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和談重大進展:俄同意大幅減少對基輔的軍事活動,克里米亞地位設15年「諮詢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雙方談判3個多小時,中途多次休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表示,如果和談順利,結果將在這一兩天明朗。而烏克蘭在會談中的提議,是迄今公開過最詳細且具體的提案。
俄羅斯與烏克蘭週二(29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進行和談,俄羅斯同意大幅減少在基輔和切爾尼戈夫的軍事活動,以增加雙方互信;烏克蘭則提議成為中立國,也同意就克里米亞地位展開15年的磋商期,但只有在完全停火後,提案才會生效。
這是俄烏自3月10日以來的首次面對面會談,雙方談判3個多小時,中途多次休息。土耳其部長卡夫索格魯(Mevlut Cavusoglu)表示,這次和談是「開始談判以來最重大的進展」,他補充說,週三將不會有新的談判。克里姆林宮發言人表示,如果和談順利,結果將在這一兩天明朗。
俄烏雙方談了哪些條件?
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佛明(Alexander Fomin)表示,俄羅斯將大幅減少基輔和烏克蘭北部城市切爾尼戈夫地區的軍事活動,目的是「為未來的談判增加互信,以達成最終目標,就是與烏克蘭簽署和平協議。」佛明補充說,在俄羅斯代表團返回莫斯科後,俄羅斯總參謀部將透露更多細節。
Russia’s deputy defense minister says Moscow has decided to “fundamentally cut back military activity in the direction of Kyiv and Chernigiv” in order to “increase mutual trust for future negotiations to agree and sign a peace deal with Ukraine.” pic.twitter.com/2qDYOzAzDp
— max seddon (@maxseddon) March 29, 2022
而烏克蘭在會談中的提議,是迄今公開過最詳細且具體的提案。
根據提議,烏克蘭將同意不加入軍事同盟,也不會讓外國駐軍,但設想了一套近似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公約第五條,集體防禦條款的保護。北約第五條指的是,攻擊北約成員國,即攻擊全體北約成員,北約成員國可做出反擊。
烏克蘭希望找一個國家作為與俄羅斯達成安全協議的擔保國,擔保國可能包括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包括美國、英國、中國、俄羅斯和法國,以及土耳其、加拿大、德國、意大利、波蘭和以色列等其他國家。烏克蘭代表團表示,如果其他國家想加入也有機會。
Ukraine's representative in Turkey proposed security guarantees that would mimic NATO's article 5, with Great Britain, China, US, Turkey, France, Canada, Italy, Poland and Israel acting as guarantors.
— Bianna Golodryga (@biannagolodryga) March 29, 2022
"We will wait for the Russian response." https://t.co/2Xgf5tuIBq
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地位方面,烏克蘭提議一項長達15年的諮詢期,而且只能在停火的情況下進行。目前由分離主義份子掌握的頓巴斯地區的命運則將留待兩國總統討論。
烏克蘭向俄羅斯提出的建議,也包括俄羅斯不會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
俄羅斯首席談判代表梅丁斯基(Vladimir Medinsky)表示將審視烏克蘭的提議,並向總統普亭報告。烏克蘭談判代表則呼籲普亭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舉行會談。
烏克蘭代表強調,和平協議需要先在烏克蘭舉行公投,獲得全民的支持才能實行。
這將是一次全民公投,烏克蘭所有公民都將表達他們對這項協議的立場,以及它應該如何運作。
只有公投通過後,才能提交擔保國議會和烏克蘭議會批准。
早先傳出疑似中毒的俄羅斯富豪阿布拉莫維奇(Roman Abramovich)也出席了在伊斯坦堡的談判。克里姆林宮表示,阿布拉莫維奇作為中間人,但不是俄羅斯代表團的成員,克里姆林宮也否認了有關他中毒的報導,稱這些報導不真實,是資訊戰的一部分。
The latest round of Ukraine-Russia peace talks are underway in Istanbul.
— max seddon (@maxseddon) March 29, 2022
Chelsea owner Roman Abramovich, Putin’s unofficial mediator, is onsite, seen here chatting to Erdogan at the start. pic.twitter.com/o0jd4bspLp
俄羅斯宣布減少轟炸,外界怎麼解讀?
同時,英國首相強森週二在部長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停火協議不足以引發英國解除制裁:
俄羅斯在基輔周圍的轟炸有所減少,主要是因為烏克蘭軍隊已經成功地擊退了俄羅斯在該市西北部的攻勢。
但戰鬥仍在繼續。馬里烏波爾和其他地區遭到猛烈轟炸。我們希望看到俄羅斯自烏克蘭全面撤軍。
強森也說,必須通過進一步的經濟措施和提供軍事援助來增加對普亭的壓力,以確保俄羅斯完全改變方向。
根據《CNN》,俄羅斯軍隊正從包括基輔在內烏克蘭北部地區撤退,以專注於南部和東部。美國官員警告,俄羅斯的戰術一直在改變。
「俄羅斯說什麼是一回事,俄羅斯做什麼是另一回事。而我們專注於後者」,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稍早於記者會表示。布林肯警告,俄羅斯宣布將減少基輔周圍的軍事行動,可能是「俄羅斯再次試圖轉移注意和欺騙人們的一種手段。」
在俄烏和談期間,俄羅斯空襲襲擊了烏克蘭南部港口城市尼古拉耶夫(Mykolaiv)一座政府大樓,摧毀了大部分建築物,造成至少9人死亡、22人受傷,仍有人被困在廢墟中。
⚡️Russian forces hit Mykolaiv's regional state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 The Kyiv Independent (@KyivIndependent) March 29, 2022
Most employees were able to get out. Rescuers are looking for eight civilians and three military personnel believed to be under the rubble.
Source: Vitaliy Kim, head of regional administration pic.twitter.com/Hat08rlGMd
新聞來源
- Russia promises to scale down operations in northern Ukraine(Reuters)
- Russia-Ukraine war latest: Moscow says it will ‘drastically reduce military activity’ around Kyiv and Chernihiv – live(The Guardian)
- At least 9 dead in Russian strike on regional administrative building in Mykolaiv, regional officials say(CNN)
- Live Updates / Russia-Ukraine war live updates: Moscow says it will reduce military presence near Kyiv(NBC News)
延伸閱讀
- 2022烏克蘭危機:烏俄在土耳其展開談判,烏軍收復基輔近郊戰略要地伊爾平
- 前蘇聯軍官:缺台製GPS接收器、彈藥補給出問題,俄軍最多只能再支持2週
- 「矽盾」與「矽匕首」:俄烏戰爭4月將走向尾聲,烏克蘭經驗對台灣的重要啟示
- 起初他們咆哮,後來談話時間越來越長:立陶宛發起#CallRussia給4000萬俄羅斯人打電話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
“2022烏克蘭危機”的相關議題
- 2022-03-30 俄軍攻烏已陷窘境:向9000公里外遠東軍區調兵,並商討與黎巴嫩真主黨傭兵合作
- 2022-03-30 如果「國際法沒有用」,烏克蘭為何第一時間就向國際法院展開法律戰?
- 2022-03-29 俄烏和談重大進展:俄同意大幅減少對基輔的軍事活動,克里米亞地位設15年「諮詢期」
- 2022-03-29 波蘭墮胎限制嚴格:烏克蘭逃難婦女求助,波蘭墮胎倡議組織應接不暇
- 2022-03-29 來自烏克蘭的蘇聯音樂家
綠能x數位,科技助攻水產養殖產業升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水產養殖結合太陽光電是一種創新的經營模式,讓漁場除了既有的漁獲外,更能提供綠電創造額外收益,國內更有漁場順勢導入數位工具管理養殖環境,持續提升水產質量。我們可以看到,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正在養殖漁業發生。
糧食生產是農漁業的主要功能,順應環境選擇不同的作物與耕種策略,是農漁民智慧的累積,臺灣的農漁業實力更是享譽國際。然而,由於整體產業結構轉型、生活型態轉變,傳統看天吃飯的一級產業,較不容易成為新世代就業的優先選項,如何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創造新商機、吸引年輕人返鄉,是各界都在思考的課題。
近年來,各國政府致力推動再生能源以實踐減碳,在不同場域、建物等結合光電開發的複合式發展模式,成為兼顧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單位面積產值的創新解決方案,這樣的趨勢正在農漁業現場發生。
農漁業結合光電創造附加價值
農電共生可提供自給自足的再生能源,還能保護農作物免受極端天氣影響,提高生產韌性,多餘的電力也可以躉售,提升農民收入。著眼於光電帶來的附加價值,越來越多國家看好農業結合太陽光電的發展潛力,德國、日本已有多個果園結合太陽光電從事農電共生,法國也實驗在成列的葡萄藤上安裝太陽光電模組。
不只農業,國際也開始出現結合水產養殖與太陽光電的漁電共生。例如美國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發展出太陽能牡蠣生產系統,不僅實現綠電自發自用,漁產收穫量更高達傳統養殖場的45倍;而在養蝦大國越南,也開始執行養蝦場結合太陽能發電的漁電共生計畫,為養殖場提供穩定電力並帶來漁獲,一舉兩得。

