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東奧銀牌選手:美國跨性別運動員NCAA奪冠,引發社群媒體激烈爭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湯瑪斯的關注已經擴大,今年該校隊赴佛羅里達州的隊訓,教練要求運動員不要穿學校的裝備,以免成為攻擊目標。甚至美國游泳協會也接到了一些青少年的父母電話,擔心下一個「莉亞・湯馬斯可能會接管她們的泳池」。但在500碼女子自由式比賽中獲得第3名的蘇利文則投書《新聞周刊》,認為湯瑪斯受到不公平的攻擊
美國賓州大學跨性別游泳女將莉亞.湯瑪斯(Lia Thomas)17日創造歷史,在國家大學體育協會(NCAA)女子自由式決賽奪金,成為美國史上首位NCAA一級大學聯賽的跨性別冠軍。不過這項結果卻不是每個人都慶賀。
週四(17日),22歲的湯瑪斯以4分33.24秒的成績,贏得500碼(約457公尺)女子自由式的冠軍。但當她的名字被念出是冠軍時,很少有人歡呼。比賽場外有人舉牌抗議「女子項目就該留給女人」「拯救女子體育」。
Group Protests Lia Thomas Participation at NCAA Women's Division I Swimming Championships - https://t.co/Ogccm3lgkR pic.twitter.com/MPrhomBpSQ
— Swimming World (@SwimmingWorld) March 17, 2022
頒獎台上,湯瑪斯孤獨地站在頒獎台上,第二名的韋安特(Emma Weyant)離開了原本的位置,轉而和第三名的蘇利文(Erica Sullivan)、第四名福德(Brooke Forde)合影,與第一名的湯瑪斯中間出現了尷尬且強烈的空隙。
Lia Thomas controversy: Former Olympic swimmer says NCAA caused 'bigger problems for themselves' https://t.co/x9AcSdpCMA
— Fox News (@FoxNews) March 21, 2022
韋安特和蘇利文都在東京奧運奪得銀牌(女子400公尺混合式、1500公尺自由式),但她們在這場比賽中都敵不過湯瑪斯。韋安特以一分之差輸給了湯瑪斯,蘇利文則慢了2分。但現場觀眾投以更多的歡呼與掌聲給韋安特,社群媒體上也有許多人說她才是「真正的冠軍」。
Round of applause for Emma Weyant, the UVA swimmer who placed second in the 500y freestyle tonight, behind Lia Thomas. Second is the new first. #savewomenssports pic.twitter.com/NtHookm3qQ
— Angela Morabito (@AngelaLMorabito) March 18, 2022
有網友表示,「莉亞.湯瑪斯是男性。他贏了不是因為他技術多好,而是因為他比實際的女選手更強壯、更快。就是這樣。」更有網友稱,湯瑪斯的獲勝,是「對女性和女孩的一記耳光」。
Twitter explodes over trans swimmer Lia Thomas winning national title: 'A slap in the face to women and girls' https://t.co/zzjpcNtrIM
— Fox News (@FoxNews) March 18, 2022
與湯瑪斯一同競爭、在500碼排名17的Reka Gyorgy則發表了一則聲明,稱「跨性別運動員參加的每一項賽事,都是在整個比賽中,從生理女性身上奪走的一個名額。」
Virginia Tech swimmer Reka Gyorgy has released a full statement on the NCAA allowing Lia Thomas to compete in the 500 freestyle. She was 17th in the event.
— Kyle Sockwell (@kylesockwell) March 20, 2022
“Every event that transgender athletes participated in was one spot taken away from biological females throughout the meet” pic.twitter.com/Z0J9lUY3pN
湯瑪絲拒絕參與賽後記者會,對於外界批評雜音,她說「我盡量不去理會,就專注在游泳,我需要做些什麼來為比賽準備,然後別想太多。」
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湯瑪斯於2017年開始在賓州大學男子隊游泳,在大二賽季,他在常春藤聯盟錦標賽三項男子賽事中獲得第二名。湯瑪斯2018年公開跨性別身份,2019年5月開始接受賀爾蒙療法,於去(2021)年12月開始轉戰女子組比賽,不過卻遭受許多反對。
美國游泳協會在今年2月更新規定,允許跨性別運動員參賽,但跨性別運動員必須接受3年的賀爾蒙療法並接受睪固酮濃度測試,才能允許出賽。根據《衛報》,湯瑪斯還需接受6個月的療程才能達到規定。不過NCAA裁定,在賽季中實施新規則是錯誤的。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湯瑪斯得以順利出賽。
NCAA也在今年1月宣布新的跨性別參與體育運動的方法指引,取消原來跨性別女運動員必須在接受賀爾蒙療法一年後才能參與女子競賽項目的規定。
比賽前2週,賓大女子游泳隊其中16人寄出一封匿名抗議信:「我們全力支持莉亞湯瑪斯的性別認同,但莉亞在女子項目競賽具有不公平的生理優勢,證據在於她還是男人的時候只排第462名,現在卻是女子第1名。她將會打破很多紀錄,這些是她在男子項目不可能做到的。」
Sixteen Penn swimmers say transgender teammate Lia Thomas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compete
— Sean Spicer (@seanspicer) February 3, 2022
via @washingtonpost https://t.co/UUXJLnPcrR
跨性別運動員能否出賽?
