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愛爾蘭、比利時、荷蘭和捷克同日對43個俄外交官下驅逐令,是否在歐盟引起「骨牌效應」?

愛爾蘭、比利時、荷蘭和捷克同日對43個俄外交官下驅逐令,是否在歐盟引起「骨牌效應」?
北馬其頓一名參加反戰遊行的婦女,手持描繪俄羅斯總統普亭的海報。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許多西方國家以聲援烏克蘭、並指境內有俄羅斯情報份子為由,驅逐俄羅斯駐當地外交人員。由於今(29)日下達驅逐令的4個國家都是歐盟成員國,外界揣測是否會在歐盟產生骨牌效應。

包括愛爾蘭、比利時、荷蘭和捷克在內的4個歐盟國家,在週二(29日)同時向43個俄羅斯外交人員發出驅逐令,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間的緊張迅速升溫,這些歐盟國家的行動是經協調後的一致回應。俄羅斯對其「不友善」的行為發表了憤怒的聲明,並承諾將進行報復。

根據《美聯社》,荷蘭政府今日表示將驅逐17名偽裝成外交官的俄羅斯情報人員;比利時表示將驅逐21名俄羅斯人;捷克要求1名俄羅斯外交官在72小時內離開該國;愛爾蘭要求4名俄羅斯高級官員離開該國,因為他們的行為「不符合國際外交規範」。

這些人名片上顯示是外交官,但他們實際上在做完全不同的事情。

這些號稱外交官的俄羅斯人必須在兩週內離開荷蘭。

荷蘭外交部這樣的驅逐行動行動是因對方「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並稱是在與「一些志同道合的國家」協商後做出的決定。在此之前,美國、波蘭、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蒙特內哥羅都對他們聲稱是偽裝成外交官的俄羅斯情報人員下達類似的驅逐令。

荷蘭外交部長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表示他已準備好迎接俄羅斯當局的報復,預計俄羅斯也將驅逐荷蘭外交官作為回應:

經過此事,俄羅斯不會對此類措施置之不理。我們不能對此進行推測,但外交部已為近期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做好了準備。

比利時驅逐了21名涉嫌從事間諜活動和對安全構成威脅的俄羅斯外交官。根據《路透社》這21名俄羅斯人在莫斯科駐布魯塞爾大使館和安特衛普領事館工作,他們都是合格的外交官,但正在從事間諜活動和其他滲透行動。比利時外交部長表示,比利時的決定是與荷蘭協調的結果,此舉與國家安全有關,但稱與俄羅斯的外交渠道仍保持開放。

與此同時,一名捷克官員告訴《法新社》,被布拉格驅逐的外交官是俄羅斯副大使。捷克外交部在推特上寫道,「與我們的盟友一起,我們正在減少在歐盟國家的俄羅斯情報份子。」

歐盟國家聯合下驅逐令,是否產生骨牌效應?

由於今日下達驅逐令的4個國家都是歐盟成員國,是不是會造成其他歐盟國家加入驅逐的行列?

愛爾蘭總理馬丁(Micheal Martin)表示,驅逐行動是與其他國家合作的結果,但他也坦言,不太可能讓27個歐盟國家同時驅逐俄羅斯外交官。

下達驅逐令後,這幾個國家的俄羅斯大使館都發表了憤怒的聲明。俄羅斯駐愛爾蘭大使館稱該政府的決定是「武斷、毫無根據的」,稱這樣的「非法制裁行為」將會危害俄羅斯與愛爾蘭的關係;俄羅斯駐比利時大使館也稱驅逐「完全沒有根據」,將嚴重打擊俄羅斯與比利時的關係。

俄羅斯下議院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表示,莫斯科將「被迫採取相應行動」。他也稱荷蘭的行動是「另一項挑釁的行為」,並稱間諜行動的指控「沒有根據」。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表示,「將對所有針對俄羅斯外交單位不友善的措施採取反制行動。」

最近有哪些西方國家驅逐俄羅斯外交官?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許多西方國家以聲援烏克蘭、並指境內有俄羅斯情報份子為由,驅逐俄羅斯駐當地外交人員。

  • 美國:2月28日,美國宣布驅逐莫斯科駐紐約聯合國使團12名俄羅斯外交官,之後又宣布將驅逐另一名俄羅斯駐聯合國人員,原因是他們從事間諜活動,俄羅斯否認相關指控。美國國務院3月收到一份「不受歡迎人物」的外交官清單,俄羅斯媒體稱此舉是在回應美國驅逐俄羅斯駐聯合國人員。
  • 斯洛伐克:3月15日,斯洛伐克當局根據該國情報機構提供的訊息,決定驅逐3名俄羅斯外交官,此外還起訴為俄羅斯從事間諜活動的2名斯國公民,稱這2人涉嫌提供莫斯科有關北約和烏克蘭高度敏感的情報;俄羅斯外交部本月28日宣布驅逐3名斯洛伐克外交官作為報復。
  • 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及立陶宛:3月18日,波羅的海3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及立陶宛共驅逐10名俄國外交人員,俄羅斯當局稱這樣的行為「具有挑釁性」,也自這3個波羅的海國家一共驅逐了10名外交官作為報復。
  • 波蘭:3月23日,波蘭宣布驅逐45名冒充外交人員的俄羅斯間諜,稱這些人以外交活動為掩護,在波蘭從事情報工作,俄羅斯則揚言報復。
  • 北馬其頓:3月28日,北馬其頓外交部宣布將5名俄羅斯駐北馬其頓大使館的外交官列為「不受歡迎人物」,要求他們限期內離境;俄方表示「被迫將採取報復措施」。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吳象元


“2022烏克蘭危機”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