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關於地球生命與人類文明的大歷史》:人類和老鼠確實影響島上森林,但這並非復活節島故事的全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透過這本書,作者提醒所有21世紀的地球人,無論你我喜歡與否,都與這問題密不可分,必須對熱帶森林中發生過的事情負起責任,重新瞭解叢林與人類的密切性,並且必須採取哪些措施來拯救熱帶森林。《叢林》一書無疑對我們這時代敲響警鐘。
然而,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克里斯蒂娜.道格拉斯教授,這位有著豐富馬達加斯加森林經驗的探險家所解釋的,「這個故事同樣比表面上看起來的更複雜。」考古遺址中發現了巨型狐猴和帶有人類切割痕跡的河馬骨頭,年代約在2300與1100年前,且來自島上的不同地區。 與此同時,克里斯蒂娜和她的團隊也發現有明顯人類利用史前象鳥蛋的痕跡, 不過這類直接痕跡並不多見。
在約1700至1100年前,當人口擴展至內陸不同地區後,可能有一段人類刻意焚燒森林的高峰期。不過島上景觀的改變,似乎是人類逐漸拼湊而成,並非只是無情的邊界拓展。此外,即使採用人類抵達的較晚日期(約2000年前),人類和巨型動物至少也共同生活了將近1000年左右的時間。從巨型動物的數量來看,也沒有即將滅絕的明顯跡象。而如果學界接受的是更早的抵達日期,人類和巨型動物並存的期間就更長。
許多巨型動物可能在島上存活到至少1000年前。不僅如此,這些較大型動物消失的過程,也是以不同的方式與不同的速度、消失在馬達加斯加各個不同的森林環境中。因此,似乎不太可能單靠人類狩獵就消滅馬達加斯加的巨型動物群。為此,我們必須用更複雜的多重因素加以解釋,包括反覆出現的氣候變化和乾旱期。
最近有人提出「生計轉移假說」,認為由於當地人類的生活方式從狩獵採集轉向糧食生產,尤其是畜牧比重的增加,對馬達加斯加全島的巨型動物造成了更大的壓力, 特別是約在1000年前,隨著馬達加斯加島上人口持續增加,以及逐漸成為印度洋海洋網絡的一部分後。
馬達加斯加第一個更永久的定居點出現在1300年前的東北海岸。在接下來的五個世紀裡,村莊遷移至內陸及海岸線,從東部的常綠雨林到西南部乾旱的多刺灌木地區。大約同一時期,牛和山羊陸續到來,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森林清理行為和草原範圍因而增加。而過度放牧阻礙了樹木的再生機會(如同現在許多非洲地區的情況)。700年前起,這裡也開始在濕地種植從東南亞帶來的水稻、參薯和椰子等作物;而來自東非的高粱和豇豆,則被種植在更乾旱的地區。
農業活動加上人口持續增長,以及開始建造精心設計的定居地點和山頂防禦工事,都增加本地動物面臨的生存壓力,甚至成為後來乾旱加劇的背景下、許多地方性物種在500年前消失的分界點「導火線」。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不同物種在不同地區以不同速度逐漸消失,許多物種甚至在此之前便已滅絕。
事實上,馬達加斯加最早的食物生產者是非常有辦法的,他們會根據每個地區的環境背景和社會狀況,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東南亞傳入的馴化物種和東非馴化物種,搭配當地的野生植物資源,三者結合起來運用。同樣的狀況也更廣泛地發生在繁榮的印度洋貿易網絡中的其他東非島嶼。在鄰近的沿海島嶼如占吉巴島和朋巴島,相較於非洲小米、高粱和豇豆等作物,亞洲作物較為少見,也有遺跡證據可看出當地仍以狩獵和捕魚維生。
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各村落適應了當地的環境:有些從事山坡和濕地耕作,有些喜歡放牧牛羊,沿海社區則專注於捕魚。這些因地制宜的適應推動馬達加斯加的經濟發展,並補充今日的農村飲食。目前因過度放牧和農業景觀改變而加劇水土流失和森林砍伐的狀況,使得僅剩不多的本地狐猴成為世界上最受威脅的靈長類動物。然而在500年前,人口相對較少,飼養的山羊和牛群也不多,由此可知目前島上大規模農業景觀改造所造成的「永續性」危機,是歐洲人到來之後才真正開始;這些殖民者和不斷發展的原住民政體,持續爭奪熱帶景觀的控制權。