數位轉型為漁電共生添助力
漁電共生是利用漁業養殖場域結合太陽光電設置,期能改善生產環境、增加漁民收益,創造土地多元利用,是臺灣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方向之一。不過其他國家與臺灣的漁電共生開發型態不太一樣,其他國家多以沿海鋪設水面型光電為主,臺灣的漁電共生則採用室內養殖場搭配屋頂型光電,或室外魚塭搭配立柱型/水面型/塭堤型光電設備,近年來在許多漁民與光電業者的努力合作下,這樣的複合式土地利用模式逐漸展現效益。
不同養殖物種的環境需求不一,漁電共生導入的過程須經磨合,運用魚塭上方架設太陽能板,冬天防寒害、夏天助降溫,並配合不同物種的習性調整投料策略,同時結合數位環境監控系統調節養殖環境,進而達到提高漁獲收益之積極目的。

光電開發帶來的效益,也讓原本衰頹的產業地景重現生機,例如位於臺南七股的日運案場,原本是高鹽度的廢棄魚塭地,在養殖專家與在地青年的協力下,透過微生物、益生菌來控制池水,搭配AI數位化儀器監控養殖過程,持續累積養殖數據建立資料庫,烏魚、虱目魚、白蝦的混養模式已多次收成;四鯤鯓漁電共生案場過去同樣是廢棄魚塭,改建為室內型漁電共生案場後,能精準控制環境變數以從事精緻養殖,已成功育成一尾重達30克以上的白蝦。
由於漁電共生帶來的效益逐漸獲得認同,有別於過去多為光電業者發起的開發模式,最近也出現由漁民發起的漁電共生規劃,例如茄萣區不少養殖戶視漁電共生為吸引青農返鄉的契機,積極爭取納入漁電共生先行區;目前採用塭堤型與立柱型的光電設施,養殖的虱目魚也已開始收成。

養殖漁業正在實現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
數十年來漁民的養殖專業與經營視野,讓臺灣水產養殖產業在國際上向來有一席之地,但近年來確實也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從業人口老化凋零的挑戰;如今結合光電的漁電共生模式,讓原本看似傳統的一級產業開始蛻變,養殖模式、經營模式、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也吸引更多青年關注與投入;臺灣養殖王國的美名,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藉由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再次展現耀眼光芒。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