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每日確診人數破千、破萬也不必驚訝,因為這是恢復正常生活的必經道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疫情指揮中心未來一定會不斷遭受責罵和攻擊,開放的過程必然會造成染疫人數、重症人數、和死亡人數持續增加。因為這是恢復完全正常生活的必經道路。世界各國不是已經歷過就是正在經歷這個過程。
本土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創下近期新高,別忘了,4日和5日都還是連續假日期間,採檢量本來就比平日低,所以幾乎可以預期5日確定病例的數字不會是最高點,未來應該還有更高的數字。
最近,我每天都有看防疫記者會,每天都有記者跟隨某些市長,反覆問現在中央的防疫政策是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鬼打牆似的不斷詢問。明明說得很清楚,是「正常生活下的積極防疫」,不是清零也不是完全放任與病毒共存,其實就是我一直提到的「漸進式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
我預測只有確診人數呈現指數型爆增,醫療量能無法承受時,才會再暫時緊縮社交活動。現在的戰略很清楚,儘量控制疫情規模緩步增加,讓醫療系統和民眾心理能逐步適應,處於到完全開放前的過渡期,減少疫情突然大幅度爆增時造成的傷亡。無意外,防疫措施將越來越寬鬆,確診人數將越來越多,這是必經的道路。
3月24日後本土案例各縣市確診數趨勢圖:
疫情指揮中心未來一定會不斷遭受責罵和攻擊,開放的過程必然會造成染疫人數、重症人數、和死亡人數持續增加,即使相較於其他國家是非常平穩的數字上升,絕對還是被罵到臭頭。沒有站在第一線承擔重責的人反而變成最厲害的人,只要打嘴炮質疑就彷彿自己很厲害可以得到聲量。
即使這兩年的防疫路程中間有許多顛頗,但在我的眼中,我們的疫情指揮中心仍是全球頂尖專業防疫團隊之一,真心不覺得有任何其他團隊能做的更好。
未來即使每日確診人數破千、破萬,仍然不會覺得驚訝,因為這是恢復完全正常生活的必經道路。世界各國不是已經歷過就是正在經歷這個過程,我們只是走得比較緩慢,用更平穩的方式達到與病毒共存。
本文獲Dr. E小兒急診室日誌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最新發展:
-
上海封城的亂象,意外把台灣往「與病毒共存」的方向推了一把 2月前
-
XE重組體現身!Omicron是否將逐漸變異直到流感化? 2月前
-
疫情延燒全台15縣市至少200間學校停課,教育部:本週研擬鬆綁相關規定 2月前
-
本土新增431例,指揮中心強調:收到「居家隔離」通知即刻發生效力,須返家隔離、禁搭大眾運輸工具 2月前
-
9日本土確診442例、5例中重症,今年第二例死亡個案為90多歲未接種疫苗女性 2月前
-
5個QA一次看懂「輕症個案居家照護指引」:確診者須符合什麼條件?在家隔離期間要注意什麼? 2月前
-
本土新增384例,王必勝說明基隆愛心篩檢結果:陽性率極低,推測社區內無大量黑數 2月前
-
WHO研究:非洲實際染疫人數比通報數多97倍,都市、鄉村區確診率和接種率都差異極大 2月前
Tags:
百年汽車製造商憑什麼談環境永續?奧迪環境基金會與學生團隊跨界對談,共同為環境努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為百年汽車製造商,尤其是像奧迪這樣的大型領導企業,對環境的影響想必是不可忽視。既然如此,奧迪能怎麼做?又能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達成永續?
奧迪創新獎Audi Innovation Award (AIA)是奧迪自2018年起,為了尋找具有創意且能夠改善人們生活方式的新創團隊所舉辦。本屆奧迪創新獎更首度邀請學生團隊加入競賽,獲選的提案將能獲得獎學金。台灣福斯集團暨台灣奧迪總裁安薩瑞(Rahil Ansari)表示,今年奧迪以永續城市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台灣頂尖大學的學生團隊,各自提出他們對城市永續的創意想法,藉由與學生交流,更能為奧迪帶來新鮮氣息,以及充滿活力的新創氛圍。

台灣學生挑戰國際競賽,實踐想法超興奮
本屆的評審委員,也是奧迪環境基金會的資深顧問Matthias Rossmann博士指出,這個深具啟發性的獎項,不僅將德國、台灣的企業與人才匯聚在一起,為了追求一個有意義的共同目標,彼此分享、激盪,是一件相當令人感到興奮的事情;更希望透過學生們新穎的眼光,來點亮這個世界的多種可能。
在台灣的四個團隊中,包括了代表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的蘇姮侒、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的林芮伃、臺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的張培旺,以及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的林曜宇。張培旺靦腆地表示,在參加之前,其實並不知道AIA是一個什麼樣的競賽,所以做了很多事前的準備;在實際參加後,更是認同AIA的理念,很高興有機會可以把自己腦中的想法,化為現實可行的作法。而來自清大的蘇姮侒也有同樣的感受,能夠把所學變成所用,甚至更進一步的推展擴大,是這次參加活動最大的收穫。

刻寫在DNA中的新創力,轉化成永續科技的動能
針對本次競賽的主題「永續城市」,學生們最初的確感到有些困惑。作為百年汽車製造商,尤其是像奧迪這樣的大型領導企業,對環境的影響想必是不可忽視。既然如此,奧迪能怎麼做?又要用什麼樣的角度來談永續?Matthias Rossmann博士認為,事實上,這正是全球的汽車製造商所面臨的挑戰,而奧迪願意正面接受這樣的考驗,並且做出承諾。因此在2009年成立了奧迪環境基金會,就是希望借力使力,將與環境相關的問題,透過科技、技術的力量來解決。藉由解決這些全球性問題的過程中,奧迪環境基金會更期待引發每一位奧迪人對環境的熱情與認識。

Matthias Rossmann博士同時也分享了奧迪環境基金會所進行研發的兩個項目。首先是與德國柏林大學合作,用於對付目前無所不在的塑膠微粒的智慧過濾器。這個過濾器被設計成適合安置在城市的下水道系統中,除了直接過濾掉有害的塑膠微粒之外,更重要的是收集這些東西的來源、型式,並且數據化,就能建立城市中的塑膠微粒熱區,以便針對這些地方進行防治、宣導及改善的工作。另一個非常有趣的項目則是與海德堡大學合作,開發配備了先進傳感器技術的無人機,用來監測樹林中的狀態,對於有志於保護植物生態系統的人來說,這無異為最有力的幫手。

從移動到居住,為下一個世代而生的解決方案
永續、環保的實踐,不再只是自備環保餐具和環保袋而已,奧迪環境基金會把這個影響巨大、需要全球一起努力的環境議題,視為一個創造的契機,一個能夠透過創新思維、前端科技,打造出更適合人們生活的環境的機會,也是幫助我們的地球資源能夠永續循環的機會。
在精彩刺激的競賽之後,2021年的奧迪創新獎AIA圓滿落幕,所有參加的團隊不只具備很強的新創能量,也提出了非常有趣、複雜的設計。而學生團隊的優秀表現,更是令評審耳目一新且印象深刻。Matthias Rossmann博士表示非常期待將來能有機會,與這些學生們一起工作,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安薩瑞總裁(Rahil Ansari)也提出了願景,希望透過這樣的共識以及共同努力,可以加速打造一個永續的、宜居的、對所有人都更好的,專屬於下一個世代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