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情報局截獲俄羅斯士兵「聊天記錄」印證布查屠殺行動:「先審問那個士兵,再開槍打死他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過去一個月的戰爭中,俄羅斯的通訊系統出包比預期中來得多,一些無線電通話未經加密,無論是烏克蘭軍隊、外國情報機構,甚至只是業餘的無線電愛好者,都能輕易竊聽俄羅斯軍事通訊。
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西北方的城市布查日前遭俄軍佔據,當地居民有超過300多人遇難,雖然俄羅斯政府強烈否認是俄軍所為,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了屠殺行動來自俄羅斯。德國《明鏡週刊》(Spiegel)7日報導,德國聯邦情報局(BND)監聽到兩通俄羅斯軍隊的無線通話,可以為俄軍在烏克蘭布查的屠殺行動提供新的證據。
雖然俄羅斯指控與布查有關的照片影片是烏克蘭「自導自演」,但《明鏡週刊》引述德國聯邦情報局掌握到的無線電通話,俄羅斯士兵在開槍前討論了他們如何審問烏克蘭士兵和平民。報導也指出,這些通話顯示,在布查的殺戮不是偶然的單獨事件,也不太可能是某個流氓士兵的踰矩行為。
報導指出,這些俄羅斯士兵在談論自己的暴行時,就像是在聊日常生活。在一次無線電對話中,有個男子說:
「你先審問那個士兵,然後再開槍打死他們。」
《明鏡週刊》也指出,俄羅斯軍人在通話中談到了在布查殺害平民的行為,其中一些細節與在當地拍攝到的影片資料中的某些屍體相吻合。像是另一次無線電通訊,一個俄羅斯的聲音說,他和另一名士兵如何射殺一個騎腳踏車的人。而根據《紐約時報》日前核實過的照片,一名男子仰臥在路旁,他的綠色自行車倒在他身邊,他的後腦勺被射穿了一個大洞。
“A corpse in a bright blue fleece lay hunched over the steering wheel of a crushed car. West out of #Bucha, a man lay dead on his back beside the road, his green bicycle toppled beside him. He bore a large hole in the back of his skull.” @carlottagall https://t.co/yKTvavpnqn
— Shashank Bengali (@SBengali) April 3, 2022
德國聯邦情報局的資料還顯示,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在布查的暴行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該組織自2014年以來一直與親俄的頓巴斯地區分離份子有聯繫,並被指控在2015年在敘利亞犯下戰爭罪和侵犯人權行為。西方情報部門上個月表示,多達1000名該組織的傭兵正被部署到烏克蘭東部。
據《明鏡週刊》報導,德國情報部門還在對更多的無線通話資料進行評估,其中可能包括在烏克蘭其它地方截獲的俄軍通話,包括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Mariupol)及其周邊地區,該城市幾乎已被俄軍摧毀。
據悉,德國聯邦情報局已經在週三(6日)向負責的聯邦議院機構通報了有關訊息,但沒有提供消息來源,情報局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
#breaking: German intelligence has intercepted radio transmissions from Russian military officers in which murders of civilians in Butscha were discussed. Some of them are said to be related to specific corpses photographed in Bucha. @derspiegel https://t.co/reSyYrpSwl
— Mathieu von Rohr (@mathieuvonrohr) April 7, 2022
俄軍無線電通話不是第一次「被監聽」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指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明顯缺乏協調,除了有缺乏燃料、車輛故障情形,甚至連軍隊使用的無線電通訊都很差,只能臨時用未加密的高頻(HF)無線電進行遠程通訊,甚至還會用行動電話來通話。
《外交政策》也報導,在過去一個月的戰爭中,俄羅斯的通訊系統出包比預期中來得多,一些無線電通話未經加密,無論是烏克蘭軍隊、外國情報機構,甚至只是業餘的無線電愛好者,都能輕易竊聽俄羅斯軍事通訊。
美國官員和專家認為,俄羅斯沒有為長達數月的地面戰做好準備,也沒有因應烏克蘭狹長地理環境安排通訊,有些士兵沒有無線電可用,還從烏克蘭民眾手上搶走行動電話來用,加上俄羅斯加密系統的失敗,以致烏克蘭部隊得以攔截並干擾俄軍對話,甚至能定位俄羅斯將軍的位置。
Russia’s encrypted military phones aren’t working. So they’ve resorted to stealing phones from Ukrainians. https://t.co/CbY68eZb4L
— Alexa O'Brien (@alexadobrien) March 23, 2022
《外交政策》指出,這或許能說明俄軍在這場戰爭中驚人的死亡人數,烏克蘭估計大約有1萬5000名俄羅斯人傷亡,已經超過了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長達20年的戰爭中的損失。
《紐約時報》的調查人員與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合作,攔截了俄羅斯軍隊之間的一些無線電談話,聽見了俄軍正討論對馬卡里夫住宅的襲擊,以及當烏克蘭軍隊偷襲時他們驚慌失措的聲音。
《泰晤士報》報導,一通來自代號為「Buran-30」的俄羅斯士兵的通話也被干擾,當他對著無線電說「回答清楚一點!」時,得到回應的只是一首輕快的口哨。
「Buran,回家吧」,無線電的另一端說,「做逃兵總比做肥料好。」
“Buran, go home.
