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詒《總統與我》:經國先生邀請的台籍地方耆老唯獨吳三連缺席,我想關鍵人物是副總統李登輝

張祖詒《總統與我》:經國先生邀請的台籍地方耆老唯獨吳三連缺席,我想關鍵人物是副總統李登輝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百零四歲高齡的張祖詒先生,感負歷史責任,以兩年的時間,伏案追憶他與蔣經國總統的工作與情誼,親撰《總統與我》,重現那個時代的治國與施政理念,彌足珍貴地記錄了經國先生真實的性格與行事。

文:張祖詒

我是台灣人

多年來,「二二八事件」的陰影,在台獨份子用白色恐怖帽子的操弄下,一直是擾亂和分裂台灣的火種,愈鬧愈熱,甚至妄指蔣公中正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凶,使經國總統極為煩惱。

某年(大概是七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過後,照例是囂鬧一番。總統召我說:

請你到「大溪檔案」庫房
調閱「二二八事件」的全部案卷,
仔細審閱。
看看當時南京的中央政府,
對「二二八事件」作了怎樣的處理?
有無不當的指示?
以致損害台灣同胞的權益?

我覺得總統的這項指示和交付的任務極為重要,於是當天就赴大溪,調閱相關案卷。

那是一個「閒人免進」的地方,所以我要出示身分。幸好那位主任管理員與我曾經見過,不必查對身分,就讓我核閱檔案卷目。從中我仔細檢閱,揀出了十餘個檔案與「二二八」案有關的卷宗,由我當場出具借據領取,帶回總統府。一個人關閉辦公室房門,整整花了二天時間,閱遍了卷宗內有關文件,一字不漏,得到了自認不該有錯的結論。

過了二天,我向總統回報全部檔案皆已閱過,隨處可見蔣公中正(時任國府主席)許多親筆批示、電報及手諭等文件,其中都是三令五申的命令給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及派遣到台的中央軍隊的司令官,不得對台胞有任何報復行動,對於滋事民眾,只許追懲首惡,其餘一律免究,被捕者如屬平民,一概移由司法機關審理,不得累及無辜。

到了三月十七日,蔣主席還對台省同胞直接廣播,特別強調,「涉案人員除共黨煽惑暴動者外,一律從寬免究」。我把以上卷內所示重點,扼要做成摘記,呈給經國總統親閱,並作建議:

「既然史料如此明確,何不把『大溪檔案』中有關『二二八』事件的案卷全部公開,以明真相。」

總統沉思良久,未作言語,僅對他自己說了幾個字:

於心無愧就好。

我知道總統不想接受我的建議,原因大概是為免引發台獨激進份子掀起新的爭議,於是無奈地說了那幾個聊解煩惱的字。我心中的感想,總統有委屈。

七月十五日總統明令廢除戒嚴,輿情振奮。但綠色媒體依然借題發揮,對政府橫加攻訐。

總統心中自有憤慨不平,但仍溫和地用詢問口氣對我說:

我想近期內邀請台籍地方耆老來府茶敘,
談談民間鄉情,
也為國是向他們請益,
你覺得好嗎?

我備受感動,連忙答道:

「總統仁慈為懷,苦民所苦,樂民所樂,您要邀請地方父老來府茶敘,我十分贊成。」

沒有想到,總統立即回應說:

那麼這件事,就交你去辦,
邀請哪些父老?共邀若干位?
你可以去和李副總統商量,
要愈快愈好,
最好就在本月之內。

我連說遵辦,並立即擇定日期為七月二十七日。

但總統還有指示:

名單確定後,還得麻煩你,
持我親筆簽名邀請函,
代表我去各位父老府上
登門拜訪,
表示我邀請的誠意。

總統的細心和周到令我佩服。

當日下午,我和李副總統商擬了名單,被邀父老自以德高望重、在民間具有影響力且年齡較總統稍長者為最佳人選。最後選定十二位耆老,呈經總統核定後,我由總統府交際科廖科長陪同,隔日出發,按著地址,從北到南,包括澎湖外島,挨戶拜訪,親遞總統邀請函,被邀長者,無不欣然接受。歷時三日,拜訪行程結束並向總統復命。受邀名單是:

魏火曜 醫學界領袖,中研院院士
陳啟清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光復後當選第一屆國大代表
黃運金 新竹縣議會議長,受邀貴賓中最年長者
許金德 台灣省議會副議長
蔡鴻文 台灣省議會議長
吳三連 台北市首位無黨籍市長
陳望雄 南投縣議會議長,農業團體國大代表
黃崇西 台北市艋舺龍山寺董事長
呂安德 澎湖縣議長
陳章慶 雲林縣土庫鎮鎮民代表會主席
林茂盛 花蓮縣議會議長
張文正 嘉義縣議會議長

七月二十七日下午三時,總統邀請的十二位耆老,陸續到達介壽館大樓正大門,由交際科禮賓人員一一引導至二樓總統內會客室,但是十二位貴賓獨缺吳三連先生,來者卻是吳修齊先生,當時我就問交際科廖科長:「貴賓名單有變動?」他說:「副總統辦公室在午後交下新的名單。」我覺得有些奇怪,就再問廖科長:「你不是陪著我到達新北投吳府,看著我遞送邀請函至吳三連先生手中,吳先生還表示一定參加,是嗎?」廖科長連說是的,並說明新的名單剛才收到,所以來不及向我報告。

事情有點蹊蹺,但沒有時間追問。於是走上二樓。內會客室空間不夠寬敞,通常只能容納來賓最多五、六人,今日是因總統特別囑咐,排了十六個座位,包括主人兩個座位及沈祕書長和我敬陪末座的二個座位,顯得有些擁擠。

總統照例已先站在他座位前面,和來客一一握手,互致寒暄。待全體貴賓坐定之後,總統首先說話,表示熱誠歡迎,並望多多指教。政府施政雖以國計民生為第一考量,但總還有欠缺不夠的地方,甚至還有錯誤的地方,深望地方父老不吝指正。

在座十二位耆老,似乎都很謙遜。其中最年長的黃運金先生被推首位發言,他簡略說明台灣光復以來在先總統蔣公中正領導下,以台灣為復興基地,尤其感謝經國總統戮力建設,創造出台灣史未前有的繁榮富庶,民眾咸多感恩在心。

之後復有魏火曜、許金德、陳啟清、蔡鴻文等陸續發言,大多以支持政府政策為重點,對民間有不同聲音,則皆避而不談,所以總統又說:

近來我的身體大不如前,
所以較少時間和民眾接觸,
不能直接聽到他們意見。
其實當前我們唯一的任務,
就是要結合一切力量,精誠團結,
踏穩腳步,落實建設,鞏固基礎。
我在台灣生活,即將四十年, 因之我也是台灣人。

當時我的感覺是,總統以興奮又熱情地喊出「我也是台灣人」的呼聲,表示他願與地方、民眾與鄉親父老,攜手同心共為台灣前途奮鬥努力。大家都能體會他的苦心。

另一感覺是茶會氣氛十分和諧,但耆老們的態度和發言,顯然相當保守和含蓄,使總統很想聽聽大家聲音的期待,有相當落差,也不能滿足他「我是台灣人」的熱情。

我想其間有個關鍵人物——李副總統登輝。

茶敘歷時一時卅分,在互道祝福中結束,貴賓們臨行前,總統親贈故宮博物院出版的《國之重寶》每位一巨冊。十二位貴賓受到總統親切接待,咸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