼做?

你必須先確認自己將在哪一種場所隔離,無症狀/輕症之成人確診者,年齡在69歲(含)以下,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非65到69歲獨居者,採居家照護。

年齡80歲(含)以上或懷孕36週,收治於醫院。年齡70到79歲、65到69歲且獨居者、懷孕35週以內,或無住院需要但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安排入住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

無症狀/輕症兒童,出生未滿3個月且有發燒、出生3到12個月且高燒(>39度),且經醫師評估有住院治療必要者,收治於醫院。前述條件以外之兒童,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採居家照護。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則由照顧者陪同收治於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

Q2:確診後解除隔離的條件為何?

5月8日起,輕症居家照護者距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7天,無須採檢直接解隔,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收治於醫院/加強版集檢所、防疫旅館,輕症確診者解除隔離條件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且滿足「2次快篩陰性,或距發病/採檢達5天一次快篩陰性」、「距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7天,無須採檢直接解隔」任一條件,即可解隔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中重症住院患者解隔條件修訂為症狀緩解且追蹤1次PCR檢驗陰性或Ct值≥30,可轉出隔離/專責病房。

Q3:若我被匡列為密切接觸者,接下來該怎麼做?

密切接觸者匡列原則新制自8日起上路,只有確診者的同住親友(含住宿學生同寢室友)需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並進行3天居家隔離+4天自主防疫,同班同學、同辦公室或同工作場域密切接觸(九宮格)同事則屬於自主應變對象。

居隔「3+4天」,密切接觸者在完成匡列後會安排1次快篩,如為快篩陽性則以PCR確認;隔離期間有症狀則進行快篩,陽性者需依衛生局指示前往指定地點進行PCR檢測,陰性者繼續隔離。

居隔者電子圍籬管制也自8日起取消,惟確診者及居檢對象,仍維持電子圍籬。

隔離滿3天後進行4天自主防疫,自主防疫期間如需外出則進行快篩(如不外出則不需快篩),快篩陰性始可出門,第7天快篩陰性解除自主防疫。

b8w5dkh0kcsokzi0katgda1ls00c0n

指揮中心表示,請民眾於有需要時再使用快篩試劑,其中依教育部考量校園是高密集場所,教職員工與學生於4天自主防疫期間,以「不到校」為原則。一般民眾4天自主防疫期間如無外出,可不需使用快篩試劑檢測。

如有工作或採買生活必需品的外出需求,請執行快篩檢測陰性後始得佩戴醫用口罩外出,並禁止於餐廳內用餐、聚餐、聚會、前往人潮擁擠場所及與不特定對象接觸。

Q4:若我從國外返台,該如何進行居家檢疫?

指揮中心3日宣布,入境居家檢疫天數縮短為7天,期滿後接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檢測方式為入境時(第0天)進行PCR檢測,檢疫期滿當日(第7天)執行1次快篩,另提供1支備用快篩試劑,於檢疫期間出現症狀時使用。

考量家用快篩試劑之適用對象年齡限制,未滿2歲之居家檢疫者,其檢疫期滿當日採檢措施以PCR檢測;另如有無法自行操作快篩之民眾,將由地方政府安排人員協助進行快篩檢測。家用快篩試劑由各國際港埠人員於入境時發放。

居家檢疫場所以自宅或親友住所1人1戶為原則。如家戶無法符合1人1戶檢疫條件,須入住防疫旅宿完成7天檢疫。

同日入境之家屬或同住者檢疫期間可於自宅或親友住所同住,或於防疫旅宿依民眾意願並配合房型同住1室,但單人房型小,建議以不超過2人同住為原則。

Q5:辦公室有同事確診,我還可以繼續上班嗎?

指揮中心宣布8日起,同辦公室或同工作場域密切接觸同事不匡列居隔,改以讓各機構或事業單位採取自主應變措施。

指揮中心建議,職場出現確診者時,須依照暴露風險高低、是否有施打疫苗進行風險評估。高風險者的定義為在無適當防護下,曾於24小時內累計大於15分鐘面對面的接觸。

高風險者若是無症狀且已接種滿3劑疫苗滿2週,可持續工作並自我健康監測到最後接觸滿7日,出現症狀時進行快篩。無症狀且未完整接種者,則自我隔離或居家辦公3天;若是持續工作上班前每1到2天執行抗原快篩至最後接觸滿7日,出現症狀時進行快篩。

低風險者無症狀則可持續工作,有症狀時則進行抗原快篩確認。

Q6:我有接觸確診者但非密切接觸,又該怎麼辦?

非密切接觸者需自我健康監測,避免出入具有人潮眾多、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等特性的公共場所。避免參加大型活動、外出用餐、聚餐或聚會,若必須外出時,應全程佩戴醫用口罩。

自我健康監測期間若完全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仍可正常生活或上班、上學,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外出,但都務必落實全程佩戴醫用口罩。

若出現發燒(體溫≥攝氏38度)、嗅/味覺異常、腹瀉或有呼吸道症狀,請立即佩戴醫用口罩、到醫療院所就醫,並且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若是在家自行快篩結果為陽性,後續請至有提供PCR採檢的院所進一步確認。

Q7:我(孩子)的班上出現了確診者,會停課多久?

教育部長潘文忠宣布,8日起以確診個案學生為核心,取消原先全校三分之一或十班以上班級有確診者或密切接觸者,得實施全校暫停實體課程的規定。但學校仍可考量運作量能,因應調整授課方式,並通報主管機關備查。

  • 國小及幼兒園:確診個案前2日曾到校上課,所屬班級的同學和老師暫停實體課程3天,由學校提供1人1劑快篩試劑。招收國小以下同學的補習班、安親班與課照中心比照辦理。
  • 國、高中:確診個案前2日曾到校上課,所屬班級的座位九宮格同學實施3天防疫假停止到校,由學校提供1人1劑快篩試劑。招收國、高中學生的補習班比照辦理。
  • 各級學校課程、社團及相關活動:確診個案在前2日內有摘下口罩共同活動15分鐘以上的課程、社團及活動人員(師生、教練),實施3天防疫假停止到校,由學校提供1人1劑快篩試劑
  • 各級學校住宿學生:同寢室室友比照「同住親友」,需居家隔離,由學校發放1人3劑快篩試劑。校內外住宿生確診或居隔,以學校協助返家或在租屋處進行居家照護或隔離為原則;如有困難情形,則安置於隔離宿舍或集中檢疫所。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