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比利時、荷蘭和捷克同日對43個俄外交官下驅逐令,是否在歐盟引起「骨牌效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許多西方國家以聲援烏克蘭、並指境內有俄羅斯情報份子為由,驅逐俄羅斯駐當地外交人員。由於今(29)日下達驅逐令的4個國家都是歐盟成員國,外界揣測是否會在歐盟產生骨牌效應。
包括愛爾蘭、比利時、荷蘭和捷克在內的4個歐盟國家,在週二(29日)同時向43個俄羅斯外交人員發出驅逐令,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間的緊張迅速升溫,這些歐盟國家的行動是經協調後的一致回應。俄羅斯對其「不友善」的行為發表了憤怒的聲明,並承諾將進行報復。
根據《美聯社》,荷蘭政府今日表示將驅逐17名偽裝成外交官的俄羅斯情報人員;比利時表示將驅逐21名俄羅斯人;捷克要求1名俄羅斯外交官在72小時內離開該國;愛爾蘭要求4名俄羅斯高級官員離開該國,因為他們的行為「不符合國際外交規範」。
這些人名片上顯示是外交官,但他們實際上在做完全不同的事情。
這些號稱外交官的俄羅斯人必須在兩週內離開荷蘭。
荷蘭外交部稱這樣的驅逐行動行動是因對方「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並稱是在與「一些志同道合的國家」協商後做出的決定。在此之前,美國、波蘭、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蒙特內哥羅都對他們聲稱是偽裝成外交官的俄羅斯情報人員下達類似的驅逐令。
荷蘭外交部長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表示,他已準備好迎接俄羅斯當局的報復,預計俄羅斯也將驅逐荷蘭外交官作為回應:
經過此事,俄羅斯不會對此類措施置之不理。我們不能對此進行推測,但外交部已為近期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做好了準備。
比利時驅逐了21名涉嫌從事間諜活動和對安全構成威脅的俄羅斯外交官。根據《路透社》,這21名俄羅斯人在莫斯科駐布魯塞爾大使館和安特衛普領事館工作,他們都是合格的外交官,但正在從事間諜活動和其他滲透行動。比利時外交部長表示,比利時的決定是與荷蘭協調的結果,此舉與國家安全有關,但稱與俄羅斯的外交渠道仍保持開放。
與此同時,一名捷克官員告訴《法新社》,被布拉格驅逐的外交官是俄羅斯副大使。捷克外交部在推特上寫道,「與我們的盟友一起,我們正在減少在歐盟國家的俄羅斯情報份子。」
歐盟國家聯合下驅逐令,是否產生骨牌效應?
由於今日下達驅逐令的4個國家都是歐盟成員國,是不是會造成其他歐盟國家加入驅逐的行列?
愛爾蘭總理馬丁(Micheal Martin)表示,驅逐行動是與其他國家合作的結果,但他也坦言,不太可能讓27個歐盟國家同時驅逐俄羅斯外交官。
下達驅逐令後,這幾個國家的俄羅斯大使館都發表了憤怒的聲明。俄羅斯駐愛爾蘭大使館稱該政府的決定是「武斷、毫無根據的」,稱這樣的「非法制裁行為」將會危害俄羅斯與愛爾蘭的關係;俄羅斯駐比利時大使館也稱驅逐「完全沒有根據」,將嚴重打擊俄羅斯與比利時的關係。
俄羅斯下議院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表示,莫斯科將「被迫採取相應行動」。他也稱荷蘭的行動是「另一項挑釁的行為」,並稱間諜行動的指控「沒有根據」。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表示,「將對所有針對俄羅斯外交單位不友善的措施採取反制行動。」
最近有哪些西方國家驅逐俄羅斯外交官?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許多西方國家以聲援烏克蘭、並指境內有俄羅斯情報份子為由,驅逐俄羅斯駐當地外交人員。
- 美國:2月28日,美國宣布驅逐莫斯科駐紐約聯合國使團12名俄羅斯外交官,之後又宣布將驅逐另一名俄羅斯駐聯合國人員,原因是他們從事間諜活動,俄羅斯否認相關指控。美國國務院3月收到一份「不受歡迎人物」的外交官清單,俄羅斯媒體稱此舉是在回應美國驅逐俄羅斯駐聯合國人員。
- 斯洛伐克:3月15日,斯洛伐克當局根據該國情報機構提供的訊息,決定驅逐3名俄羅斯外交官,此外還起訴為俄羅斯從事間諜活動的2名斯國公民,稱這2人涉嫌提供莫斯科有關北約和烏克蘭高度敏感的情報;俄羅斯外交部本月28日宣布驅逐3名斯洛伐克外交官作為報復。
- 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及立陶宛:3月18日,波羅的海3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及立陶宛共驅逐10名俄國外交人員,俄羅斯當局稱這樣的行為「具有挑釁性」,也自這3個波羅的海國家一共驅逐了10名外交官作為報復。
- 波蘭:3月23日,波蘭宣布驅逐45名冒充外交人員的俄羅斯間諜,稱這些人以外交活動為掩護,在波蘭從事情報工作,俄羅斯則揚言報復。
- 北馬其頓:3月28日,北馬其頓外交部宣布將5名俄羅斯駐北馬其頓大使館的外交官列為「不受歡迎人物」,要求他們限期內離境;俄方表示「被迫將採取報復措施」。
新聞來源
- Europeans expel dozens of Russian envoys to combat espionage(The Associated Press)
- Several EU countries expel dozens of Russian diplomats(Reuters)
延伸閱讀
- 俄國vs.西方的外交戰:什麼情況可以驅逐外交官?有實質意義嗎?
- 俄烏和談重大進展:俄同意大幅減少對基輔的軍事活動,克里米亞地位設15年「諮詢期」
- 俄羅斯第二戰場:國際制裁與影響一次看
- 普亭宣布「不友好國家」購買天然氣要用盧布支付,天然氣價格飆升30%、盧布大漲7%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吳象元
“2022烏克蘭危機”的相關議題
- 2022-03-31 拜登想在制裁力度上成為抗俄火車頭,更想要與中國一較高下
- 2022-03-30 俄國宣布將以盧布回購美元債券確保本國投資者利益,盧布升值接近開戰前水準
- 2022-03-30 愛爾蘭、比利時、荷蘭和捷克同日對43個俄外交官下驅逐令,是否在歐盟引起「骨牌效應」?
- 2022-03-30 俄軍攻烏已陷窘境:向9000公里外遠東軍區調兵,並商討與黎巴嫩真主黨傭兵合作
- 2022-03-30 如果「國際法沒有用」,烏克蘭為何第一時間就向國際法院展開法律戰?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