— Phil Klay (@PhilKlay) March 24, 2022
It's better to be a deserter than fertilizer”
This is remarkable.
https://t.co/q6ySjES55I
新聞來源
- Russian soldiers ‘discussed killing civilians’ in Ukraine in radio intercepts(The Guardian)
- Germany has satellite image indication of Russian involvement in Bucha killings -security source(Reuters)
- ‘The Ukrainians Are Listening’: Russia’s Military Radios Are Getting Owned(Foreign Policy)
- Germany intercepted conversations of Russian soldiers discussing Bucha killings, contradicting Kremlin claims of a hoax, report says(Business Insider)
延伸閱讀
- 前蘇聯軍官:缺台製GPS接收器、彈藥補給出問題,俄軍最多只能再支持2週
- 小蜜蜂對抗大棕熊!烏克蘭 30 人部隊無人機反電子戰見奇效
- 起初他們咆哮,後來談話時間越來越長:立陶宛發起#CallRussia給4000萬俄羅斯人打電話
- 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暫停俄羅斯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中國痛批「將開危險先例」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
產學鳴笛出題,5G人才解題,共創時代讓新世代順利啟航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5G帶來的低延遲、高頻寬與多連結等特性,在產業上也創造出更多場景應用。但在打造場景背後,存在著不少需要被突破的技術與人才需求,此時,產學合作就成了重要關鍵,由產業出題,讓學生們得以在求學時期就先學以致用,才能快速掌握5G未來的致勝關鍵。
隨著基礎建設的逐步完備,5G頓時成了推動各式產業向前躍進的大浪,即便各式場景都將因5G而進入下一章,但也考驗著當前掌舵手從技術到場域整合的實力,這艘船應該怎麼順著5G浪潮航行,更凸顯產業對「有能力駕馭5G場景應用」人才的渴求。
對此,經濟部工業局也超前部署,為解決未來5G產業人才缺口,推動「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藉由企業對市場敏銳的嗅覺進行出題,攜手學子的創新與創意,以產學合作的方式讓人才有機會搶先跨入實戰場域,不只是學以致用,更能為研究計畫或職涯規劃帶入全新觀點。
今年,有不少加入「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的實驗室與學生,透過計畫豐富的資源,在各自研究的領域上有了全新體驗。「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經過密集聯繫了解後,找出三所各有特色的學校教授,作為本次訪談對象,其中包括:推動跨域人才的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主任秘書暨電子工程系呂政修教授和科技管理所黃振皓助理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綠能元件實驗室張御琦教授;以及專攻天線應用領域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電訊工程系所天線及微波工程實驗室陸瑞漢教授。

從推薦學生加入「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後,教授們觀察到學生有什麼樣的改變?以及如何以傳道授業解惑的角度帶領同學成長?以下是本次《關鍵評論網》直擊各實驗室教授們對於5G全新世代的見解,也帶大家了解產官學如何方向一致的航行在5G大浪上,發現市場與需求的新契機。
鼓勵學生參與計畫,發揮創意接招產業出題挑戰
Q1:您對於經濟部工業局推動「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的看法及觀察為何?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臺科大)呂政修教授:這就像「試婚」過程。產業始終在面臨人才荒,若能藉由產學合作會是個好的開始,透過企業出題,尋求學界支援,讓業界培養未來所需人才,同時學生也能在步入職場前了解市場上正面對的挑戰及自我欠缺的技能,加速未來5G產業的落地應用,特別是也有機會培育出跨域人才,讓5G發展更加多元。
國立成功大學(以下簡稱成大)張御琦教授: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計畫。我們的學生在台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業師的帶領下,發揮自己課堂所學,捲起袖子動手解決產業提出的挑戰,對技術落地、成本考量以及跨部門溝通都有大幅度進步,這是課本無法提供的寶貴經驗,並且產學合作的計畫中,讓學生能更快了解他們的所學究竟在解決未來5G產業的哪些問題,相當有意義。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高科大)陸瑞漢教授:就我觀察,這樣的計畫能發揮兩個不同價值,其一是率先掌握產業需要的技術研發、其二則是培育產業人才庫。我一直很鼓勵學生在能力可及下多參與這樣的計畫,目的是希望藉由產業合作過程中,減少產學之間的落差,特別是5G產業發展日新月異,需要更有韌性的學習態度才能因應未來各種挑戰。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左起為:獵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柯承佑執行長、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主任秘書暨電子工程系呂政修教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科技管理所黃振皓助理教授。
Q2:「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對未來產業將帶來哪些潛在的影響?
