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上海、香港疫情嚴重該不該封城?專家稱將重創中國與世界經濟

上海、香港疫情嚴重該不該封城?專家稱將重創中國與世界經濟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防疫一直以來以快速、果決的手段著稱,但寧可嚴厲也不錯放的措施,如今在上海與香港等沿海經濟重鎮卻無法派上用場。

「精準防疫」模範生上海的疫情持續嚴峻,仍堅持不封城;同樣疫情嚴峻的香港也已放棄清零政策,逐漸與疫情共存。

官方專家今(26)日說,這是因為上海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有重要功能,甚至對全球經濟都有影響。但遭許多中國網友質疑是否經濟比人命重要。

上海疫情延燒,但堅持不封城

《中央社》報導,上海市今日稍早舉行疫情防控記者會,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回答提問時表示,上海的病毒傳播速度快,因此防控模式也隨之做出調整,以「重點區域+非重點區域」、「核酸檢測+抗原自檢」兩種防控來進行。

吳凡提到,網路上不斷有風聲,希望上海應該決心封城3天或5天,甚至一週。對此,她強調上海絕對不能封城,「因為上海不僅僅是上海人民自己的上海,上海這個城市還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當中承載發揮了重要的功能,甚至於對全球經濟都有影響。」

她認為,如果上海停下來,東海會有很多國際貨輪因而滯留,影響中國和全球經濟,上海市民應該有「大局觀」。同時呼籲市民認真進行篩查,用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恢復日常生活。

吳凡的言論一出,立即在微博引發熱議。許多中國網友批評上海以經濟為由不封城,「簡直自以為是,上海再不封,上海的醫護人員,基層工作人員就要崩潰了」、「上海老百姓的命就比別的城市的賤嗎?」、「封城影響你們政績⋯⋯人家深圳封了怎麼樣?現在馬上就要清零了」、「深圳不重要嗎?」

不過,也有許多網友支持不封城,認同上海探索防疫新模式,但也呼籲要防止上海的病例外溢到其他省市。

疫情蔓延令上海出現不少亂象,有護士因醫院急診暫停被拒診後死亡;有感染者抱怨被收治後沒有人管;也有居民反應被封控時間過長。

《華爾街日報》報導,上海一名護士因急診室關閉進行消毒,被趕出工作的醫院,最後死於哮喘,這讓居民感到不安,也突顯了官員們減輕病毒防控措施對人們生活影響的壓力。

儘管官員們堅稱不會在全市範圍內實施封鎖,但各地區的廣泛限制,阻礙了該市2500萬居民中的許多人上班、購買食物或接受治療。截至25日,上海有41家主要醫院因防疫措施暫停部分門診和急診服務。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患者需要治療,但其他患者呢?這些都是生命。」其他人回憶起,1月份在西安的一名婦女在等待COVID-19病毒檢測結果期間,被拒絕就醫數小時後在懷孕8個月失去了未出生的嬰兒後,引起了全國的強烈抗議。

上海居民在2020年和2021年期間的生活相對不受干擾,與全國其他地方相比,上海被認為具有更周到的COVID-19肺炎政策。對於許多人來說,本月實施的全市測試居家令,是他們第一次遭遇封鎖。

該市十多個地區現在處於「嚴密管理」之下,居民不得離開他們的社區,必須依靠快遞員購買雜貨。

當局表示,他們將繼續逐區檢測病毒。官員們再次呼籲居民繼續戴口罩,接受加強注射並接受檢測。

「我們希望公眾在上海最困難的時期與我們合作」、「中國可以戰勝疫情,但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上海疫情工作組負責人的傳染病醫生張文宏這麼說。

香港解除9國航班禁令,縮短檢疫期

香港COVID-19疫情嚴峻,嚴格防疫策略逼走外商。《中央社》報導,香港歐洲商會調查,近5成外商確定或正在規劃搬離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認為,企業一旦走了,回來機會不大。

陳智思今天在電台節目上表示,一些在香港設立亞太區總部的跨國企業,因疫情、檢疫安排遷離香港,轉往新加坡、杜拜等,搬回來的機會不大;但若主要業務在大中華的公司,則仍有機會重返香港,香港能否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要視後續事態發展。

陳智思認為,符合科學的防疫安排是可接受做法,但能否使香港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要看往後發展,長遠來看,香港不能持續現行隔離檢疫的做法。香港很多業務要與國際接軌,但更大的經濟活動須與中國進行,不信中國永遠關閉。

《聯合新聞網》報導,香港歐洲商會24日發布COVID-19疫情對於商業群體的衝擊影響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想搬離香港的公司裡,有25%表示會在未來12個月撤走所有業務和人員,24%說至少遷出一部分,只有17%沒有任何搬遷計畫。

稍早之前,美國商會1月也發類似報告說,44%的外籍商務人士可能離開香港,理由是COVID-19疫情相關的限制。美國的報告說,「香港仍有商機,但也有系列問題,特別是嚴格的旅行限制和惡化的美中關係。」

因應外國公司撤離警訊,《衛報》報導,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將解除對來自九個國家的航班的禁令,並減少酒店隔離,同時制定「政策路線圖」以放寬限制,表明該地區背離了清零的政策。

4月1日起,對9個國家實施的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取消,海外人士抵港檢疫期可縮短至7天。林鄭對媒體表示,這九個國家不再需要「熔斷飛行禁令」,因為那裡的情況並不比香港更糟,並承認限制措施已導致滯留海外的香港人。

林鄭表示,我會敦促公眾對這個時間表和路線圖更加耐心,只要這種趨勢在四個星期後下降,我們就應該能夠恢復正常生活。

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今天在電台節目上說,香港是外向型經濟,絕對不能成為「孤島」,只有維持金融發展穩定,才能保持獨特性,香港要「恪守本分」,做好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角色,在第5波疫情逐漸緩和時,爭取對內、對外通關。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羅元祺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