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刀架在朱立倫的脖子上:從羅智強的政治軌跡,可看出他參選桃園的政治選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回望羅智強的政治養成過程,最深刻的紋理是馬團隊的親信政治,他自立門戶後,精於操作深藍網路極端化的政治氣候,也無怪乎他會做出如此政治選擇、鋪陳。但光是這一點,不少人就要看他好戲,或給他好戲看。
羅智強選桃園,躍上媒體焦點。他和朱立倫對初選與否、空降與否、勝選與否的論辯,成為了零和遊戲。羅智強讓自己站在政治天平的極端。每一個人都可以很輕易、廉價地對他發出最直截的好惡。
我想跳開選戰,由羅智強的從政軌跡,看他為何做此政治選擇。
羅智強的政治巔峰:金老師之下,萬人之上
馬英九第一任總統選戰發言人三劍客,蘇俊賓、王郁琦都已離開政壇。10多年後只剩羅智強孤軍奮戰。他由「國師」陳長文引薦入馬團隊,是金溥聰嫡系;2008年馬英九勝選後,羅智強到中央社擔任副社長,之後繼任王郁琦擔任總統府發言人。初出茅廬,不到40歳,就卡了馬金團隊的最內圈,極重要的政治位置。
我不能説羅智強「少年」得志。因為他當時已經有一點年紀,辯論圈出身,早期選過高雄市議員。算是對政治有興趣。但是,得志的人,並不代表政治經驗十足。特別政治經驗有別於社會經驗,更需要年輪的累積。真的要頭腦清楚,最好是苦出來的。不然很容易被權力沖昏頭。
馬英九第二任,是氣虛的。身邊幾乎沒有能人。當時老馬啟用不少政治童子軍助選,羅智強就是這些人的工頭。2012年老馬順利連任,羅智強卡的是更重要的位置:總統府副秘書長。一開始是比照簡任14職等總統府副秘書長,相當於政務次長,同年羅再被拔擢為特任總統府副秘書長,相當於部長。
在馬朝文武百官的政治序列:金老師之下,萬人之上。這大概是羅智強的政治巔峰。
高舉馬英九大旗的政治逆襲
「你在人生巔峰時要小心,那是惡魔找上你的時刻。」這句話無疑是睿智的。羅智強政治由盛轉衰的分水嶺,正是2013年9月的「馬王政爭」。當時金溥聰擔任駐美代表,羅智強就是那個承上起下,串聯海內外和各方狙擊老王火力的關鍵人物。
我認為這絕對是超出羅智強政治能力的一場大戲。事實證明,結果並不如人意。眾人皆知,馬金把「鍘王」失利的帳,算在羅智強身上。他黯然離開團隊;主持某台政論,三個月就換人。2015年8月,羅赴美擔任哈佛大學法學院訪問學人,創立野台群組,算是度過了政治黑暗期。
2016年底羅智強宣布啟動台北市長選舉計畫,表示隔年底前臉書粉絲專頁按讚數超過100萬即參選台北市長。他沒有選成首都市長,2018年參選台北市大安文山區市議員,不設競選總部、不辦造勢活動、不掛選舉看板,募款經費還得以支援高雄市的外縣市。此時,老金淡出卸任的馬辦,羅智強高舉馬英九大旗。這種政治關係的修補,對馬英九無關痛癢,對羅智強卻是一種政治補藥。他的政治之路從谷底緩緩上升。
羅智強在議員拿下超過四萬票,成為台北市該屆最高票當選人,20年來的最高票數。某種程度他完成了政治上的逆襲。然而,台北市議員是複數選區的選舉;操作一定的極端選民,容易拿下高票。桃園市長是單一選區,國民黨有實力派議長、三名現任立委、朱立倫更是桃園出身的老縣長。羅智強不可能跳過這些人的政治勢力,單單因為個人聲量,自認桃園有贏面,就踩在別人的地盤上位。

羅智強的社群百萬大軍,成為他向朱立倫叫板的最大依靠。他或許也忘記了,這一批人不是自然凝聚的,而是當年操作馬英九官方臉書的加乘效果,以及民進黨執政以後,凝聚「深藍」、「仇綠」的結果。仇恨和偏鋒的路線,很難產生紮實的政治力量,有時候在單一選區、地方首長選戰上甚至是負數。網路聲量不能和「挺羅」畫上等號。
羅智強的再起之路,成也社群、敗也社群
羅智強或許認為自己不是議員檔次的。所以放棄連任,瞄準2022桃園市長,目標2024立委選戰。他所謂網路直播宣布參選,無異於「把刀子架在朱立倫的脖子上」。就是一種政治上的情緒勒索。辭議員、黨副秘書長參選桃園市長,原本就是魚死網破的政治選擇。更不要說把市長和立委選戰掛在一起。
羅智強逼宮的正當性不足,也達不到壓力效果。因為朱立倫和蔡英文都沒收了六都提名,打算以黨主席之尊徵召人選。「羅友友們」對朱立倫的政治攻擊,也產生不了化學變化。老朱不是第一天出來混,他比誰都還想贏。羅智強的政壇榮枯起滅,揉雜著希望與榮耀,怨懟、驕傲跟自卑。這是個人政治經營和國民黨以及深藍族群政治淺碟化的結果。
回望羅智強的政治養成過程,最深刻的紋理是馬團隊的親信政治。他自立門戶後,精於操作深藍網路極端化的政治氣候。無怪乎他會做出如此政治選擇、鋪陳。羅智強想扳倒朱立倫不成,反而先洩了自己的底氣——好像他委屈了,明明會贏卻不得披掛上陣,朱立倫完全不懂政治。
光是這一點,不少人就要看他好戲,或給他好戲看。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