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書成癡的真心告白》:消遣性閱讀的神奇魔力,我們很多人會對某些羞於啟齒的東西私下樂在其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每年只能放鬆一次,縱情於「海灘休閒讀物」?或許我們花太多時間在閱讀我們「應該」讀的書籍上了。在三十年販書生涯中,我看過太多這種事:人們在購買安撫之書時會感到羞愧,而在布克獎入圍書單中挑揀時則一臉沮喪,世間有種透過緩慢的集體歇斯底里過程才能取得一致看法,對最新風潮表示肯定的風氣。
文:馬丁・萊瑟姆(Martin Latham)
第三章 廉價書的奇妙情感力
諾爾・寇威爾曾觀察到「廉價音樂的感染力實在令人驚嘆」,其實書籍也是一樣:消遣性閱讀也有股神奇的魔力。我們很多人會對某些羞於啟齒的東西私下樂在其中。
為什麼每年只能放鬆一次,縱情於「海灘休閒讀物」?或許我們花太多時間在閱讀我們「應該」讀的書籍上了。在三十年販書生涯中,我看過太多這種事:人們在購買安撫之書時會感到羞愧,而在布克獎入圍書單中挑揀時則一臉沮喪,世間有種透過緩慢的集體歇斯底里過程才能取得一致看法,對最新風潮表示肯定的風氣,而其實,歷史上充斥著休・沃波爾之流人物:一度受到高度評價,如今乏人問津。
A. N.威爾遜告訴我,有次他和艾莉絲・梅鐸走在倫敦街上,艾利絲指給他看掛在某間屋子上的「藍色牌匾」,紀念當年一個名叫埃琳娜・費蘭特的作家,如今那人已完全被遺忘,只剩下藍色匾額委員會毫無意義的表彰。不過我們仍然對布克獎入圍書單有種惟恐錯失的心理。人們很難坦誠以對,喜歡真心喜愛的東西。
歷久不衰的作家有一個人格特質,他們對素材有挑精揀肥的能力,能把握故事的本質:反映人性殊異之處。這就是為何童話和神話故事能夠不時闖入主流文化的原因,宛如人身牛頭怪物闖進一間高雅的餐廳。
比如在我撰寫這篇文章的同時,瑪德琳・米勒的《瑟茜》(Circe),史蒂芬・佛萊的《神話》(Mythos),尼爾・蓋曼的《北歐神話》(Norse Mythology),以及漫威電影(Marvel Films)旋風,都逐漸成為主流。
對於漫威所形成的旋風,有標題直呼「我們現在都成了怪咖」;不,事實上,我們一直就是怪咖,夢想著森林、半人半獸的動物、無形的存在、難以歸類的洛基,以及混亂的家庭;現存高深的小說似乎還不夠多,無法滿足我們的集體潛意識。古代的故事經過幾個世紀的口傳雕塑與揉捏,服務我們龐大的心理需求,也因此好比《灰姑娘》便有三百九十五種版本。
當若干偉大作家,諸如石黑一雄和大衛・米切爾突然開始撰寫異想世界的故事,他們的出版商均感到不解,唯恐一旦和「科幻幻想」掛勾,便可能降格為廉價的夏多內白酒。然而安潔拉・卡特和J. K.羅琳則不惜打破先例,自在地從神話和童話故事中取材。
廣受敬重的小說家A. S.拜厄特很開心的改編《格林童話》(Grimm's Fairy Tales),並追述:「小時候,我從來沒有真正喜歡過小孩間的真實故事──吵架、做菜、露營等。我喜歡的是魔法,不真實的,比真實更豐富。」
她承認:「當我們仔細想想,其實很怪,從古到今,社會各階層的人都需要這種不真實的故事。」她觀察,這種故事依舊在網路上到處飆升。由於大多數成熟的書商都不太會照顧讀者對幻想類書籍的需求──這年頭,我們都佯裝成一個霍布斯主義的理性主義者──我們的需要也只能靠著網路點擊來滿足。
佛洛伊德會將此舉解釋為成就願望的幻想,榮格則會說,進入所有這些童話中的森林,只是集體潛意識的自然牽引,讓我們得以挺過尼采所謂的「生存之恐怖」。
所以為什麼要區分「小說類」和廉價書故事呢?早在一九二九年,俄國哲學家米哈伊爾・巴赫金便認為,有謂小說「開始於」笛福根本是胡說八道:小說早在「傳統文學歷史」之前便已經存在了。
他指出,早期小說家,比如塞凡提斯和斯特恩,的作品都在戲謔性的模仿「比較低級」的文學型態:玩弄廉價書中的童話故事。他認為,小說(novel)」只是一個名稱;而他所謂的「新意(novelness)(也許在俄文裡聽起來格外帥氣)則是永恆的。
他引用一個酷似奇科・馬克思(連帽子也像)的巴斯克(Basque)哲學家米蓋爾・德・烏納穆諾的話:「任何首創某一概念『小說』的人都是從現實掙脫的人」。
巴赫金以其典型的大膽作風表示,蘇格拉底是頭一個知名的「小說家」或「新意」的實踐者,因為他主張「了解自己」的信念。因此,挨家挨戶兜售廉價書的人,就某一程度而言,也是在販售小說和心理治療。
有時,文學往前躍進,是因為有新的作者熱切擁抱歷久不衰的故事。比如狄蘭・湯瑪斯喜愛閱讀西部故事;約翰・貝傑曼是電視肥皂劇的忠實劇迷;安伯托・艾可特別喜歡《蜘蛛人》(Spiderman)系列電影。
赫茲利特曾令文學世界大吃一驚,因為他竟然寫了一篇有關拳擊的論文。喬叟令人著迷的,便是使用街頭語言營造的低級趣味。莎士比亞的街頭俚語更是維多利亞時代人的日常。
在所有歷史歷程中,假道學和文化精英主義者均藉著上帝或良好品味的名義,試圖去除果酒內的果香。他們一再嘗試,也一再失敗:歐威爾很了解這一點,無論較有教養的階級如何道貌岸然的嘲弄腥羶色,將之禁絕於晚宴話題之外,私底下卻都樂在其中。
他們提醒我們英國文明是多麼緊密地糾結在一起,以及多麼像是一家人,不過依舊抱持著過時的階級意識。如果你審視自己的內心,你是誰?唐吉訶德還是桑丘・潘薩?幾乎可以肯定的,你兩者都是。你非正式的一面……剝除良善的儀態……如果說那不是你的一部分,就是純粹的謊言。(《評論集》﹝Essays﹞〈唐納德・麥吉爾的藝術〉(The Art of Donald McGill)篇,2000年)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