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情報局截獲俄羅斯士兵「聊天記錄」印證布查屠殺行動:「先審問那個士兵,再開槍打死他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過去一個月的戰爭中,俄羅斯的通訊系統出包比預期中來得多,一些無線電通話未經加密,無論是烏克蘭軍隊、外國情報機構,甚至只是業餘的無線電愛好者,都能輕易竊聽俄羅斯軍事通訊。
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西北方的城市布查日前遭俄軍佔據,當地居民有超過300多人遇難,雖然俄羅斯政府強烈否認是俄軍所為,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了屠殺行動來自俄羅斯。德國《明鏡週刊》(Spiegel)7日報導,德國聯邦情報局(BND)監聽到兩通俄羅斯軍隊的無線通話,可以為俄軍在烏克蘭布查的屠殺行動提供新的證據。
雖然俄羅斯指控與布查有關的照片影片是烏克蘭「自導自演」,但《明鏡週刊》引述德國聯邦情報局掌握到的無線電通話,俄羅斯士兵在開槍前討論了他們如何審問烏克蘭士兵和平民。報導也指出,這些通話顯示,在布查的殺戮不是偶然的單獨事件,也不太可能是某個流氓士兵的踰矩行為。
報導指出,這些俄羅斯士兵在談論自己的暴行時,就像是在聊日常生活。在一次無線電對話中,有個男子說:
「你先審問那個士兵,然後再開槍打死他們。」
《明鏡週刊》也指出,俄羅斯軍人在通話中談到了在布查殺害平民的行為,其中一些細節與在當地拍攝到的影片資料中的某些屍體相吻合。像是另一次無線電通訊,一個俄羅斯的聲音說,他和另一名士兵如何射殺一個騎腳踏車的人。而根據《紐約時報》日前核實過的照片,一名男子仰臥在路旁,他的綠色自行車倒在他身邊,他的後腦勺被射穿了一個大洞。
“A corpse in a bright blue fleece lay hunched over the steering wheel of a crushed car. West out of #Bucha, a man lay dead on his back beside the road, his green bicycle toppled beside him. He bore a large hole in the back of his skull.” @carlottagall https://t.co/yKTvavpnqn
— Shashank Bengali (@SBengali) April 3, 2022
德國聯邦情報局的資料還顯示,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在布查的暴行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該組織自2014年以來一直與親俄的頓巴斯地區分離份子有聯繫,並被指控在2015年在敘利亞犯下戰爭罪和侵犯人權行為。西方情報部門上個月表示,多達1000名該組織的傭兵正被部署到烏克蘭東部。
據《明鏡週刊》報導,德國情報部門還在對更多的無線通話資料進行評估,其中可能包括在烏克蘭其它地方截獲的俄軍通話,包括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Mariupol)及其周邊地區,該城市幾乎已被俄軍摧毀。
據悉,德國聯邦情報局已經在週三(6日)向負責的聯邦議院機構通報了有關訊息,但沒有提供消息來源,情報局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
#breaking: German intelligence has intercepted radio transmissions from Russian military officers in which murders of civilians in Butscha were discussed. Some of them are said to be related to specific corpses photographed in Bucha. @derspiegel https://t.co/reSyYrpSwl
— Mathieu von Rohr (@mathieuvonrohr) April 7, 2022
俄軍無線電通話不是第一次「被監聽」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指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明顯缺乏協調,除了有缺乏燃料、車輛故障情形,甚至連軍隊使用的無線電通訊都很差,只能臨時用未加密的高頻(HF)無線電進行遠程通訊,甚至還會用行動電話來通話。
《外交政策》也報導,在過去一個月的戰爭中,俄羅斯的通訊系統出包比預期中來得多,一些無線電通話未經加密,無論是烏克蘭軍隊、外國情報機構,甚至只是業餘的無線電愛好者,都能輕易竊聽俄羅斯軍事通訊。
美國官員和專家認為,俄羅斯沒有為長達數月的地面戰做好準備,也沒有因應烏克蘭狹長地理環境安排通訊,有些士兵沒有無線電可用,還從烏克蘭民眾手上搶走行動電話來用,加上俄羅斯加密系統的失敗,以致烏克蘭部隊得以攔截並干擾俄軍對話,甚至能定位俄羅斯將軍的位置。
Russia’s encrypted military phones aren’t working. So they’ve resorted to stealing phones from Ukrainians. https://t.co/CbY68eZb4L
— Alexa O'Brien (@alexadobrien) March 23, 2022
《外交政策》指出,這或許能說明俄軍在這場戰爭中驚人的死亡人數,烏克蘭估計大約有1萬5000名俄羅斯人傷亡,已經超過了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長達20年的戰爭中的損失。
《紐約時報》的調查人員與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合作,攔截了俄羅斯軍隊之間的一些無線電談話,聽見了俄軍正討論對馬卡里夫住宅的襲擊,以及當烏克蘭軍隊偷襲時他們驚慌失措的聲音。
《泰晤士報》報導,一通來自代號為「Buran-30」的俄羅斯士兵的通話也被干擾,當他對著無線電說「回答清楚一點!」時,得到回應的只是一首輕快的口哨。
「Buran,回家吧」,無線電的另一端說,「做逃兵總比做肥料好。」
“Buran, go home.
— Phil Klay (@PhilKlay) March 24, 2022
It's better to be a deserter than fertilizer”
This is remarkable.
https://t.co/q6ySjES55I
新聞來源
- Russian soldiers ‘discussed killing civilians’ in Ukraine in radio intercepts(The Guardian)
- Germany has satellite image indication of Russian involvement in Bucha killings -security source(Reuters)
- ‘The Ukrainians Are Listening’: Russia’s Military Radios Are Getting Owned(Foreign Policy)
- Germany intercepted conversations of Russian soldiers discussing Bucha killings, contradicting Kremlin claims of a hoax, report says(Business Insider)
延伸閱讀
- 前蘇聯軍官:缺台製GPS接收器、彈藥補給出問題,俄軍最多只能再支持2週
- 小蜜蜂對抗大棕熊!烏克蘭 30 人部隊無人機反電子戰見奇效
- 起初他們咆哮,後來談話時間越來越長:立陶宛發起#CallRussia給4000萬俄羅斯人打電話
- 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暫停俄羅斯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中國痛批「將開危險先例」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