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告婚姻》推薦文:婚姻中的父權文化一天不結束,我就會勸未婚的朋友務必與婚姻保持距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在讀《控告婚姻》,覺得作者彷彿是身在韓國的我,我們對婚姻的一路反思竟是如此一致!明明結婚是相愛的兩人決定相守一生,卻因為姻親制度,變成「兩個家庭的組成」,無論單身時的我多獨立自主,婚姻卻讓我踏入父權無所不在的世界。
文:諶淑婷(作家)
- 本文為《控告婚姻:妻子的起訴書》推薦文
在閱讀《控告婚姻》書稿前,我正因為決定不和伴侶與孩子去婆家,自己一人留在家裡度過傳統新年,接受了媒體採訪,並因為報導刊出,在網路上受到許多批評。有網友罵「選擇了婚姻卻要逃避責任」、「自己年幼時也曾享受過快樂的年節聚會,當了媽媽卻不願意犧牲自己」,也人有說:「現在的婆家都超好,為什麼還要製造婆媳對立?」
我想回覆網友解釋些什麼,卻又刪了留言,心裡不服氣的想,憑什麼我為自己做選擇,還要說服這些不相干的人?另一方面,我也感到可悲,留言批評者竟多是女性!那是一種「我不好過,妳為什麼可以好過」的惡意氛圍。
以至於我在讀《控告婚姻》,覺得作者彷彿是身在韓國的我,我們對婚姻的一路反思竟是如此一致!明明結婚是相愛的兩人決定相守一生,卻因為姻親制度,變成「兩個家庭的組成」,無論單身時的我多獨立自主,婚姻卻讓我踏入父權無所不在的世界。
在婚姻中,難以甩脫的被歧視感
我的婆家很好,這點也和作者一樣,公婆對我客客氣氣,我不需要負擔什麼家務,只要在廚房問:「需要幫什麼?」、「現在要做什麼?」但我還是漸漸在結婚這十年,減少了去訪次數,從新婚那年每月一次,現在我一年只去兩次,其他時間,我鼓勵伴侶自己帶著孩子回家「盡孝」,因為比起媳婦(外人),我知道所有的長輩都更想看到親生孩子與孫子。
所以我能體會作者所寫,明明伴侶算是神隊友、婆家也「幸運的」很好,自己卻還是因為媳婦角色而覺得萬般不自在。我實在很厭倦,就算被說「不用忙」,還是要察言觀色,遞盤子、擺碗筷、收拾餐桌的自己,也很討厭當家族所有男性都在客廳看電視時,還「主動」去切水果的自己;收拾好廚房後,茶几上的水果盤已空空如也,卻沒有人起身拿到廚房。
我並非懶惰的人,生孩子後,我是「在家工作的全職媽媽」,孩子上學時,我拚命寫稿、交出企劃案、和好幾個窗口聯絡;孩子回家後,我整理家務、煮飯、幫孩子洗澡,教功課,直到孩子睡著,我才結束一天的工作。而回到我的原生家庭,我會馬上進廚房幫忙媽媽,吃飽飯後洗好碗筷。
其實在公婆家的我更輕鬆,但我對「應該幫忙做事」的心態非常抗拒,也討厭自己刻意不幫忙時的不自在心情,所以我告訴伴侶,在這種性別不平等狀況改變前,我要盡可能縮減待在婆家的時間,或者以外食換取不分性別都能待在客廳的權利。
讀完這本書我才明白,那就是一種血淋淋的受歧視感,而且早從踏入婚姻那刻,就已經開始:請帖和餐廳指示牌無條件把新郎名字擺在前方;新娘要待在休息室不能招呼自己的親友;新娘要由父親牽入場,再交到另一名男性手中;婚禮司儀請男性長輩致詞而非女性;捧花交給好姐妹而非男性朋友,畢竟「女生都想結婚」。
最讓我生氣的是,我在結婚後就記住了公婆的生日,並主動提醒伴侶,但伴侶根本不知道我父母的生日,而我知道多數人會說「男人就是如此」。此外,當我決定連假留在家裡、第二個孩子從母姓、過年不去婆家,都不斷被問:「你老公怎麼說?」彷彿我是一個決斷的人,忽略了我和伴侶應該是合作與協商的關係。
看見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位置
《控告婚姻》從作者對婚姻的省思起步,一路觀察女性在家庭中的位置,在職場的角色、社會的價值,循序漸進幫助讀者檢視自身漫不在乎、或是說服自己接受的種種「不自在」。
