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與Sony的遊戲訂閱服務大戰,XGP vs. PS Plus誰能勝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X-Box和PlayStation接連推出訂閱制,讓玩家能以月費的模式玩各種遊戲或雲端串流,但這兩家訂閱制度有什麼差異?長期來看微軟和SONY誰比較有可能讓使用者長期訂閱下去?
文:易起聊聊
Sony(NYSE:SONY)在2022年3月底正式公布全新的PlayStation Plus遊戲訂閱服務(以下簡稱PS Plus),合併了現行PlayStation Plus及PlayStation Now兩種不同體系的遊戲訂閱服務,正式向Microsoft(NASDAQ:MSFT)旗下的XGP(Xbox Game Pass)宣戰。
本文會聊聊XGP及PS Plus之間的競爭,以及未來誰比較有可能吃下遊戲訂閱服務這塊大餅。
遊戲訂閱服務
目前遊戲訂閱服務的市場分成兩大類別:一是以XGP、PS Plus為代表的遊戲訂閱服務,使用者付費訂閱服務後便可以無限制的下載並遊玩平台上所有的遊戲。二是以Google Stadia、Nvidia GeForce Now為代表的雲端遊戲串流服務,使用者訂閱服務後,可以使用服務商提供的伺服器遠端遊玩遊戲(有可能需要另外花錢買斷遊戲)。
這兩者的商業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最大的差異是前者的使用者是在本機端遊玩遊戲(自己的電腦或遊戲主機上),使用者仍須擁有足以支援遊戲效能的硬體設備;而後者是透過網路連線到遠端的伺服器遊玩遊戲,使用者可以透過任何連網裝置玩遊戲,但需要足夠穩定的網路。
本文主要討論的是第一項的遊戲訂閱服務,即XGP及PS Plus之間的競爭。了解了遊戲訂閱服務的市場及概念後,我們來看看XGP及PS Plus目前的經營狀況,以及它們分別提供給玩家哪些服務及方案選擇。
XGP
XGP目前提供了三種訂閱方案:
- PC:用戶可以在電腦上下載並遊玩XGP提供的遊戲,北美訂閱價格為每月9.99美金。
- Console:用戶可以在家用主機上(XBOX系列)下載並遊玩XGP提供的遊戲,每月9.99美金。
- Ultimate:用戶可以在電腦及家用主機上(XBOX系列)下載並遊玩XGP提供的遊戲,每月14.99美金。
截至2022年初,三種訂閱方案全球合計至少有2500萬名訂戶。
XGP目前提供了約400款遊戲,其中包含微軟旗下最著名的遊戲Minecraft、Halo及EA旗下的FIFA系列等等。除了非常少量的大作之外,多數為小品遊戲。
PS Plus
預計在六月推出的PS Plus新方案分為四種訂閱方案:
- Essential:即為原本的PS Plus方案,每月提供訂戶兩到三款免費遊戲。若玩家需要線上連線遊玩(例如GTA的線上模式、2K系列的連線對戰等等)也必須訂閱此方案,每月9.99美金。
- Extra : 訂戶除了享有Essential方案所有的服務外,還有額外400款遊戲可下載遊玩。這個方案是跟XGP最接近的方案,每月14.99美金。
- Premium : 訂戶享有Essential、Extra方案的服務外,另外還能使用雲端遊戲串流服務(原本的PS Now,跟Google Stadia及Nvidia GeForce Now提供的服務類似),每月17.99美金。
- Deluxe : 針對不支援雲端遊戲串流服務的國家提出的閹割版Premium方案,擁有Essential、Extra方案的服務及遊戲試玩的服務。

目前PS Plus舊方案約有5000萬名訂戶,這些訂戶在Sony推出新方案後會被歸類在Essential方案中。
Sony目前還沒公布PS Plus的遊戲列表,但鑒於Sony旗下有許多獨佔IP,例如地平線、戰神、漫威蜘蛛人、對馬戰鬼等等。我預期PS Plus甫推出時會將一部分較舊的大作放入PS Plus以吸引玩家訂閱。
誰會勝出?
