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電價漲不漲?審議會首次「議而不決」:因應烏俄情勢需再觀察評估

電價漲不漲?審議會首次「議而不決」:因應烏俄情勢需再觀察評估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烏戰事推升國際原物料價格,原本就高漲的通膨壓力,但油氣持續凍漲已讓中油虧慘,先前有凍漲、全面調漲、只漲用電大戶的折衷意見,最終卻難以決定。

台灣電價自2018年4月調漲來已「連七凍」,創下浮動電價公式上路以來的最長凍漲紀錄。經濟部今(29)日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由於最近國際原油、天然氣價格都上漲,原預期工業用電大戶可能漲價,不過能源局傍晚發布新聞稿表示,因俄烏戰爭使國際燃料價格大漲大跌,加劇市場價格不確定性,因此審議會考量,此時調漲電價可能對國內蠢蠢欲動的物價造成影響。因此並未做出決定,待情勢較為明朗後再召開臨時會議做出合適判斷。這是電價公式上路以來,首次發生議而不決情況。

電價已連7凍:台電中油猛虧損,但原油和天然氣價格近期都漲

電價自2018年4月調漲來已連七凍,由於俄烏戰爭造成原油輸出影響超乎預期,連帶影響天然氣價格,過去經濟部要求中油啟動凍漲機制,但由於台電採購的煤炭及天然氣,均以倍數上漲,漲幅實在太大,因此外界本來認為,4月新電價很難繼續凍漲。

《工商時報》上週的報導提到,4月電價應放手調漲3%聲音不斷,電價審議會中官民產委員對調漲、凍漲聲音都有,呈現拉鋸。學者派支持因為燃料成本太高,應適度反映電價。但是消基會、商總,以及決定性的政府代表方面,都基於物價壓力,支持或傾向暫時不要調漲。

《經濟日報》報導,另外一個難以決定的原因在於台電和中油的財務狀況。台電1月稅前已虧損59億元,而中油到今年2月的累積虧損已達600億元,逼近其資本額一半。台電今年1月電費收入達464億元,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售電收入,而且隨著出口暢旺、用電量成長,電費收入仍比去年同期增加28億元;但1月以燃料採購成本及購入電力為主的支出高達523億元,比去年增加114億元。這意味著,台電已陷入「賣愈多、賠愈多」的財務危機。

台電曾在2018、2019年經歷大幅虧損,最後仍得靠電價穩定準備金提撥填洞,但在歷經此前的「連七凍」後,電價穩定準備金也花得差不多了,截至去年10月公告版本,只約剩下248億元。

經濟部長王美花昨日赴立院備詢時表示,工業用電確實乘載政府比較多的負擔,怎麼樣做合適的調整,審議會會做通盤考量,「自己作為部長,不適合在審議會前表示意見。」

經濟部:能源價格變化激烈,需要再觀察

經過一個下午的討論,經濟部表示,去年12月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發布之111年油價預測從年初的73美元/桶到年底的66美元/桶,俄烏戰爭後,3月8日發布油價預測明顯上調,從3月的117美元/桶到年底的94美元/桶,較戰爭前上調一大段。

因各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及能源制裁力道加劇,產油國擴大增產態度分歧,以及美伊核協議與沙烏地儲油設施受襲擊造成的中東局勢緊張,致使燃料價格劇烈波動,3月8日油價漲到133.18美元/桶,創下14年來新高價,3月11日俄烏談判露曙光,油價馬上跌至118.11美元/桶,短短3日油價即下跌15美元/桶(跌幅11.3%)。因此,無論是預測或實績值均為劇烈變化,而油價波動亦使煤價及氣價受到波及。

經濟部說明,電價審議會中委員針對俄烏情勢熱烈討論,並表示俄烏戰爭屬特殊重大事件須密切觀察,再考量今年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2.36%,因此本次電價調整暫不決定,後續待情勢較為明朗後擇期再召開臨時會議討論。另外審議會核定台電110年盈餘超過合理利潤數155億元,納入電價穩定準備,電價穩定準備餘額增加為403億元。

《工商時報》報導,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會在上半年最適當時間來決定,大概等2到3個月時間來看,約在6月底前召開,但也可能提早。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