例如公婆會要我幫伴侶補身體,或建議生兩個孩子比較剛好;我的爸媽會提醒過年要多在婆家留幾天盡孝道;懷孕的女性朋友被認為拖累同事;更別說韓國政府製作「可受孕女性地圖」,我國國健署則呼籲女人在25至35歲間完成生育規畫,而兩國對於如何端出全面性的友善生育政策,絕口不提。
作者觀點犀利,批評要求遵循傳統的人,總是把「忍耐一下」掛在嘴邊,卻不思考為什麼總是要求受壓迫者忍耐。也批判「婆家新創企業」的現象,本來兒子沒有打電話問安的習慣,連假也不見得回家,但兒子一結婚,就要求媳婦常常問安,連假一定要返鄉參加家族聚餐。這些要求只是為了強化家父長權威,「廚房裡擠滿了女人,孩子聚在一起玩,男人在客廳享用女人準備的佳餚美酒、談天說地」,這幅景象,不過是圓了家族男性長輩成為「一家之主」的美夢。
但絕大多數的公婆真的都不是壞人,更非罪大惡極,要說「公婆問題」(容我反對「婆媳問題」這個詞),應該從「老公是孝子」這點來討論,因為男人所謂的孝道,說穿了就是懶得為伴侶和自己爸媽起衝突,或不想耗費力氣去溝通而已。
另一個恐怖真相是「把媳婦當成女兒看」,這裡的「女兒」絕非會頂嘴吵架的親生女兒,而是公婆「想像中的女兒」,溫順又笑臉迎人,樂於參與各種家族聚會。而這一切,全部源於性別不平等,因此上述種種狀況不會發生在女婿身上,婚姻中的父權文化一天不結束,我就會一再苦勸未婚的朋友,務必與婚姻保持距離。
沒經歷過壓迫,並不代表父權不存在
這本書不叫「控告公婆」也不是「控告社會」,而是「控告婚姻」,因為女性在婚姻中遭遇的種種問題,其實根源於男性配偶對於「兩人所經營的家」沒有主人意識,不只是作者所說的男人缺乏家事勞動的意識,所以「不做也無妨、做了也做不好」,也不只是犧牲老婆去幫自己盡孝道。
而是某些(很大一部分)的男性,不曾傾聽配偶的心聲,沒有想溝通、達成共識的想法,更不願改變行為,他們所謂的「共同組織家庭」,是盡量找到離開原生家庭後,自己還能舒舒服服的生活模式。
Tags:
2023「Taispo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全新升級,讓運動不只是運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TaiSPO)」將於3月22日至25日在台北南港展覽2館舉辦,共有160家企業參展,使用800個攤位。本次展出內容不僅涵蓋多元的運動及健身用品,還有更多運動科技產業進駐,在展覽開始前先由我們帶各位讀者搶先認識優質參展廠商。
傷病纏身難健身,引進新設備造福同路人
核心引力科技是台灣唯一獨家代理美國低傷害TOTAL GYM GTS引力設備的代理商,將不同於傳統的健身設備引進台灣,並提供獨家的高達三十幾種針對引力訓練的健身課程設計,針對台灣想學習引力訓練的教練與開設引力工作室的創業人群,提供每年不定期引力國際教練證照培訓課程。
和很多不擅運動的人一樣,核心引力科技創辦人Sasha曾經嘗試了各種時下流行的健身房課程,但大部分都覺得太困難不適合,直到她偶然接觸Total Gym的課程後,被多變的課程和有趣的內容吸引,其中最特別的器材ELEVATE Encompass,是一台100公斤以上的全功能健身機械,其中最大特色是可直立摺疊收納,一台就可以開始授課,非常適合小型工作室或租金壓力較大的城市健身房。對Sasha而言,能夠讓一個討厭健身運動、有舊傷的人堅持下去,甚至可以透過強度不小的健身恢復健康,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回台後Sasha決定將Total Gym引進台灣,讓更多民眾瞭解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健身器材,同時也幫助健身房優化設備,讓整個健身產業跨出更大一步。