接著我們要轉向非洲大陸的另一邊。雖然加那利群島位於北回歸線以北,但潮濕的海洋氣候支持著廣泛的熱帶和亞熱帶植被,它們也為史前人類對島嶼影響的探索提供另一個相當有用的環境實例。加那利群島是大西洋上的火山群島,位於非洲西北部海岸附近,是最受歐洲人喜愛的度假勝地。島嶼上最早的人類居民在約2500年前抵達,被後來抵達的西班牙殖民者統稱為「關切人」(Guanches),以前被描述成是揮舞著石器工具的覓食者,但我們現在知道這些第一批定居者擁有相當豐富的財富,包括陶器、各種石器、骨器、皮革、貝殼、木材和其他纖維植物的工具。
透過比較遺傳、語言和考古材料,可以證明他們與北非「柏柏人」(Berber)有明顯的親緣關係;他們將山羊、綿羊、豬以及經常同時出現的狗、貓、老鼠等動物帶到加那利群島,也種植從非洲大陸帶來的新作物,諸如大麥、小麥、扁豆、豆類、無花果和豌豆等。與馬達加斯加的情況相同,事實上在我們到目前為止接觸的許多島嶼上,農民大多是用火清除森林,因為引進的動植物需要開闊的地面。
這種作法導致島嶼上部分森林,甚至整個島嶼的原始森林消失或急劇減少。某些本地樹種如月桂樹和草莓樹,在福提文土拉島這類島嶼上完全消失。小島上持續增加的綿羊和山羊族群妨礙了森林復甦並造成土壤侵蝕。而人類有意無意間引入的老鼠和貓,使本地大小囓齒動物陷入滅絕危機。人類的直接狩獵行為似乎也導致大型本土蜥蜴和不會飛的鵪鶉絕跡。
科學家認為,這些島嶼與我們提過的其他例子有所不同;前者普遍缺乏有用的本地植物資源,在地的大型動物數量也相當有限,意味著人類抵達加那利群島時被迫必須集中生產糧食,並造成了後來的苦果。然而再一次地,真正的故事複雜得多,在福提文土拉島和蘭札羅提島這類小而平坦的島嶼上更容易看出區別,因為它們的乾燥森林更容易被人類清除而消失。而氣候較濕潤的哥美拉和帕爾馬等小島,與特內里費島和大加那利島等大島的森林,直到歐洲人抵達時仍屹立不搖。
Tags:
南投10大農遊體驗──下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南投許多農業區發展為休閒農業區,將農村景觀、農業文創、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營造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結合一級農業生產、二級農產品加工、三級農業體驗和服務,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其發展的休閒農業區將在地生產、農村景觀、農業文化創意、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區內,營造農業主題特色,開發商品,同時提升產業服務質量及充實友善旅遊環境,成為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近年來,南投許多農業區推出農業體驗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遊客體驗農作的樂趣!
以下精選10大南投農業體驗活動:
6. 埔里鎮──果寶歡酵觀光工廠
「果寶歡酵觀光工廠」位於埔里鎮,為全亞洲第一大的網室有機嘉寶果農場,面積達12公頃,主要是以埔里絕佳氣候與水質培育出的果中黑鑽石──嘉寶果,由農場親自栽培,堅持全面以生態平衡的共生方式進行培育。藉由觀光工廠、觀光農場的開放,酵素等健康知識的展示,好物選購、休憩角落的提供,給民眾一個身心靈舒展放鬆的好去處。
◎ 建議行程:參觀觀光工廠→農場採樹葡萄→製作果醬→野餐→製作果醋
◎ 體驗活動:採果體驗、果醬DIY、一日農夫體驗、果醋DIY、酵素DIY
◎ 嚐鮮特選:樹葡萄(12-5月)
◎ 伴手好禮:樹葡萄酵素果乾、有機康普茶、樹葡萄酵素、鳳梨果醋、牛樟酵素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巷64之4號
7. 埔里鎮──宏基蜜蜂生態農場
「宏基蜜蜂生態農場」位為埔里鎮,為傳承超過一世紀的養蜂百年品牌。經營者賴朝賢先生投身養蜂50餘年,生產蜂蜜連年得獎,受台灣養蜂協會譽為「評蜜博士」,並榮獲「神農獎」殊榮。多年來帶領台灣蜂農實施自然農法,輔導協助合作蜂農產銷管理,推廣自然農法與蜜蜂生態教育,研究改良蜂蜜、蜂王乳生產技術,頑固的追求各單品風味蜂蜜所醞釀之極緻品質與香氣,研發出多樣蜂產品引領台灣市場。近年更為台灣首家「產銷履歷蜂蜜」業者,致使出產的每滴蜂蜜安心有保障,且風味極緻!