讀者看到這邊,應該對於遊戲訂閱服務以及XGP、PS Plus的方案內容有基本的認識了。再來我們可以接著分析,XGP跟PS Plus誰比較有機會吃下遊戲訂閱服務這塊大餅。
我們可以把此分析拆成兩個部分:
- 玩家怎麼選擇訂閱哪個服務?
- Sony、Microsoft及遊戲製作廠商怎麼從訂閱服務賺更多錢?
玩家怎麼選擇訂閱哪個服務?
如果你是一個熱衷於電玩的玩家,想要在XGP跟PS Plus中選擇一個訂閱,你會怎麼選擇?當然是看哪個平台上有比較多自己想玩的遊戲!
除此之外呢?你可能會希望在自己面臨遊戲荒時,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有興趣的遊戲。而後者才是訂閱服務能不能留下長期訂戶的關鍵。
對照Netflix的例子,多數的Netflix訂戶可能是因為Netflix上架了幾部自己有興趣的影集、電影或動畫才訂閱Netflix。並且多數使用者一開始可能是抱持著「先訂一個月把自己想追的劇看完,看完再退訂就好」的心態加入的。
但Netflix在使用者看完有興趣的劇後,接著推薦其他可能有興趣的劇,讓使用者願意續訂並成為長期訂戶。
同樣的概念放到遊戲訂閱服務也是適用的,一兩個玩家有興趣的遊戲可以讓玩家嘗試訂閱,但真正能留下玩家的是遊戲的多樣性。遊戲的多樣性越高,越能讓不同的玩家都能在平台上找到自己喜歡、想玩的遊戲,並繼續訂閱下去。
Sony、Microsoft及遊戲製作廠商,怎麼從訂閱服務賺更多錢?
對於整個遊戲產業鏈而言,推行遊戲訂閱服務的目的無非是想從玩家身上搾取更多的利潤。
從遊戲買斷制來看,遊戲在剛推出時是以原價販售。視遊戲熱門程度過半年到一年後會開始第一次的特價(通常是七八折左右),遊戲的價格會隨著推出越久逐漸變便宜。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對於遊戲開發商及發行商來說,遊戲製作及營銷的花費幾乎都是在遊戲推出前或剛推出時支出的,當遊戲上架一段時間後,藉由特價吸引原本還在觀望或興趣不高的玩家購買可以最大化榨乾遊戲的剩餘價值。
因此無論是提供平台的Sony、Microsoft還是遊戲製作發行商,都不太可能將非常熱門的遊戲一發行就上架到遊戲訂閱平台上,因為遊戲一推出時死忠玩家通常會使用原價立刻購買。
XGP vs. PS Plus
我們可以從以上兩點來分析Sony跟Microsoft在競爭中的優勢。
- XGP的優勢:跨平台(電腦與主機)有機會吸引更多玩家且遊戲的多樣性較高。
- PS Plus的優勢:擁有較多大作的IP,且對於現有訂戶來說因為只需花5美金從Essential升級為Extra,相較於花10美金訂閱XGP,訂戶可能傾向繼續使用PS Plus。
Sony手握較多大作的IP,意味著Sony比較有能力在PS Plus上架較能吸引新訂戶加入的遊戲。但Microsoft XGP跨平台的優勢更能提供多樣化的遊戲(發行在主機上的遊戲數量,相較於電腦平台上少了許多)。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歸納出一個結論:PS Plus有較強的集客力;但XGP較有長期留住訂戶的潛力。因此我認為Microsoft XGP在這場競爭勝出的機會較高,因為用戶留存率才是訂閱制度能否成功的關鍵。
無論如何,遊戲訂閱服務肯定會對遊戲市場及生態系造成衝擊及影響,XGP及PS Plus未來的發展都是投資人可以關注的重點。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