你我都能當「管」長 轉型打造雙贏
「現在各行各業都有數轉型的需求,健身產業也不例外。早期賣課程得靠業務推銷,櫃台也需要配置輪班人員以維持營運,消耗大量人力與時間成本,並且消費者也不喜歡被騷擾。」FITBUTLER健身管 的CEO陳暐翔說。
FITBUTLER健身管 把痛點轉化成甜蜜點,透過提供客户後台管理系統及打造專屬APP,從會員管理、會籍方案、數據報表、自助門禁系統到體測數據等,整合前後端一條龍服務,為營運者與消費者雙方提供更便利的運動健身環境。
除了會員制度透明化,FITBUTLER健身管 也打破以往需要綁年約、買固定堂數的消費方式,推出「月訂閱制」模式供業者使用,以迎合現代更具彈性的消費傾向。「我們持續關注國外健身產業趨勢,並將值得學習的地方內化到系統與服務上,希望能成為台灣健身業的推動者。」
FITBUTLER健身管目前已與全台灣近百家健身房、工作室合作,服務超過六十個台灣本土和國際級連鎖健身品牌。

高中死黨赴日奇想,要成為健身夥伴們的好夥伴
運動完的飲食,比運動還重要,「JUMKICK」是少數開發乳清蛋白的台灣本土企業,目前在全台各大運動中心、民營健身房設置專屬販賣機,讓民眾便於取用,而這樣的創新,來自兩個高中就認識的老朋友。
「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們去日本玩,對他們的自動販賣機文化很感興趣,後來就跟我們的運動習慣做結合,想研發補充體能用的飲品。」負責人邱政惟笑說:「一開始很土法煉鋼,直接買一台販賣機來研究,想起來很瘋狂。」
在外健身要準備高蛋白飲品是一件挺麻煩的事,但JUMKICK的販賣機只需行動支付或嗶卡,等待約20秒就能取得一杯適當份量的飲品,對於健身族來說相當方便。
目前JUMKICK的機器已遍佈台灣各大運動中心與健身房,富有設計感的外觀讓機台自帶高級感,完整的官網介紹、檢驗報告與保險資料讓客戶很安心,「其實JUMKICK 2017年才成立,但我們想讓消費者知道我們的經營決心跟用心,而且機台已經更新到第三代,可以透過遠端控制做到最快的故障排除,JUMKICK會盡全力為客戶做到最好,並立志成為健身房標配。」

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TaiSPO),產業菁英要讓台灣看見不一樣
至於想帶給參展民眾什麼樣的體驗,健身管希望能透過現場的軟體展示、模組互動,讓創新服務推向全世界。JUMKICK則預計會推一台機器到展場,「利用20秒的時間沖泡、洗滌,我相信看到的人都會覺得這個超級方便,花幾十塊就可以搞定,要讓大家更實際體驗到補充高蛋白並不困難。」而核心引力科技希望將Total Gym的主要產品ELEVATE Encompass帶到現場,期待讓所有愛好運動的人,認識這台適合更多人使用的健身設備,開啟自己健康的大門。
今年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首度籌組「運動科技」專區,配合行政院「台灣運動×科技行動計畫」,聯手新創業者,建立亞太運動科技的國際據點,同時為了讓民眾有最好的沈浸式動態體驗,展中也規劃有動靜串聯的週邊活動,如產業論壇、戶外運動休閒體驗區OutdoorTaipei、數位運動網紅擂台賽等,預計用完整的運動產品線吸引國際買主,讓台灣的運動科技產業持續領先世界,將台灣打造為運動科技王國。
★了解更多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資訊:https://www.taispo.com.tw/zh-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