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皇室頭銜知多少:你知道凱特其實不是王妃,而夏綠蒂小公主的官方頭銜又是什麼嗎?

皇室頭銜知多少:你知道凱特其實不是王妃,而夏綠蒂小公主的官方頭銜又是什麼嗎?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凱特王妃生了個女兒,台灣鄉民卻不知怎地開始討論起「坐月子」這件事。「坐月子」這件事在國外當然不是個問題,因為全世界絕大多數女性是沒在坐月子的。事實上,「凱特王妃」這個名字也是錯的,雖然說她是王子的老婆,但是她並沒有「王妃(Princess)」這個頭銜,她的正式頭銜是「劍橋公爵夫人」,這個頭銜來自於她的老公威廉王子的諸多頭銜之一「劍橋公爵」。

凱特王妃生了個女兒,台灣鄉民卻不知怎地開始討論起「坐月子」這件事。「坐月子」這件事在國外當然不是個問題,因為全世界絕大多數女性是沒在坐月子的。事實上,「凱特王妃」這個名字也是錯的,雖然說她是王子的老婆,但是她並沒有「王妃(Princess)」這個頭銜,她的正式頭銜是「劍橋公爵夫人」,這個頭銜來自於她的老公威廉王子的諸多頭銜之一「劍橋公爵」。

這是威廉王子結婚當天才拿到的頭銜,但卻是個比「王子」還重要的頭銜。英國有很多王子,現在還活著的,除了威廉、他兒子喬治、他弟哈利、他老爸查理等等大家比較熟悉一家子男生之外,還有許多「王子哥兒」們,例如理查王子、愛德華王子、麥克王子(女王的堂弟),安德魯王子、愛德華王子(女王的另外兩個兒子),這些人雖然都是「王子」,但是在王位繼承權上卻不一定排在前面。

劍橋公爵這個頭銜,和他老爸的「威爾斯親王」一樣,都是「皇儲」等級的頭銜,比起「王子」的虛名來說當然更為重要。這一點,外國媒體當然不會搞錯,所以提到凱特時都是稱她為「劍橋公爵夫人」,也就是「未來的Queen」的意思。

小公主名叫夏綠蒂,這一點新聞報很大,大家都應該知道了,但是我想很少人知道她的姓,雖然她不太用的到,不過她還是有姓的。她的姓是「蒙巴頓-溫莎」,這是她父親威廉王子的姓,也是她祖父、曾祖母(女王)的姓,不過卻不是她高祖父(喬治六世)的姓。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喬治六世的姓是「溫莎」,蒙巴頓是女王的老公菲利普親王為了跟女王(當時的公主)結婚所取的姓,菲利普出身於「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索恩德堡-格呂克斯堡王朝」(簡稱格呂克斯堡王朝),是統治希臘和丹麥的王室,菲利普有希臘王位繼承權。為了不要讓國際情勢太複雜,所以他在結婚前放棄了希臘王位繼承權,而且放棄了他原本的姓,改用他英國舅舅的姓「蒙巴頓」。

照習慣,查理王子應該要跟爸爸姓,不過,女王下令把家族的姓改為「蒙巴頓-溫莎」,但是王朝的名字還是叫做「溫莎王朝」。但其實溫莎這個姓,也是女王他祖父改的,女王的祖父喬治五世的姓本來是跟著他的祖父(維多利亞女王的王夫)亞伯特而來,姓「韋廷」。亞伯特是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王子,韋廷是個德國姓,沒錯!英國女王嫁給了德國人!

一次大戰時,其實有個荒謬的現象,由於歐洲王室之間不斷聯姻又聯姻,交戰國的國王們其實都是親戚。例如說當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就是表兄弟,他們都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只是一個是內孫,一個是外孫,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則是他們的表妹。

這並不奇怪,因為在十九世紀和更早時,英、德、俄的共同敵人是法國(從路易十四拿破崙),所以這幾個國家聯姻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一次大戰時英國和德國成了敵人,「國王有個德國姓」這事就讓英國人心裡不太舒服了,於是喬治五世把自己的姓改成了「溫莎」,來源是著名的「溫莎古堡」(先有古堡才有姓),同時也把英國王室的名字改成「溫莎王朝」。

最後,小公主的全名是「夏綠蒂-伊莉莎白-黛安娜(Charlotte Elizabeth Diana)」夏綠蒂這個名字來自於他祖父查理,Charlotte是Charles 的女性形式,伊莉莎白、黛安娜則分別來自於她曾祖母(伊莉莎白女王)和祖母(黛安娜王妃)。

小公主的官方頭銜則是「劍橋的夏綠蒂公主Princess Charlotte of Cambridge」,稱呼時必須加上「殿下(HRH, Her Royal Highness)」,也就是「劍橋的夏綠蒂公主殿下(HRH Princess Charlotte of Cambridge)」

如果這樣還不夠複雜的話,那也不用擔心,隨著小公主的年紀增長,她的頭銜也會越來越多。像是女王的頭銜就有多到數不清的一大串,而且在每個國家(女王是英國之外許多國家的元首)有不同的稱呼,以致於維基百科必須設立一個專門的條目來容納這些「虛名」。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