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幸福》:滿足欲望就能獲得幸福嗎?其實,感受到愉悅和目標才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家保羅.多倫,結合經濟學、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研究洞見,告訴你真正持久又簡單的幸福之道。
接下來,不妨思考兩個跟開車有關的問題(如果沒有車也沒關係)。首先,以1到10分來說,開車帶給你的愉悅感有幾分?第二題同樣以1到10分來說,上次開車時,你的愉悅感有幾分?為評估汽車市場的價值,研究人員詢問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的博士生和碩士生這兩個問題,以及一些有關汽車的問題,結果發現第一題的分數,與市場價值有很高的關聯性。表面上看來,第一個問題告訴我們,高價汽車會帶來更強的愉悅感。然而,第二題的分數與市場價值卻完全沒有關聯,這表示高價汽車並不會影響人們最近一次開車的感受,但人們預期自己在駕駛高價車時,會感受到更多愉悅。
我們可用注意力,來解釋市場價值與這兩個問題之間的關聯性,為何會有如此差異。當被問到開車時有多愉悅時,你便會開始思考開車將帶給你多少愉悅感,你會想到車子—接著想像自己開著一輛高級汽車,你覺得自己也會從而獲得更強烈的愉悅感。可是,實際駕車的感受是另一回事。當你在開車時,其實不太會想到車子本身;相反地,你會注意前方駕駛是不是個馬路三寶,或者你正在與另一半邊開車邊爭執一些事,同時想著其他與開車無關的事。
艾倫.威廉斯(Alan Williams)是紐約大學健康經濟學教授,他的教學啟發許多學子。在我的早期學術職涯中,艾倫和我花了很多時間,請人們試想各種健康狀況對生活的影響。這項研究的期間介於1990年代初持續到同年代中期,我們請3000 名英國國民想像各種健康狀況,對生活有哪些相對的負面影響,以利政策制定者決定哪些醫療行為,最能有效促進人民福祉。
受訪者需想像自己若是健康狀況不佳,比方說行走困難,然後思考自己願意用多少年的壽命來換得健康,這樣的思想實驗稱為「時間交換法」(time-trade-offmethod)。越是糟糕的病況,人們願意犧牲的壽命越長。如果要我放棄一半壽命來換取健康,那一定是很嚴重的情況了。我們的調查問題幾乎涵蓋所有病況,才有可能找出人們最在意治療哪些疾病。
在我所有研究計畫中,這份研究的內容被學術界引用的次數最多,其研究成果對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Service)評估新藥物和療法起了相當重要的影響。我們比較民眾的時間交換價值與各種醫療行為的成本,來評估哪些醫療行為能將金額的效益最大化。英國內政部依據我的研究成果,也用相同方式評估刑事犯罪對受害人的影響。
雖然這項研究讓我的學術職涯更上一層樓,可是我卻希望這份研究沒能影響當時的政策,因為我現在才知道讓人們想像未來的情況,會導致多麼嚴重的預測錯誤。後來我與丹尼爾.康納曼在普林斯頓大學所做的研究,幫助我釐清這些擔憂。基本上,我們無從得知不同情況對生活的影響,因為在生活中,我們會不停變換對所有事物的注意力。美國人願意以大約15%的平均壽命為代價,換取免於行走困難的疾病,也願意以同樣代價換取免於罹患中度焦慮症或憂鬱
症。然而根據我最新的研究發現,中度焦慮症及憂鬱症對幸福感的影響,比行走困難強烈十倍有餘。
即便我們把調查對象改為那些擁有具體健康問題的人,預測錯誤的程度也沒有好轉。請有行走問題的人想像,自己願意犧牲幾年壽命來交換一個健康的身體,這種假設性思考必然使他們聚集注意力,想像自己可自由行走,進而使他們視壽命為理所當然的代價。
在評鑑健康及其他方面的政策干預之影響時,我認為更好的做法,是考慮相關人士受事件影響的幸福感,再適當地解釋適應影響或受影響導致敏感化的過程。已經有研究證實,幸福感對生活而言相當重要:最近行為科學家喬治.卡維楚斯、衛生經濟學家土屋明(Aki Tsuchiya)和我在健康狀態調查中加入「生活滿意度」這個變項,從而證實生活滿意度較高者,即便健康狀況較差,也想活得更長久。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認為「聚焦效應」無所不在,他表示:「人生的不幸和混亂,其大部分的原因似乎在於高估兩種無法改變的情況之間的差異。」我們之所以認為某件事會強烈地影響幸福,是因為注意力正好在那件事上。
羅伯.梅特卡夫和我還發現,先前訪問受訪者的問題,會影響他們接下來受訪時的注意力。392008年歐洲冠軍聯賽的決賽隊伍,剛好是兩支英國足球俱樂部勁旅:曼徹斯特聯隊足球俱樂部和切爾西足球俱樂部,於是我們便利用這場賽事來做實驗。兩隊球迷在觀賞稍早的分組賽事時,比賽結果都會影響他們的心情,所以他們在賽前預測自己受這場比賽結果的影響會更大。
不過我們也發現,在賽前接受調查的切爾西隊(後來輸掉這場決賽)球迷,當比賽結果公布後,他們會比只在賽後接受調查的球迷更加不快樂。於是,我們在決賽結束後再做一次調查,那些在賽前接受調查的球迷會回想起輸掉比賽這件事;而只在賽後接受調查的球迷則不受影響—而且兩天後,輸球結果已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那場決賽直到互射十二碼才分出勝負,而互射的比數依舊不影響那些球迷的心情)。
當我們沒把注意力放在某件事上的時候,就很難預測那件事的影響力。所以我們會經常誤判哪些事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哪些事又不會,就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意外了。
差異認知偏誤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