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搶先台積電吃下歐盟「晶片法案」大餅,加碼330億歐元在德、法、義等國擴大投資

英特爾搶先台積電吃下歐盟「晶片法案」大餅,加碼330億歐元在德、法、義等國擴大投資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次投資案最大看點是,英特爾打算先從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邦(Saxony-Anhalt)的首府馬格德堡(Magdeburg)開發2座首創的半導體晶圓廠,預計在2023年上半年開始動工,並計劃在2027年獲得歐盟委員會批准後上線。

近日,英特爾宣布(Intel)將在歐盟投入330億歐元(新台幣9240億元),增加在歐洲地區製造晶片的能力,產業面向涵蓋:研發、製造,還有最新進的封裝技術,搶先台積電吃下歐盟「晶片法案」(Chips Act)這塊大餅,受到市場高度矚目。

歐盟「晶片法案」補助蓋廠研發,達430億歐元

歐盟在2月8日,公布「晶片法案」計畫,將在公共和民間投資中砸下,430億歐元(新台幣1兆3700億元),還提供120億歐元,培養人才研究先進技術,替未來產業打下基礎。

會催生這項法案的原因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過度集中亞洲,若發生如疫情、地緣政治風險,又或是戰爭,將導致歐盟無晶片可用。

歐盟負責內部市場業務的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說:「若台灣無法再出口(半導體),幾乎全球工廠都會在3週內停止運作。」

有鑑於此,晶片法案在帶動半導體產業發展前提下,將廣邀各大半導體公司,到歐洲設置工廠,目標是將全球市占率從現階段的10%,在2030年前翻倍至20%。

英特爾強調,本次投資計劃多點開花,主要在德國投資170億歐元興建1座先進半導體晶圓廠;法國創建1座新的研發和設計中心,接著在愛爾蘭、義大利和波蘭等多國擴大研發、製造、代工服務和後端生產。

英特爾搶先台積電卡位,德、法以及義等國擴大投資

計畫一開始,英特爾打算先從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邦(Saxony-Anhalt)的首府馬格德堡(Magdeburg)開發2座首創的半導體晶圓廠,預計在2023年上半年開始動工,並計劃在2027年獲得歐盟委員會批准後上線。

新聞照片1_
英特爾

英特爾計劃在德國馬格德堡打造2座半導體晶圓廠之示意圖

該區廠房預計將使用英特爾最先進的Angstrom-era電晶體技術提供晶片,作為公司IDM 2.0策略的一部分。英特爾亦將提供3000個常態性高科技工作機會,還會衍生數萬計的工作機會。

此外,亦將擴大愛爾蘭Leixlip的建設計畫,投入額外的120億歐元,將製造空間翻倍,再導入Intel 4製程技術。從過去到現在,英特爾在當地總投資超過300億歐元;義大利方面,正積極促成一座最先進的後端製造工廠,潛在投資高達45億歐元。

最後,法國薩克雷高原附近新建一座歐洲研發中心,定位在高效能運算(HPC)和人工智慧(AI)設計能力的歐洲總部。英特爾說,法國會建立主要的歐洲代工設計中心;波蘭則重開發深度神經網路、音訊、繪圖等。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本次投資案,對英特爾和歐洲而言,是極其重要的一步,晶片法案讓企業和政府合作,提升歐洲半導體能力,英特爾會在未來10年扮演關鍵角色。

新聞照片2_
英特爾

英特爾計劃在德國馬格德堡打造兩座半導體晶圓廠之示意圖,預計在2023動工

超豐半導體業內人士強調,本次英特爾投資關鍵在德國薩克森的投資案,因為該工廠將採用英特爾較先進的製程,目前外界多認為,英特爾7奈米製程正處於量產階段,正在突破7奈米以上良率。

就台積電而言,技術領先至少2至3年。他說,未來可能要緊盯各國政治角力影響,未來全球分工的產業會有大改變,企業必須在國家利益,還有股東權益中取得平衡。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