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可以「銀貨兩訖」嗎?母親節與父親節是一種「用孝順包裝的殘酷」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親子關係,從來就不必然是一個大人愛著一個小孩,他也可以只是一個不完美的人,愛著另一個不完美的人。
最近一個補習班老師呂捷談孝順的影片,看得讓我頭皮發麻,尤其是下方超過萬人的淚推與分享,更讓我感到害怕恐懼。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卻各自有各自的不幸。」
在我身邊相似的家庭非常少,各自不幸的家庭占了多數,而這些不幸,居然也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每個人的人生都somehow被自己的父母給搞砸了。
我想心理學上應該有明確的分類了,但我自己想把「愛」分成四個層面:道德、情感、言語、行為。
- 道德:我是你的誰,所以你「應該」要愛我。
- 情感:只要你快樂,我也快樂。
- 言語:「我愛你」「有我在」「謝謝你」「對不起」「我和你一起」…能夠說出來讓對方感受的到在乎與愛的言語
- 行為:陪伴而不干涉,讓人感到安心、舒服、快樂的行為,親密動作 (擁抱、按摩),或其他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重要的行為。
大部分功能失常的親子關係中,通常只有道德上的愛,然後在其他三項無限制的操控與情感勒索。
在華人含蓄內斂的文化下,健康親子關係中缺少的,可能是言語上的愛,但言語的愛也是我覺得這四種層次裡最不重要的,如果有其他三個的支持,愛不一定透過言語來傳達。
呂捷在影片中提到的,「父母辛苦養大你們,買房子、買衣服、煮飯給你吃,還供錢讓你去補習讀書。」
在我看來這些行為與愛一點都沾不上邊,提供吃、穿、住、教育,只是在盡父母親該盡的義務而已。如果這是一場交易,一場回報的遊戲,是不是他們提供吃住教育到我成年經濟獨立後,只要我也在相同年限提供同等待遇,這段親子關係就可以「銀貨兩訖」?(相信我,有很多青少年的孩子很樂於接受這個deal。)物質的提供,誰都可以做,但不代表誰都是我的父母親。否則的話,money can buy me love。

Photo Credit: christina rutz @ Flickr CC By 2.0
父母難為,正是因為父母的功能遠超過於提供這些生活基本需求。
台灣在早期農業社會,經濟狀況普遍不好,要生養小孩都不容易,能夠衣食無虞的養活都是萬幸,因此親子的表現很容易得透過恩情回報來呈現。但若要以農業社會的角度來經營現代家庭關係,父母親對孩子的愛,會不自覺的變成一種投資型的愛,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你,而是因為我投資你,會有回報 (金錢、面子),我才要愛你。
而呂捷在影片中說的「你郭台銘嗎?為什麼他們要了解你,你有了解他們嗎?」正是這種病態的投資型親情的的展現。「所以我得成為一個在社會上有地位有錢讓你有面子的『成功』人士,你才要愛我,你才會想要了解我嗎?難道我就不能只是我嗎?」如果小孩跟父母說:「你是郭台銘嗎?為什麼我要尊重你呢?你有尊重過我嗎?」這樣可以嗎?
再者,一味的要求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體恤父母,其實是一件很不合邏輯的事。呂捷很顯然是不懂青少年心理學的,青少年時期,心智與自我認同都在快速成長和整合中,他們要學習的其實是處理很多內在變化和整合外在同齡人際關係。又因親情中血緣與共同生活的特殊性,即使與父母親關係再怎麼不好,都不能跟外界朋友關係相提並論。(ex: 「你對你的朋友這麼好,怎麼對你爸媽就這麼不禮貌?」一樣又是一句無助於已然破碎的親子關係的句型)
體會父母親三四十歲的生活、辛勞、心境,都不是這個時期的發展重點,他們真的不會知道中年人面對的是什麼、要怎麼去體貼(和父母溝通管道、情感交流順暢的小孩,可以體會),但大部分的人,都要到了真正有小孩之後,才能在經驗中去體會當真正當父母是什麼感覺;反之,所有父母親都曾經是青少年過,都知道那個時期的難受和衝突,用這種「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爸媽很辛苦,你要體諒」、「你長這麼大了,還這麼不會想?」來責難小孩,對已經破碎的親子關係一點幫助也沒有。
小孩可能會問:「可是大人不是比我們更早面對這個世界嗎?不是應該走過青少年這一段了嗎?不是更能理解我們嗎?為什麼要單方面的要求第一次來到這世界的我,去理解我根本沒經歷過的父母那個世界?
還沒有發展出理性思考能力的小孩,可能會有更極端的內在聲音:
「如果你們沒有要好好愛我、了解我的話,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呢?生長在這裡是我的選擇嗎?你想要在我一出生就把我掐死,我難道不希望重新投胎一次嗎?」
有過類似經歷的就會知道青少年的心中旁白,是很恐怖很直接很真實也很殘酷的。
芬蘭這個以孤兒院為背景的公益影片,就對所有的父母提出一個問題:
「如果你是小孩,你要選擇誰當你的父母嗎?」
這些往外逃的小孩,大抵在生命的這個階段,都出現了同一種現象,他們長期在家裡沒有獲得肯定 ,也沒有歸屬感,跟父母關係一直處在一種我覺得你們都很討厭我,我也很討厭你們的狀態。於是一天到晚只想逃,逃得越遠越好,只要能擺脫這一切就好。在情感、言語和行為上感受不到家庭的愛與溫暖,父母和社會卻只是不斷加強他們道德上的愛的枷鎖(因為我們是親子,所以我們應該要愛彼此,所以爸爸媽媽只要為我好,做的都是對的),這只會把小孩子推得越來越遠。
我過得最不舒服的節日就是台灣的父親節跟母親節,這是另一種文化對個體的強勢霸凌,以小S的用語來說,大概就是「用孝順包裝的殘酷」,這社會的溫馨跟濫情有時候真的令人窒息。我沒見過哪個國家把父親節和母親節過得這麼聲勢浩大的,也許是父母親都當得太卑微了,太含辛茹苦,所以需要一天的時間來當「偉人」?
這兩個禮拜,電視廣告猛打母親節廣告,只要走上街,在任何賣場都無所遁逃,「別忘了媽媽」、「媽媽辛苦了」、「媽媽我愛你」、「母親像月亮」、「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最新發展: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