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副作用引發家長恐慌 台大醫師:有點風險 但還是要打

卡介苗副作用引發家長恐慌 台大醫師:有點風險 但還是要打
Photo Credit: Nadia Phaneuf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Nadia Phaneuf CC BY  2.0

Photo Credit: Nadia Phaneuf CC BY 2.0

為預防肺結核,國內新生兒出生後都必須接種卡介苗,避免發生結核性腦膜炎所造成的死亡或終生殘疾。然而日前一名1歲5個月的男童被發現因接種卡介苗引發骨髓炎,引發家長對於接種卡介苗會產生副作用的恐慌。

副作用機率百萬分之10 未接種增47倍腦膜炎風險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指出,卡介苗主要預防幼兒罹患肺結核腦炎重症,臨床顯示,接種後僅有百萬分之10機率會引起淋巴結、骨頭發炎,和能預防的重症相比較,是可容許範圍,因此「即使有一點風險,還是要打」。

台北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施俊雄則表示,引發骨髓炎的機率約為百萬分之56,雖然副作用的機率不高,但家長在幼兒接種後一年半內,都要仔細觀察嬰幼兒是否有關節紅腫,或並未扭傷卻突然走路一拐一拐。如果症狀持續超過兩周以上,就需要懷疑可能是疫苗造成的後遺症,並應及早就醫檢查。

衛福部次長林奏延坦言,任何疫苗都有其風險,但接種卡介苗可預防幼童發生結核性腦膜炎及粟粒性結核病,沒有接種的幼童比有接種者罹患腦膜炎機率多47倍的風險,如果停止施打疫苗,每年將可能會新增約30例幼兒結核性腦膜炎病例,有施打疫苗則會降低到0例。

立委抗議疫苗宣導不足 衛福部擬定新版敬告家長書

昨日(8號)由受害家長卓小姐所發起的「疫苗接種安全監督組織」與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共同舉行記者會,希望政府未來能充分告知施打卡介苗的風險,呼籲衛福部加強對醫師與家長宣導,避免幼童接受非必要的侵入性治療,並給予後續的醫療與照護上的支持。

衛福部則表示,卡介苗確實有風險,但因為目前仍是預防結核性腦膜炎最有效的疫苗,因此未來衛生單位將會加強對醫療人員宣導,設置「整合型關懷措施」,地方衛生局人員也會綜合評估,並協助轉介資源,包括醫療和輔具、心理治療、社福補助、教育資源等。

新版的「卡介苗接種敬告家長書」,也會增列我國監測接種卡介苗後發生骨炎或骨髓炎的機率(大約每百萬人口55例),以及接種後傷口照護指引及圖示,提供家長參考。

接種受害救濟數第一 廢除卡介苗時機未到

螢幕快照 2014-01-09 下午12.57.29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民國78年成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委員會」至今,救濟給付案例數前三名疫苗中,卡介苗排名第一,其次分別是新型流感、季節流感疫苗。而卡介苗在疫苗救濟中案件會排名第一,這可能與我國研究檢驗中心從2007年全面實施卡介苗分子生物學診斷有關,所有疑似個案檢體都需檢驗,確定是否為接種卡介苗所引起的副作用。

近年來醫界多次討論是否廢除卡介苗疫苗,但因依照世界衛生組織規定,要廢除卡介苗,則須達到全國痰中結核菌陽性率須小於10萬分之5、近5年內5歲以下幼兒罹患結核病腦膜炎的機率須低於千萬分之1的標準。但林奏延表示目前國內陽性率為10萬分之19.6,每年約新增7名個案,因此台灣還未到達廢除卡介苗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