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脫鞋的荒謬理由:市政府拿人民納稅錢建置環教館,卻要犧牲民眾便利性「保護地板」?

要求脫鞋的荒謬理由:市政府拿人民納稅錢建置環教館,卻要犧牲民眾便利性「保護地板」?
台中市筏子溪環教館的館內解說 | Photo Credit:筏子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臺中市政府水利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參觀博物館時須脫鞋入館,不只對長輩不便,更有衛生疑慮和滑倒的隱憂,但最令筆者感到驚異的是,曾詢問該館主管單位時,對方卻回應說因為部分地板材質不耐刮,所以要求民眾需脫鞋......

文:林之丞(靜宜大學國際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近期有機會造訪去年底新開幕的台中市筏子溪環教館,身為一位博物館與環境教育的研究者,自然樂見政府願意投入資源推動水資源教育。該館坐落台中魚市場內,筏子溪集水區旁,環境優美,館內也設計的相當精緻,適合闔家蒞臨。

然而,個人對於該館脫鞋才能入館之規定,卻有些疑慮。

脫鞋入館會有哪些疑慮?

首先,此項規定對於長輩相當不便,由於該館入口空間有限,當民眾從館內離開時,必須蹲著或是彎腰才能重新穿好鞋子,而這項動作對於高齡族群實有相當難度。

同時,館內有一戶外觀景平台,可俯瞰筏子溪集水區優美景緻。但由於必須脫鞋入館,所以若想到該戶外平台,得先到館內入口拎著鞋子,再到戶外平台穿鞋;而要離開戶外平台時,則需先脫鞋,再拎著鞋子走進館內,到入口放置鞋子,才能再入館參觀。這對於長輩而言,更是相當麻煩。在我國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時代,社教館所本就該考量長輩的便利,但該館此項措施,顯然對於銀髮族相當不友善。

其次,脫鞋入館表示民眾會穿襪子或是赤腳入館參觀,這則有衛生之疑慮。畢竟誰都無法保證入館者的足部健康與個人衛生,人來人往,共同踩在同一平面,雖說是室內,但難免提高民眾之健康風險。不如穿鞋入館,才是對民眾最大的保護。

脫鞋入館的規定,最大問題則是安全性。由於該館部分地板偏滑,小朋友不穿鞋在內奔跑,相當容易滑倒。當然,館內人員一定會大力宣導請勿奔跑,也會善盡管理之責。但平心而論,駐館人力有限,人潮較多時,難免有顧此失彼的情況,倘若發生小孩跌倒之情事,究竟該由誰來負責?

任何的教育或是遊憩場所,都應以提升安全性與降低風險為首要考量,秉持「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態度,才是專業的做法。

館方要求脫鞋的理由是什麼?

最令筆者感到驚異的是,個人曾詢問該館主管單位台中市政府水利局,對方卻回應說因為部分地板材質不耐刮,所以要求民眾需脫鞋。

換句話說,市政府拿人民的納稅錢建置環教館,卻要犧牲入館民眾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衛生性,反而將重點放在保護地板?這般思維,實在荒謬。而這項不便民的措施,恐將大大影響觀眾的再訪意願。

社教館所具備社會教育與休憩娛樂的功能,應從各方面考量如何吸引民眾與提升入館民眾的體驗,方能提高再訪率。倘若劃錯重點,恐怕將難以維持客群,屆時可能又多一間蚊子館,浪費人民納稅錢。質而言之,該館並非像是北投溫泉博物館屬古蹟,內部構造亦有脫鞋的必要性,該館要求脫鞋進入只是徒增民眾困擾。

因此,請台中市政府詳加斟酌,基於安全、便利與衛生,廢止脫鞋入館之規定,方能提升民眾參觀意願,有助筏子溪環教館之永續經營。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