◎ 建議行程:蜜蜂生態解說館 生態導覽→百萬蜜蜂隧道 穿越體驗→香氛蠟燭DIY→天然古湧泉泡腳
◎ 體驗活動:純天然蜂蠟香氛蠟燭DIY、純天然蜂蠟護唇膏 DIY、天然蜂蠟紫草膏 DIY、天然甜蜜蜂巢蛋糕 DIY、古錐蜜蜂公仔彩繪 DIY
◎ 嚐鮮特選:蜂蜜(3-5月)
◎ 伴手好禮:荔枝蜜、龍眼蜂蜜、貴妃蜜 、蜂蜜果凍條、蜂蜜醋、蜂蜜果醬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枇杷路52之1號
8. 國姓鄉──台灣國姓咖啡館
「國姓咖啡館」位於國姓鄉,為大型全木造建築,館內主要展售國姓咖啡與在地小農產品,亦提供簡單台式熱食與手作甜點。不定期與辦理在地小學作品展覽及藝文活動,咖啡館提供遊客農遊體驗及季節性DIY活動,需提前來電預約。
◎ 建議行程:參觀咖啡館區→咖啡採果→手沖咖啡DIY→咖啡館用餐→養生檸檬醋DIY
◎ 體驗活動:手沖咖啡DIY、紅豆大福DIY、養生檸檬醋DIY、
◎ 嚐鮮特選:阿拉比卡咖啡(9-12月)、羅布斯塔咖啡(5-8月)、賴比瑞亞咖啡(6-10月)
◎ 伴手好禮:國姓精品咖啡豆、國姓精品濾泡式咖啡、國姓精品咖啡限定黑鑽禮盒
地址: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中正路一段127號
9. 竹山鎮──青竹文化園區
「青竹文化園區」位於竹山鎮,抱著對「竹」的使命,青竹文化園區在竹山落實生根已25年,致力於竹產業竹文化的推動,將竹的生態、生產、生活、創作、教育等功能發揮淋漓盡致;從竹工藝技術導入傳承,透過專書編撰、參與標準認證,到茁壯成熟期並朝社會企業邁進。這個由竹林生產者、竹園經營者與竹藝創作者所共同設立的園區,企圖在竹材、營運、創作三方面做垂直整合,使竹的生態、生產、創作、景觀、生活及教育等功能在此合而為一,這與近年提倡的六級產業不謀而合。
◎ 建議行程:竹生態導覽→手作青竹杯→品嘗竹筒飯風味套餐→參觀青竹博物館→竹鐵馬踏青→品味古早味黃金鮮筍包→住竹民宿
◎ 體驗活動:青竹杯DIY、竹童玩DIY、創意竹編DIY、 園藝療癒時光、黃金鮮筍包DIY、幸福竹風車DIY
◎ 嚐鮮特選:香烤竹筒飯、竹炭嫩豆花、竹炭麵、和風竹筍封、竹筍排骨湯
◎ 伴手好禮:青竹竹醋原液、青竹盒裝竹炭片、青竹竹炭杯、青竹炭寶寶多功能除臭包、青竹經濟包竹炭片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富州里富州巷31號
10. 魚池鄉──日月潭頭社活盆地休閒農業區
「活盆地休閒農業區」位於魚池鄉日月潭風景區內,在政府及農民合作努力下,建立全國最高海拔絲瓜專業生產區,產量面積已接近60公頃,另外,為迎合時下流行的美容、美白趨勢,推出衍生物-活盆地絲瓜水,深獲消費者喜愛。農業區近年來也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廣農村產業之旅,包括建立台灣第一個以農村為背景的大型壁畫國際彩繪村、傳統文化以手工精製的手工蘿蔔、老菜脯產業以及積極建構無毒農業、中藥草、金銀花還有溼地茶樹精油等農業的推廣,戮力創造永續發展機會。
◎ 建議行程:頭社水庫→走跳活盆地→阿嬤洗衣場→彩繪村(農村的壁畫)→古早味割稻飯
◎ 體驗活動:絲瓜水DIY、菜瓜布DIY、醃製老菜脯DIY、紅茶葉書籤、愛玉DIY、金銀花香包、香菇馬卡龍DIY
◎ 嚐鮮特選:絲瓜(5-10月)、愛玉(9-12月)、菜脯(11-2月)、金銀花(全年)、金針花(8-10月)
◎ 伴手好禮:季節性蔬果、紅茶、老菜脯、金銀花茶、絲瓜布、絲瓜水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頭社村平和巷50-33號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