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關於地球生命與人類文明的大歷史》:人類和老鼠確實影響島上森林,但這並非復活節島故事的全部

《叢林:關於地球生命與人類文明的大歷史》:人類和老鼠確實影響島上森林,但這並非復活節島故事的全部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透過這本書,作者提醒所有21世紀的地球人,無論你我喜歡與否,都與這問題密不可分,必須對熱帶森林中發生過的事情負起責任,重新瞭解叢林與人類的密切性,並且必須採取哪些措施來拯救熱帶森林。《叢林》一書無疑對我們這時代敲響警鐘。

事實上,若我們考慮到橫跨整個太平洋的環境多樣性,應該就不會太過驚訝,因為攜帶拉匹達陶器(以及後來的玻里尼西亞人)的定居者在處理這些全新但又相當熟悉的環境時,可以採用的作法顯然相當靈活:他們可能會管理當地植物並引進樹木類作物,以取得飼草或圈養所需的植物資源;也會獵殺當地動物,然後將新的馴化動物引入受照料的植物園地。這些人群居住在俾斯麥群島到玻里尼西亞西部的廣闊海洋空間內,

換句話說,他們只用幾百年的時間就證明自己能夠巧妙而迅速地適應各種島嶼環境。此外,在早期的拉匹達遺址中,豬、雞和狗等外地引入的馴化動物遺骸稀少,說明要在多樣化空間中建立穩定的馴化動物社區有其難度(又或是島民直接選擇了其他物種 )。例如在近大洋洲的新幾內亞及其周邊地區,拉匹達聚落多位於海岸或小島上,對海洋資源的使用進行了調整,其原因可能是為了避開該地區自更新世(約從4500多年前開始)即偏好使用內陸資源的原有居民社群。

越往東邊更偏遠的島嶼,出現拉匹達聚落逐漸移向內陸一定距離處的跡象,且可以越來越明顯看出他們開闢種植與養豬場空間的同時,也一併管理與利用森林環境。而基於島嶼的類型差異,情況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夏威夷這類火山島嶼,除了有漁獲豐富的水域,也有夠大的土地供應肥沃土壤進行耕作。事實上,對這條熱帶島鏈的考古學研究已證明,夏威夷過去的田地系統極具獨創性,可以適應不同品種作物的種植,並且在背風面(背對盛行風向,通常較為乾燥)和迎風面(面向盛行風向,經常潮濕的山脊)使用不同的種植策略。

他們還開發出複雜的古代水產養殖系統,以石造水池的形式管理海洋資源。而像皮特凱恩島這類小珊瑚環礁,雖然土壤貧瘠,但有可供捕魚的大片珊瑚礁。如同所羅門群島、斐濟和東加等稱為「馬卡蒂亞島」(makatea islands,makatea 原本的定義就是完全或部分環繞火山島的珊瑚礁石灰岩隆起的邊緣)的隆起石灰岩,擁有高度的內陸生物多樣性,雖然仍舊會受到人類及其動物夥伴的威脅,但只要以正確的方式利用,也可以能是一種重要資源。

儘管持續擴張的人口數量會受到環境影響,但當遇上困難時,他們仍可以自己做決定。舉例來說,蒂科皮亞島是一個面積只有5平方公里的小島,拉匹達陶器人群大約在2900年前定居於此。2000多年來,為種植山藥和芋頭而砍伐森林、飼養豬和狗以及使用海洋資源等,導致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過去土壤肥沃的島嶼水土流失加劇。直到約300年前,當地居民覺得受夠了,於是先從島上移除豬和狗,接著仔細照護森林而不砍伐,然後減輕對脆弱魚類的捕獵壓力,甚至還控制島上的人口規模,結果在歐洲殖民前,這裡再度成為相對永續的環境。

同樣地,如同上述,拉帕努伊(復活節島)的經典故事通常是人口爆炸、森林被完全砍伐、戰爭、飢荒……到了西元1680年代崩潰後,摩艾石像的石面被遺留在如今人口稀少的島上,成為資源過度開發的歷史遺跡。然而,經過詳細的古植物分析和新的測年研究後,雖然可以證明人類和老鼠確實在西元1200至1650年間影響了島上的森林,但這並非該島故事的全部。

因為從那時開始,人口規模不過幾千人的當地居民改用草和蕨類植物作燃料,停止建造標誌性的石像,轉而共同管理野生植物和馴化植物,以及碩果僅存的一些熱帶樹木,並且堅持下去。這些人群因地制宜的創新方法,包括利用火山岩為貧瘠的土壤補充養分,以及使用地下化的「瑪那瓦」(manava)田園保護作物免受風浪侵襲。事實上,直到西元1722年歐洲殖民者帶著槍枝、疾病和奴隸制登島後,才導致這些適應性極強的玻里尼西亞原住民人口完全崩潰。


太平洋南島語族人群的擴張帶領我們進入島嶼之旅的最後一站,也就是位於非洲旁邊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它是人類最晚移入的大片陸地之一,位置在莫三比克共和國以東約400公里處。值得注意的是,在現代馬拉加西人(Malagasy,馬拉加西是對馬達加斯加住民的總稱)的祖先中,也有些是同樣說南島語的人群,他們穿越了東南亞成為首批定居玻里尼西亞的居民。

他們在大約1000年前,開始了這場人類航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來自印尼的移民參與了更廣泛的印度洋貿易航線,將自己的語言、作物和基因帶到非洲大陸。不過這裡有點說過頭了。我們目前無法確定馬達加斯加首批移民的定居時間,目前考古學界的建議範圍約在10500年至1200年前。最近根據考古學遺址的放射性碳定年以及屠宰動物骨骼的明確證據,則證明人類至少在2000年前就已抵達此地。

無論如何,馬達加斯加首批定居者的名氣,與前面說過的南島語族移民聞名的原因完全不同。他們攜帶來自非洲大陸的石器,透過燃燒改變森林,與島上各種神祕「巨型動物群」的消失有關而出名。巨型狐猴、巨大的象鳥和本地河馬等物種在2000年前消失,早於任何作物種植紀錄或出現清晰密集的定居點之前。因此我們經常認為人類活動,無論是直接狩獵還是間接改變景觀,都對那些在馬達加斯加灌木叢、乾燥落葉林與山地森林間穿梭的大型動物產生重大影響。到了約500年前,所有體重超過10公斤的野生動物都從島上消失。因此在1980年代,馬達加斯加被學界當成第一次因人類狩獵而導致巨型動物族群閃電般滅絕的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