臺科大呂政修教授:5G產業的應用已不再是單一領域,需要集結跨域人才一同找出解方。當獵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願意任用非本科系的研習生時,我想就已成功一半。因為產業需要整合有技術、創意與場域應用等各式人才,透過計畫讓學生能學到跨域知識,同時創造彼此的溝通機會,對未來推動5G產業發展將能激盪出更有創意的火花。
成大張御琦教授:產學合作是串起業界跟學界的橋樑。學生目前所面臨到的產業題目,多半都還是跟製程有關,但當全球都在倡議淨零碳排的此刻,實驗室所賦予他們的能力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有機會導入到產業中,可以說在計畫的推動下,開始讓學生學習多元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就能為產業未來的發展注入一股創意活水,創造產業與學界互利、共創價值的生態。
高科大陸瑞漢教授:我們所投入的產業比較專一,就是以天線技術為本位,相比其他應用領域可能需要的跨域人才,這塊所追求的反而是,在本職學能上的實際場域該如何落地應用。因此,在計畫的推動下,我相信能讓學生們更早了解在整個5G產業鏈中,筆電、移動裝置、電動車等不同應用上,天線的設計該如何發揮最佳效益,以求為產業未來發展取得最佳利基點。

Photo Credit:陸瑞漢教授提供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電訊工程系所天線及微波工程實驗室陸瑞漢教授,分享產業與學界應如何互助合作,開創更多產業發展新機會。
企業靠計畫超前部署,培育5G場域人才應戰
Q3:您認為「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的產學合作能如何紓解求才若渴的現象?
臺科大呂政修教授:我們希望能「以戰養才」,而這項計畫相比單點式的競賽而言,更具全面性及前瞻性。透過企業出題讓學生能將實驗室及課堂所學與實務結合,在了解產業問題之前也能洞察自己本職學能的不足,進而誘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慾望,想必對未來5G產業的人才培育上將有長足的助益。
成大張御琦教授:我們有不少博士生加入這項計畫。過去社會整體氛圍一直對博士生有偏見、認為他們多以學術研究為主要任務,在實務經驗上相對缺乏,但我認為博士生的技術養成是條漫漫長路,同時也為培育未來人才帶來機會:產業能善用博士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他們在本職學能上的深化,同時在實驗室研究計畫的時間管理上,也能發揮統御能力,例如掌握好碩士班學弟妹的研究進度,為未來成為管理職做準備,透過計畫是博士生領導力培養的最佳練兵場。
高科大陸瑞漢教授:我們已經與川升股份有限公司簽訂MOU,可以見得產業相當積極希望透過產學合作育才、留才。我也告訴實驗室的學生們,市場上不只有一個護國神山,其實還有許多領域值得去關注,並發揮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不認為市場上真的存在人才荒,反倒是企業應挹注資源與學界合作,儘早培育產業需要的人才技能;而學生也該透過這樣的訓練,找出自己的興趣,提早對未來職涯作出規劃,深度挖掘自己的潛能。

Q4:您如何看待「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中,教授與學生其角色扮演的重要性?
臺科大黃振皓教授:學生比我們都還要積極爭取這項計畫的實習機會。對我們來說,學生在其中得到的不只是與業界溝通的能力,也能將經驗帶入研究計畫,並傳承給學弟妹為學習帶來更正向的影響;而作為教授,則是盡量讓學生自由發揮,確保學生在加入計畫後能獲得有系統的訓練,而這項計畫也確實為學生規劃了非常紮實的內容,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支持學生持續參與。
成大張御琦教授:技職體系的學生有比較多銜接產業的技能,我認為高教體系的教授應該要站在「鼓勵」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能多參與這類讓學生可近距離接觸產業的計畫,提早培養跨域的技能與接觸相關環境,唯有教授願意放手讓學生嘗試,學生才會在求學過程中找出自己的興趣並學以致用,5G產業的多元性也才能遍地開花。
高科大陸瑞漢教授:身為教授非常贊成學生投入產學合作,但我認為參與計畫不應因噎廢食,反而要懂得學習時間分配,實驗室的計畫、論文的研究及實習的案子,都能帶來不同的學習與腦力激盪,不只是本職學能更是職場態度的磨練,每個角色對學生都充滿挑戰,能為實驗室裡注入活力,學生更應該要感激政府這類的人才培育計畫帶來的學習機會。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綠能元件實驗室張御琦教授與參與「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的實驗室學生。
計畫持續進行,助5G產業揚帆升級
面對學生加入這項「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教授們不約而同地認為從個人到實驗室,學生們都像是脫胎換骨般帶來了全新活力,對於知識的渴求也比過往更加積極,並且讓學弟妹們看見參與計畫帶來的前後改變。正因5G列車已經開始啟動,臺灣作為全球產業鏈中的要角,接棒人才更應持續強化技術量能保有即戰力、並更接地氣,而透過未見歇止的計畫推動,在這個趨勢浪潮上縱使產業發展仍充滿挑戰,但能攜手產官學各方力量,在不同場域中持續磨刀練兵,依舊能為下個新世代在5G產業裡找到自己發揮的舞台與新天地。
▶瞭解更多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為5G職涯啟程做準備!
經濟部工業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