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週遇見對的人》:性能量駐留在第二脈輪,是我們各種創造活動的燃料,無論我們創造的是人、計畫,或愛的關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良好的關係和際遇,可以靠練習養成。來自二十萬人的親身實證,讓你用七週建立新的關係模式,找回人我之間的平衡。讓你成為自己所需要的人,得到所有想要的事物!
文:凱薩琳.伍沃德.湯瑪斯(Katherine Woodward Thomas)
Lesson 33 |性的治療
「想要獲得新戀人的欲望,必須由駐留在每個人心中的愛來解決,它必須向大地的四面八方廣播,跨越時空,達到等待著你的未知伴侶。接著,所有的可能性都開放,魔法可以用它自己神祕而不可預測的方式展開。」
——瑪格.阿南德(Margo Anand)《神奇性愛的藝術》(The Art of Sexual Magic)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以為自己必須要「找」一個情人,就像買一件新外套一樣,他必須大小合適、顏色正確,並有恰當的風格。最重要的是,他與我看起來要適配。我試了不少不錯的男人,但也很快地把他們甩掉。我雖然不是故意這麼做,卻傷了很多人的心。我在選情人時太沒智慧。
我們都有自己的故事可以說,雖然許多人寧願不要談。再沒有比閨房之中更複雜的情況,我們誤判情欲為愛戀,把吸引力當成連結,實際的情況遠比我們所願意承認的更多。午夜時做的決定,到晨曦時分卻發現是錯誤。我們的判斷力不佳,因絕望而行動,結果卻讓自己更加困惑,犯下錯誤。這就是二十一世紀的現況,兩性行為的規則似乎就是隨自己創造。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人都被自己的激情火焰嚴重灼傷。
性的能量是無可比擬的力量漩渦,在最崇高的時候,性不折不扣是我們與神一樣的證據。它肩負著創造生命的力量,擁有能力可以療癒戀人的心,為它注入活力,我們獲得這個美麗而榮耀的恩賜。我們對性結合的渴望啟發我們對愛的需要,讓我們與超越自我之外的個體結合。經由性行為,分離個體融合為一——交纏的四肢、唾液和汗液,提醒我們人生中曾有合併在一起的絕對需要,我們盡可能回歸到出生之前還在子宮中合而為一的存在。性的結合可以說是回歸能量的根源,它是對生命最深的肯定。
「很多女人都有過去,但有人告訴我她至少有十來個過去,而且他們都很合拍。」
——王爾德
然而,正如所有力量一樣,性的能量也經常遭到濫用和誤用,我們很多人都因為它而承受嚴重的後果。在最貶抑的情況下,性成了主宰的工具,成了從獵物身上竊取力量的小偷。任何受到強暴、亂倫,或性虐待的人,都明白個人的純真和安全遭受到這種最可怕方式剝奪破壞的結果,這是進入幽冥地獄的開始,讓人積年累月地在迷宮中掙扎,試圖再次找到回家的路。
我們都希望自己破碎、扭曲之處可以重新完整、變直。我們希望性創傷的悲傷和恥辱——無論是自己或他人造成的,都能離開我們的身體,只留下學到的教訓和獲得的智慧。我們內心深知,需要重新得回性完整性,然而我們可能不知道,想這樣做的希望多麼迫切。
性能量駐留在第二脈輪(chakra,也稱氣卦,是印度瑜伽認為人的身體一共有七個脈輪,是分布於人體各部位的能量中樞),這是創造力的力量基礎。因此性能量是我們各種創造活動的燃料,無論我們創造的是人、計畫,或愛的關係。在我們因為恥辱、傷害、防禦或憤怒,而未能完全擁有性力量時,就會造成深深的不足,就像喉頭發炎,卻還試圖說話。我們的創造力量遭到封鎖,我們放下努力開創人生的能力,就好像在反抗自己。我們的心靈需要愛,腦中也知道是安定下來的時候,但生殖器官卻不肯完全投入和放下自我。我們與自我的內心格格不入,因這種內在的鴻溝而深感沮喪。
「別批評自慰。這是在與我所愛的人親熱。」
——伍迪.艾倫(Woody Allen,美國導演)
不只是受傷最重的人和性中心如此分離隔閡,其實大多數人都有這個問題。從文化的角度來說,我們認為靈性和肉欲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陣營,西方宗教也把這兩者分開。一般都把靈性視為上層脈輪的活動,我們禱告和冥想,認為上帝由心經過我們的頭頂向上,彷彿祂住在天上,而我們卑微的凡人是在下,在地球上。在與上帝對話時,我們很少會把生殖器和腹部包含在內。
而另一方面,性欲通常被視為是低層脈輪的現象。性能量從聖靈的能量分裂出來,由心向下(如果我們還把心與生殖器聯想在一起)。人類狂野獸性的激情被公認為是錯綜複雜誘惑和腐化之網的一部分。神祕主義者羅傑尼希曾經說過:「性被稱為原罪,但它稱不上原創,也並沒有罪。」然而數百年來,我們卻一直抱著這樣的觀念。
在過去,一提到精神性靈,就意味著我們得離開肉體。但在性靈的進化中,我們受到召喚,要把性靈帶進肉體,藉此治療內心的鴻溝。在這種情況下,性行為就由「肉體」活動轉化成神聖的活動,只是我們還沒完全做到。我們還隔離在自己的肉體中,感到大惑不解。我們的性能量分散破碎,很少人真正信任自己在性這方面能做出良好與健全的決定。我們不明白自己的情感,「是可以逢場作戲,還是要等他承諾?」「我該先對他開誠布公(即先說清楚我們是只能和對方一人交往?上一次愛滋檢查是何時?我們對彼此感覺如何?),還是聽天由命?」
由於直覺和智慧是經由第六(「三眼輪」,third eye)和第七(「頂輪」,crown)脈輪來到我們心中,而性欲望則處於第一(「海底輪」,root)和第二(「生殖輪」,creative center)輪,我們怎麼知道如何探求自己的內心,找出回答自己問題的答案?不只是少數人不知道該用身體的哪個部分去想,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如此。
「酒不醉人人自醉。」
——魯米
大多數人對於過去在性方面的不檢點都至少有一些慚愧羞恥的心理,只希望當初能做不同的選擇。我們所犯的過錯不知何故揮之不去,玷汙我們的靈魂,就好像有些珍貴且無法挽回的事物已經喪失,或者更糟的是,從我們這裡被偷走。我們都需要原諒自己在某段時間缺乏判斷力的表現。曾有一名男學員接受了一年的治療,才敢承認自己在十歲時與他七歲的妹妹亂倫,在背負著隱祕的恥辱將近二十年後,他終於承認了自己可怕的罪(當時在他看來),他終能向妹妹道歉補償。
Tags: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