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關於地球生命與人類文明的大歷史》:人類和老鼠確實影響島上森林,但這並非復活節島故事的全部

《叢林:關於地球生命與人類文明的大歷史》:人類和老鼠確實影響島上森林,但這並非復活節島故事的全部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透過這本書,作者提醒所有21世紀的地球人,無論你我喜歡與否,都與這問題密不可分,必須對熱帶森林中發生過的事情負起責任,重新瞭解叢林與人類的密切性,並且必須採取哪些措施來拯救熱帶森林。《叢林》一書無疑對我們這時代敲響警鐘。

然而,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克里斯蒂娜.道格拉斯教授,這位有著豐富馬達加斯加森林經驗的探險家所解釋的,「這個故事同樣比表面上看起來的更複雜。」考古遺址中發現了巨型狐猴和帶有人類切割痕跡的河馬骨頭,年代約在2300與1100年前,且來自島上的不同地區。 與此同時,克里斯蒂娜和她的團隊也發現有明顯人類利用史前象鳥蛋的痕跡, 不過這類直接痕跡並不多見。

在約1700至1100年前,當人口擴展至內陸不同地區後,可能有一段人類刻意焚燒森林的高峰期。不過島上景觀的改變,似乎是人類逐漸拼湊而成,並非只是無情的邊界拓展。此外,即使採用人類抵達的較晚日期(約2000年前),人類和巨型動物至少也共同生活了將近1000年左右的時間。從巨型動物的數量來看,也沒有即將滅絕的明顯跡象。而如果學界接受的是更早的抵達日期,人類和巨型動物並存的期間就更長。

許多巨型動物可能在島上存活到至少1000年前。不僅如此,這些較大型動物消失的過程,也是以不同的方式與不同的速度、消失在馬達加斯加各個不同的森林環境中。因此,似乎不太可能單靠人類狩獵就消滅馬達加斯加的巨型動物群。為此,我們必須用更複雜的多重因素加以解釋,包括反覆出現的氣候變化和乾旱期。

最近有人提出「生計轉移假說」,認為由於當地人類的生活方式從狩獵採集轉向糧食生產,尤其是畜牧比重的增加,對馬達加斯加全島的巨型動物造成了更大的壓力, 特別是約在1000年前,隨著馬達加斯加島上人口持續增加,以及逐漸成為印度洋海洋網絡的一部分後。

馬達加斯加第一個更永久的定居點出現在1300年前的東北海岸。在接下來的五個世紀裡,村莊遷移至內陸及海岸線,從東部的常綠雨林到西南部乾旱的多刺灌木地區。大約同一時期,牛和山羊陸續到來,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森林清理行為和草原範圍因而增加。而過度放牧阻礙了樹木的再生機會(如同現在許多非洲地區的情況)。700年前起,這裡也開始在濕地種植從東南亞帶來的水稻、參薯和椰子等作物;而來自東非的高粱和豇豆,則被種植在更乾旱的地區。

農業活動加上人口持續增長,以及開始建造精心設計的定居地點和山頂防禦工事,都增加本地動物面臨的生存壓力,甚至成為後來乾旱加劇的背景下、許多地方性物種在500年前消失的分界點「導火線」。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不同物種在不同地區以不同速度逐漸消失,許多物種甚至在此之前便已滅絕。

事實上,馬達加斯加最早的食物生產者是非常有辦法的,他們會根據每個地區的環境背景和社會狀況,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東南亞傳入的馴化物種和東非馴化物種,搭配當地的野生植物資源,三者結合起來運用。同樣的狀況也更廣泛地發生在繁榮的印度洋貿易網絡中的其他東非島嶼。在鄰近的沿海島嶼如占吉巴島和朋巴島,相較於非洲小米、高粱和豇豆等作物,亞洲作物較為少見,也有遺跡證據可看出當地仍以狩獵和捕魚維生。

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各村落適應了當地的環境:有些從事山坡和濕地耕作,有些喜歡放牧牛羊,沿海社區則專注於捕魚。這些因地制宜的適應推動馬達加斯加的經濟發展,並補充今日的農村飲食。目前因過度放牧和農業景觀改變而加劇水土流失和森林砍伐的狀況,使得僅剩不多的本地狐猴成為世界上最受威脅的靈長類動物。然而在500年前,人口相對較少,飼養的山羊和牛群也不多,由此可知目前島上大規模農業景觀改造所造成的「永續性」危機,是歐洲人到來之後才真正開始;這些殖民者和不斷發展的原住民政體,持續爭奪熱帶景觀的控制權。

接著我們要轉向非洲大陸的另一邊。雖然加那利群島位於北回歸線以北,但潮濕的海洋氣候支持著廣泛的熱帶和亞熱帶植被,它們也為史前人類對島嶼影響的探索提供另一個相當有用的環境實例。加那利群島是大西洋上的火山群島,位於非洲西北部海岸附近,是最受歐洲人喜愛的度假勝地。島嶼上最早的人類居民在約2500年前抵達,被後來抵達的西班牙殖民者統稱為「關切人」(Guanches),以前被描述成是揮舞著石器工具的覓食者,但我們現在知道這些第一批定居者擁有相當豐富的財富,包括陶器、各種石器、骨器、皮革、貝殼、木材和其他纖維植物的工具。

透過比較遺傳、語言和考古材料,可以證明他們與北非「柏柏人」(Berber)有明顯的親緣關係;他們將山羊、綿羊、豬以及經常同時出現的狗、貓、老鼠等動物帶到加那利群島,也種植從非洲大陸帶來的新作物,諸如大麥、小麥、扁豆、豆類、無花果和豌豆等。與馬達加斯加的情況相同,事實上在我們到目前為止接觸的許多島嶼上,農民大多是用火清除森林,因為引進的動植物需要開闊的地面。

這種作法導致島嶼上部分森林,甚至整個島嶼的原始森林消失或急劇減少。某些本地樹種如月桂樹和草莓樹,在福提文土拉島這類島嶼上完全消失。小島上持續增加的綿羊和山羊族群妨礙了森林復甦並造成土壤侵蝕。而人類有意無意間引入的老鼠和貓,使本地大小囓齒動物陷入滅絕危機。人類的直接狩獵行為似乎也導致大型本土蜥蜴和不會飛的鵪鶉絕跡。

科學家認為,這些島嶼與我們提過的其他例子有所不同;前者普遍缺乏有用的本地植物資源,在地的大型動物數量也相當有限,意味著人類抵達加那利群島時被迫必須集中生產糧食,並造成了後來的苦果。然而再一次地,真正的故事複雜得多,在福提文土拉島和蘭札羅提島這類小而平坦的島嶼上更容易看出區別,因為它們的乾燥森林更容易被人類清除而消失。而氣候較濕潤的哥美拉和帕爾馬等小島,與特內里費島和大加那利島等大島的森林,直到歐洲人抵達時仍屹立不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