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幸福》:滿足欲望就能獲得幸福嗎?其實,感受到愉悅和目標才是至關重要的

《設計幸福》:滿足欲望就能獲得幸福嗎?其實,感受到愉悅和目標才是至關重要的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家保羅.多倫,結合經濟學、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研究洞見,告訴你真正持久又簡單的幸福之道。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家保羅.多倫,
結合經濟學、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研究洞見,
告訴你真正持久又簡單的幸福之道。

當滿坑滿谷的心理自助書、社群媒體雞湯文告訴你要讓自己快樂,
你是否覺得連「要快樂」,都變成一種壓力?

市面上有許多作品探討如何獲得幸福快樂,
但行為科學家保羅.多倫將「幸福」這個抽象概念,
轉變成一道可衡量與改變的科學原則:愉悅—目標原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曾經試圖測量人們的幸福感受,
而保羅.多倫則將康納曼的實驗延伸,
因為康納曼的實驗只測量受試者的「愉悅」量表,
忽略受試者對於「目標」的需求。

因為測量愉悅,就像是拍下一張張照片的當下瞬間,
但關於幸福感,則應考量人們的長期感受。
他在書中提出諸多實驗結論,告訴讀者如何設計務實行動計畫,
採取「行為的輕推」,養成能確實獲得長期幸福的習慣。
此外,他也試圖釐清諸多導致人們無法過得幸福的思維謬誤:

  • 為何努力不見得是件好事?
  • 為何銀牌得主比銅牌得主還要不快樂?
  • 為何知道另一半外遇會感到痛苦,但你還是想知道?
  • 為何善意的謊言、離婚,可能會有效促進幸福感?
  • 為何生小孩不見得會讓生活更滿意,但你還是想生?
  • 為何比起媽媽,陪伴孩子的爸爸會更覺得開心?
  • 為何與其住在一棟大房子,有個好鄰居會令人更幸福?

與其強逼自己洗心革面徹底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不如學習做自己的幸福設計師,讓幸福得來更容易。

getImage
Photo Credit: 今周刊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