跨性別運動員能否在與其生理性別相反的賽事中比賽,目前外界最關注的是睪固酮濃度。國際奧委會(IOC)在2015年就發布參賽指引,只要跨性別女性在參賽前一年都能夠將睪固酮濃度在維持在10nmol/L以下,就可以參加比賽。
根據《鳴人堂》,這項規定乃是立基於:男性血液中的睪固酮濃度平均來說較女性高出許多,而睪固酮濃度會影響個人的力量、速度與爆發力等體能面向。不過與此同時,研究也發現,即使賀爾蒙療法會抑制、降低跨性別女性體內的睪固酮,但一般說來,她們仍舊會呈現出比順性別女性更高的睪固酮濃度。因此許多人認為,這項身體差異讓跨性別女性在體育競賽上,有著順性別女性沒有的體能優勢,因此讓跨性別女性與順性別女性一同競爭並不公平。
《The New Yorker》也指出,另一方面,賀爾蒙療法也無法消除身體在睪固酮驅動的青春期獲得的競爭優勢。例如,無法改變握力差異或骨盆的寬度。
報導引述去年年底,杜克大學、馬凱特大學和梅奧診所研究湯瑪斯在實施賀爾蒙療法前後的游泳表現,發現湯瑪斯實施療法後的最佳時間,比起之前慢了5%,這比一般男女之間的差異小得多,湯瑪斯可能保留了顯著的代謝和生理優勢,但也可能是她現在游得比以前更好—當她不再與性別焦慮奮鬥時。
An absolutely terrific piece on Lia Thomas in The New Yorker from @louisahthomas https://t.co/ahL9SI8Yr8
— Mia Gingerich (@MiaGingerich) March 17, 2022
跨性別運動員被盯上
雖然湯瑪斯很少接受採訪,但許多媒體時常討論她。保守派稱她是男人、並以她跨性之前的名字稱呼她。英國《每日郵報》更是追蹤她的一舉一動,包括一次由一位匿名隊友爆料,稱湯瑪斯在女子更衣室不是總是掩蓋下體,稱她們對與跨性別運動員共用更衣室「感到不舒服」,《運動畫刊》稱湯瑪斯是「最具爭議的運動員」。
對湯瑪斯的關注已經擴大,今年該校隊赴佛羅里達州的隊訓,教練要求運動員不要穿學校的裝備,以免成為攻擊目標。甚至美國游泳協會也接到了一些青少年的父母電話,擔心下一個「莉亞・湯馬斯可能會接管她們的泳池」。
對此湯瑪斯表示,「我是一個女人,就像團隊中的其他人一樣」。「我一直認為自己只是一名游泳運動員。這是我長期以來所做的;這就是我所愛的。」她並說自己沒有考慮勝利或記錄。「我就是每天都下水,盡我所能。」
Lia Thomas, the transgender swimme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is swimming at NCAAs this week. (She's still top in the 500-free after her prelim this morning.) I'm the only print journalist who has interviewed her. My @sinow story: https://t.co/bEFbIJYqQL
— Robert Sanchez (@MileHighRobert) March 17, 2022
而在500碼女子自由式比賽中獲得第3名的蘇利文投書《新聞周刊》,她稱湯瑪斯受到不公平的攻擊,只因她是一個跨性別女性。蘇麗文說,湯瑪斯不是每次都贏,但當她贏的時候,「她應該像這項運動中的其他人一樣,因為得來不易的成功而受到慶賀,而不僅僅因為她的身份而被貼上作弊者的標籤。」
她也指出,她認為女子運動賽事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
「作為一名從事體育運動的女性,我可以告訴你,我知道女性運動面臨的真正威脅是什麼:性虐待和性騷擾、不平等的薪酬和資源以及缺乏女性領導者。跨性別女孩不在這個名單上。當所有女性—包括跨性別女性——都受到保護而不受歧視,並且可以自由地做真實的自己時,女子運動將會更加強大。」
新聞來源
- Lia Thomas’ victory at NCAA swimming finals sparks fierce debate over trans athletes(The Guardian)
- Lia Thomas: Rival critical of rules allowing transgender athlete to compete(BBC Sport)
- The Trans Swimmer Who Won Too Much(The New Yorker)
- ‘I Am Lia’: The Trans Swimmer Dividing America Tells Her Story(Sports Illustrated)
- 睪固酮決定一切?跨性別女性參賽,會讓順性別運動員處於劣勢嗎?(鳴人堂)
延伸閱讀
- 【TNL 沙龍本週議題】體育競賽是否該區分「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
- 對跨性別女性運動員設定血液睪固酮濃度標準,能否「降低」其運動表現優勢?
- 體育競賽若不區分「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生理女性運動員將會被全面扼殺
- 首位奪牌的跨性別奧運選手奎因:出櫃很難,我知道這是我在餘生中會不斷重複做的事情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