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誤刪檔案事件層出不窮,企業除了「放綠色乖乖」還能做些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人都可能失誤,檢討人也救不回資料,「備份機制」才是最大問題,因為完好的備份是即使碰到手滑誤刪也不怕,因爲怎樣都救得回來。就這次公視事件,可以從三個切點來看:
文:RUBY 大叔
3月16日公視新聞片庫傳出資料遭外包廠商誤刪事件,一時成為熱門話題,其實類似觀念之前已討論過,很多人一直咎責為何廠商會誤刪(難道又手滑?)還有異地備援問題,甚至疑惑這類誤刪事件怎麼層出不窮,難道沒辦法遏止嗎?
作為被客戶虐待調教多年的技術人員,我必須先說,只要是「人為」操作必定可能會碰到「失誤」或「手滑」,菜鳥、資深技術人都有可能發生,當然作為專業技術人才理應要降低自己出錯率,但本身期待人不失誤就是不合理的(因為人人都可能失誤),檢討人也救不回資料,「備份機制」才是最大問題。
要知道,完好的備份即使碰到手滑誤刪也不怕,因爲怎樣都救得回來。就這次公視事件可以從三個切點來看。
1. 公視為什麼沒有「異地備份」?
從新聞資料無法得知公視委託廠商所做的備份系統為何,但我認為一家快30年的老電視台,影音資料庫絕對是相當龐大,資料量如果大到一定程度可能無法做到完整的異地備份。
公視表示他們使用「IBM磁帶櫃」備份有救回部分資料,先不說別的,IBM磁帶與整套專業的儲存系統本身就不便宜,預算灑盡不無可能,雖然完善備份肯定要花上一筆,但若交給專業團隊全盤策劃資料備份(重點:電視台也要能配合),預算必定能花在刀口上,例如,無法做到完整異地備份,至少可就資料「常不常用」為考量點之一,做不同的「多地」備份,別把雞蛋全放在同一籃子裡。
2. 資料真的那麼容易被刪除嗎?
有人問:「資料沒這麼好刪除吧,難道不用層層把關!」我不得不說,資料還真的蠻好被刪除的。
大家是否以為刪除前會再跳提醒通知?不會的,在程式語言的世界,只要一個系統指令就能刪,之前軟體開發平台 GitLab 也曾發生過丟失數據的嚴重事件,但他們在六小時內就拯救回來,GitLab甚至把回復備份的過程透明的公佈出來,重點還是在於「備份」有沒有做好。
就像我們在電腦刪除檔案時,預設會被回收到「資源回收桶」以免你反悔,格式化時也有分成只移除目錄索引的快速格式化與完全抹除的格式化一樣,只要有做好正確的設定以及留下足夠多的備用空間,是很難在短時間就發生把資料完全抹除的情況的。
3. 當發現誤刪時,第一線人員該怎做?
當第一線人員發現代誌真的大條了,當下請「不要輕易做任何事」,認為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嘗試補救,這樣很可能不慎覆蓋資料或產生更多錯誤,必須立即進行回報,並尋找專業的廠商做資料救援,救回的機率將會大很多,就像是你在路上發現有人受傷骨折,也不能隨便移動他,必須等救護車或醫療資源足夠的環境下才能安全處置。
另外也別知情不報,有些公司或廠商很可能因企業文化問題,導致發現問題者不敢發聲,讓事情越拖越久。
備份機制不完備時,問題不一定發生在當下操作之人身上,而是整個背後的組織SOP問題,不能總是出事了,隨便抓一個戰犯,把罪名通通安在他身上。會特別寫到這一點是因為,當發生失誤時,即使解決流程再如何完善,也很可能因為公司組織(也就是所謂的官僚制度)或人員風氣導致延遲,讓更大的失誤發生。

「資安」與「備份」是綁定的存在
「資安」跟「備份」是全世界都需要的解方,這兩組是綁定的存在。
公司被駭可能面臨資料被刪除的威脅,機房受損會導致正在進行的工作因系統無法恢復而停擺、資料丟失等,像是之前日本京都動畫縱火案導致上億動畫資產遺失、最近的東京映畫被駭導致《光之美少女》及《海賊王》暫停,都顯示資安及備份的重要性,建立備份機制確實要花一筆錢,但把備份的錢省下來,一旦發生問題將損失更多錢。
之前曾有一家日本公司因三年沒有發生過資安及被駭的事件,IT部門因而被解散,結果一解散問題通通跟著來(汗),非業內的人可能覺得IT每日維護系統沒啥事,還被認為在公司存在感低,但是一個好的IT人員本來就不是來公司刷存在感的呀(誰都不會希望自己公司經常在出包),而且IT累積業績的方式跟其他工作不太一樣,他們都是默默在維護營運的!
建立備份機制很花錢,有預算不足的作法嗎?
最最簡單、便宜的方法,那就只能買綠色乖乖放在電腦上了。
有人說綠色乖乖只是都市傳說,但我個人是信了,畢竟連台積電、警消單位、加護病房、工廠生產線都必備的科技守護神不放嗎?不過認真說,假設因預算不足,至少最基本的也可以使用網路雲端或NAS異地備援機制做備份,並且要「多地備份」才可以,雖然這次公視損失不少,但總比什麼都沒做來得好了。
最後,看到公視對疏失廠商提出求償,其實問題並不只出在廠商身上,真正的損失是無法完全賠償的,廠商肯定有內部的問題,但廠商能做多少事也取決於客戶,希望這一篇順便可以向客戶喊話,要重新檢視自己公司的資安及備份機制,並找到合適且專業的外包廠商!
如果大家對技術觀點、工程師生活、趨勢分析等相關主題有興趣,想學到更多,除了追蹤RUBY大叔,也可以訂閱我們公司的電子報,就會不定期收到實用的文章呦!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